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黎錦四大工藝

黎錦四大工藝

黎錦

清代文人程秉釗用“黎錦光輝艷若雲”的詩句來贊美巧奪天工的黎錦。黎錦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主要是做工精細,美觀實用,在紡、織、染、繡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黎錦以織繡、織染、織花為主,刺繡較少。

黎錦分為四大工藝:

主要工具有手撚紡輪和腳踏紡車。手撚紡紗是人類最古老的紡紗工藝,這種工藝使用的工具為紡輪。黎族聚居區有極為豐富的木棉、野麻等紡織原料。在棉紡織品普及之前,野麻紡織品在黎族地區盛行。人們壹般在雨季將采集的野麻外皮扒下,經過浸泡、漂洗等工藝,漬為麻匹。麻匹經染色後,用手搓成麻紗,或用紡輪撚線,然後織成布。野麻布質地堅實,多用於制作勞動時穿著的外衣和下裳。

染料主要采用山區野生或家種植物作原料。這些染料色彩鮮艷,不易褪色,且來源極廣。染色是黎族民間壹項重要的經驗知識。美孚方言區還有壹種紮染的染色技術,古稱絞纈染。先紮經後染線再織布,把紮、染、織的工藝巧妙地結合壹起,在我國是獨壹無二的。

織機主要分為腳踏織機和踞腰織機兩種。踞腰織機是壹種十分古老的織機,與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使用的織機十分相似,黎族婦女用踞腰織機可以織出精美華麗的復雜圖案,其提花工藝令現代大型提花設備望塵莫及。不同圖案、色彩和風格的黎錦曾是區分具有不同血緣關系的部落群體的重要標誌,具有極其重要的人文價值。

黎族刺繡分為單面繡和雙面繡。其中以白沙潤方言區女子上衣的雙面繡最為著名。我國著名的民族學家梁釗韜先生等編著的《中國民族學概論》這樣描述雙面繡:“黎族中的本地黎(即潤方言黎族)婦女則長於雙面繡,而以構圖、造型精巧為特點,她們刺出的雙面繡,工藝奇美,不遜於蘇州地區的漢族雙面繡”。

黎族的紡、織、染、繡四項工藝都富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各地黎族人民根據自己的喜愛,創造了多種織、染、繡技術。如,除平面刺繡外,白沙縣黎族人民創造出了壹種兩面加工的彩繡,制作精工,多姿多彩,富有特色,有似蘇州“雙面繡”之美。刺繡工藝以雙面繡最為出色,壹般用於婦女服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