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嶽華山:
望嶽
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壹門。
稍待秋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譯文
華山群峰聳峙,其最高峰像壹位長者,其他諸峰宛如兒孫羅立在身邊。如何才能得到那根仙人九節杖,拄著它壹路飛行到達明星玉女的洗頭盆前?峽谷何其險啊,車箱進入便無歸路,就像壹支箭桿直通南天門。待到秋風送爽之後,我要登上山巔探訪白帝的仙居,詢問仙道的本源。
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自天寶亂來,作者飽歷憂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敗績喪師於陳濤斜被罰,抗疏救之而獲罪被貶為華州(今陜西華縣)司功參軍。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遺壹年境遇較佳,壹直極備艱辛。政治上的失意,使杜甫心情十分郁悶,他經常眺望西嶽華山,不禁浮想聯翩,寫下了這首七言律詩,詩中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
南嶽衡山:
望嶽
南嶽配朱鳥,秩禮自百王。
歘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 行邁越瀟湘。
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蓋獨不朝, 爭長嶫相望。
恭聞魏夫人,羣仙夾翺翔。
有時五峯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
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曷以贊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譯文:
傳說南嶽有朱雀,從百代以前的帝王開始,就有為嶽分上下之禮。
在大半廣闊的南方之地祀嶽時,迅速吸取天地靈氣。
朝廷對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國家在於德政而不是燒香點蠟。
巡視地方祭祀南嶽,何等寂寥,當年的先人已早離去。
我身受世俗的法禮教德的阻礙,現在終於越瀟湘,來到衡山了。
我終日或遊走於山崖峻嶺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山極為高聳,山頂似乎直觸低處的昴星。
但諸峰中唯有紫蓋山與華山不相上下,似與華山爭高。
又聽說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後與群仙翺翔於華山之空。
有時群峰頂上的氣候,刮起的風像飛霜壹樣。
走長途的時間很緊,沒有時間拄著杖爬上高崇的山嶺。
登完山後,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多次和郡守對話,問他這怎會有這樣雄偉的衡山?這不得不詠贊我皇了。
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間之俗,而用於祭祀,但神會因此而降福人間的。
背景:
杜甫壹生好入名山遊,著有望嶽三首,分別遊覽的是泰山、華山和衡山。而這首詩作於大歷四年(769年)春,是杜甫晚年遊玩衡山時創作的。
東嶽泰山: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黃昏。層層白雲,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壹種不羈的漫遊生活。作者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