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寧為百夫長,勝作壹書生。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1.《揚子江》
年代:?宋?作者:?文天祥
幾日隨風北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註釋:
文天祥在贛州知州任上,以家產充軍資,起兵抗元,入衛臨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軍談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後脫險南歸,率兵抗擊元軍。景炎元年(1276),他在從南通往福州擁立端宗以力圖恢復的途中,作《揚子江》壹詩述誌。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敗被俘,堅持了四年的獄中鬥爭,終以不屈被害。
2.《登鸛雀樓》
年代:?唐?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註解:
1、鸛雀樓:在今山西省蒲縣西南,傳說鸛雀經常棲息於此。
韻譯: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沈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裏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壹層城樓。
3.
《從軍行》
年代:?唐?作者:?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註釋?
這是壹首氣魄宏偉的邊塞詩。青海湖上烏雲密布,皚皚雪山頓時變暗,戰士在塞外孤城上還想望著遙遠的玉門關。在黃沙漫漫的戰場上,他們雖然身經百戰,鎧甲磨穿,但不打敗敵人是決不回鄉的。?
青海 : 指青海湖。?
穿 : 磨破。?
金甲 : 鎧甲的美稱。?
樓蘭 : 漢代西域國名,這裏借指敵人。
4.
《詠石灰》
年代:?明?作者:?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於謙十七歲時寫的。通過對石灰制作過程的擬人化描繪,表達了他不怕艱險、勇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誌向。
5.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宋代:嶽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裏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壹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譯文
登樓遠望中原,只見在壹片荒煙籠罩下,仿佛有許多城郭。想當年啊!花多得遮住視線,柳多掩護著城墻,樓閣都是雕龍砌鳳。萬歲山前、蓬壺殿裏,宮女成群,歌舞不斷,壹派富庶升平氣象。如今,胡虜鐵騎卻踐踏包圍著京師郊外,戰亂頻仍,風塵漫漫,形勢如此險惡。
士兵在哪裏?他們血染沙場,鮮血滋潤了兵刃。百姓在哪裏?他們在戰亂中喪生,屍首填滿了溪谷。悲嘆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卻田園荒蕪,萬戶蕭疏。何時能有殺敵報國的機會,率領精銳部隊出兵北伐,揮鞭渡過長江,掃清橫行“郊畿”的胡虜,收復中原。然後歸來,重遊黃鶴樓,以續今日之遊興。
註釋
⑴黃鶴樓:舊址在黃鶴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黃鶴磯上。陸遊《入蜀記》:“黃鶴樓舊傳費瑋飛升於此,後忽乘黃鶴來歸,故以名樓。”
⑵萬歲山:即萬歲山艮嶽,宋徽宗政和年間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財。據洪邁《容齋三筆》說:“(萬歲)山周十余裏,最高壹峰九十尺,亭堂樓閣不可殆記。“
⑶蓬壺殿:疑即北宋故宮內的蓬萊殿。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宮室壯麗,富庶繁華。
⑷鐵騎:指金國軍隊。郊畿:指汴京所在處的千裏地面。
⑸風塵:指戰亂。杜甫《贈別賀蘭铦》:“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風塵惡,是說敵人占領中原,戰亂頻仍,形勢十分險惡。
⑹膏:滋潤,這裏做被動詞。鋒:兵器的尖端。鍔:劍刃。《莊子·說劍》:“天子之劍,以燕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這兩句是說:兵士們在哪兒呢?他們(的血)滋潤了兵器的尖端(意為被刀劍擊中而死亡)。
⑺溝壑:溪谷。杜甫《醉時歌》:“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這兩句是說:老百姓在哪兒呢?他們已因饑寒交迫而死,被丟在溪谷中了。
⑻纓:繩子。請纓,請求殺敵立功的機會。《漢書·終軍傳》記終軍向漢武帝“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河洛:黃河、洛水交匯的洛陽地區。這裏泛指中原。這句是說:哪壹天能向皇帝請求,並得到他的命令率領精銳部隊,揮鞭渡過長江,收復中原。
⑼漢陽:今湖北武漢市(在武昌西北)。
⑽此墨跡見近人徐用儀所編《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愛國魂》卷端。原系照片;在本詞下面,並有謝升孫、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參考資料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