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登飛來峰詩句,相關內容如下:
1.原文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2.譯文
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雞鳴時分在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層層浮雲遮擋我遠望的視線,是因為自己站在飛來峰的最高層。
3.作品簡介
登飛來峰是王安石三十歲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裏時途經杭州,寫下的壹首七言絕句。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壹抒胸臆,表達寬闊的情懷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4.作品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詩的第壹句,詩人用“千尋”這壹誇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誌、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
後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
第三句“不畏”二字氣勢奪人,“浮雲遮望眼”,是用典。據吳小如教授考證,西漢人常把浮雲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也。”
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層”拔高詩境,有高瞻遠矚的氣概。作者點睛之筆,正在結語。若就情境說,語序應是“因為身在最高層,所以不畏浮雲遮目”,但作者卻倒過來,先說果,後說因,壹因壹果的倒置,說明詩眼的轉換。這雖是作詩的常法,亦見出作者構思的精深。
用詩歌闡述政治、學術見解,議論時事,評說歷史,這是宋詩中較為普遍的現象。該詩在描寫景物中,含有深刻的理趣。詩人沒有記敘登山的過程,也沒有細寫山中之景。
而是壹開始就把自己置於山上“千尋塔”的最高層,抒寫心中的感受。全詩四句二十八字,包含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寓抽象義理於具體事物之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抱負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神情狀態,都得到了充分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