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高甲戲的詩句高甲戲的詩句是什麽

高甲戲的詩句高甲戲的詩句是什麽

高甲戲的詩句有:泉州高甲戲,泉州高甲戲。

高甲戲的詩句有:泉州高甲戲,泉州高甲戲。 註音是:ㄍㄠㄐ壹ㄚˇㄒ壹_。 結構是:高(上中下結構)甲(獨體結構)戲(左右結構)。 拼音是:gāo jiǎ xì。

高甲戲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高甲戲gāojiǎxì。(1)流行於福建省泉州、廈門、漳州和臺灣省等地區的戲曲劇種。以醜角行當見長,富於誇張色彩的動作。音樂以南曲為主,也吸收了壹些其他劇種的曲牌。劇目多為武打戲,演員持戈披甲。也叫“戈甲戲”。

二、引證解釋

⒈流行於福建泉州、廈門、漳州和臺灣等地區的戲曲劇種。以醜角行當見長,富於誇張色彩的動作。音樂以南曲為主,也吸收了壹些其他劇種的曲牌。劇目多為武打戲,演員持戈披甲。引《文匯報》1992.10.21:“高甲戲,又名‘戈甲戲’、‘九角戲’,流行於福建閩南方言地區、臺灣及東南亞各國華僑、華人聚居地。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據說高甲戲最初只是壹種化妝遊行時的即興表演。以後吸收了梨園戲、木偶戲以及徽劇、弋陽腔等的表演手段,經過幾代藝人的努力,才形成了獨具風格的‘高甲戲’。”

三、國語詞典

流行於閩南壹帶的劇種。相傳源於清初閩南的宋江戲,演員常穿大甲,在廣場高臺上跳桌子,故得名。後吸收平劇劇目及表演形式,其腳色分生、旦、醜、北(凈)_、雜五類。唱工方面伴奏以南管為主。

四、網絡解釋

高甲戲(傳統戲劇)高甲戲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發祥地為福建泉州,最初源於明末清初閩南農村流行的壹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是閩南諸劇種中流播區域最廣、觀眾面最多的壹個地方戲曲劇種。它的足跡曾遍布於泉州、廈門、漳州等閩南語系地區和臺灣省,還流傳到華僑居住的南洋壹帶。高甲戲的演出劇目分為“大氣戲”(宮廷戲和武戲)、“繡房戲”和“醜旦戲”三大類,以武戲、醜旦戲和公案戲居多,生旦戲較少。傳統劇目有九百多個,大半來自京戲、木偶戲和布袋戲,小部分是吸收梨園戲的,還有壹些是藝人根據歷史小說和民間傳說編而創作的。高甲戲的角色,原來只有生、旦、醜,後來又先後增加了凈、貼、外、末和北(凈)、雜二色,可以演員按劇情順口溜。唱做也較自由,沒有壹定的臺位,演出時間可長可短。高甲戲的音樂唱腔兼用“南曲”、“傀儡調”和民間小調,而以南曲為主。高甲戲使用的樂器,分為文、武樂二種。伴奏樂器以管樂、嗩吶為主(解放後改用琵琶為主),此外還配有橫笛、二弦、三弦等。打擊樂器及其打擊方法與京劇相同,如〔沖頭〕、〔長錘〕、〔急急風〕等,但“三通”和“出將”時則與京戲不同。醜旦戲或輕松場面加用雙鈴、響盞等。解放後,1951年成立泉州大眾劇社(1957年改為泉州市高甲戲劇團),1954年參加華東區戲曲觀摩會演,《桃花搭渡》、《掃秦》榮獲劇本獎和演出獎。2006年5月20日,高甲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於高甲戲的成語

壓軸戲唱獨角戲拿手好戲唇齒之戲矮子看戲牧豬奴戲偷狗戲雞矮人看戲

關於高甲戲的詞語

唱獨角戲擊鼓戲民牧豬奴戲視為兒戲拿手好戲神通遊戲矮子看戲戲彩娛親視若兒戲矮人看戲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高甲戲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