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積累關於諸葛亮的詩句

積累關於諸葛亮的詩句

1.積累兩條頌揚諸葛亮的詩詞名句: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註解:

1、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2、錦官城:現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5、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6、開濟: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

韻譯: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呈現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評析: ?

這是壹首詠史詩。作者借遊覽武侯祠,稱頌丞相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詩的前半首寫祠堂的景色。首聯自問自答,寫祠堂的所在。頷聯“草自春色”、“鳥空好音”,寫祠堂的荒涼,字裏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後半首寫丞相的為 人。頸聯寫他雄才大略(“天下計”)忠心報國(“老臣心”)。末聯嘆惜他壯誌未 酬身先死的結局,引得千載英雄,事業未竟者的***鳴。

2.從古至今有許多人贊美諸葛亮,請寫出妳的積累的詩句

五古·讀諸葛武侯傳書 唐 李白 漢道昔雲季,群雄方戰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誌吞鹹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

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五排·諸葛廟 唐 杜甫 久遊巴子國,屢入武侯祠。 竹日斜虛寢,溪風滿薄帷。

君臣當***濟,賢聖亦同時。 翊戴歸先主,並吞更出師。

蟲蛇穿畫壁,巫覡醉蛛絲。 欻憶吟梁父,躬耕也未遲。

七律·詠懷古跡五首 (後二首) 唐 杜甫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裏,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壹體君臣祭祀同。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壹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誌決身殲軍務勞。

七絕·上卿翁請修武侯 唐 杜甫 大賢為政即多聞,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諸葛廟,臥龍無首對江濆。

五排·武侯廟古柏 唐 李商隱 蜀相階前柏,龍蛇捧閟宮。 陰成外江畔,老向惠陵東。

大樹思馮異,甘棠憶召公。 葉雕湘燕雨,枝拆海鵬風。

玉壘經綸遠,金刀歷數終。 誰將出師表,壹為問昭融。

題定力院壁 北宋 王安石 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遙見夕陽舂。 思量諸葛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

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慟哭楊顒為壹言,余風今日更誰傳。 區區庸蜀支吳魏,不是虛心豈得賢。

隆中 宋 蘇軾 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 今朝遊故裏,蜀客不勝悲。

誰言襄陽野,生此萬乘師。 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

龍蟠山水秀,龍去淵潭移。 空餘蜿蜒跡,使我寒涕垂。

七律·書憤 宋 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謁漢昭烈惠陵及諸葛公 南宋 陸遊 雨止風益豪,雪作雲不動。 淒涼漢陵廟,衰草臥翁仲。

畫妓空笙竽,土馬闕羈鞚。 壤沃黃犢耕,柏密幽鳥哢。

尚想忠武公,身任社稷重。 整整渭上營,氣已無岐雍。

少須天意定,破賊寧患眾。 興亡信有數,星隕事可痛。

陵邊四五家,茆竹居接棟。 手皸紙上箔,醅熟酒鳴甕。

雖嗟生理微,亦足逭饑凍。 劉葛固雄傑,閱世均壹夢。

論高常近迂,才大本難用。 九原不可作,再拜臨風慟。

謁諸葛丞相廟 南宋 陸遊 漢中四百天所命,老賊方持太阿柄。 區區梁益豈足支,不忍安坐觀異姓。

遺民亦知王室在,閏位那幹天統正。 公雖已沒有神靈,猶假賊手誅鍾鄧。

前年我過沔陽祠,再拜奠俎衰淚迸。 潔齋請作送迎詩,精忠大義神其聽! 遊諸葛武侯書臺 南宋 陸遊 沔陽道中草離離,臥龍往矣空遺祠。

當時典午稱猾賊,氣喪不敢當王師。 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風想像梁甫吟,尚憶幡然答三顧。 出師壹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

世上俗錦寧辦此,高臺當日讀何書? 有感 南宋 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風雨燕南老楚囚。 故舊相思空萬裏,妻孥不見滿三秋。

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遊。 壹死皎然無復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滿江紅送李正 南宋 辛棄疾 蜀道登天,壹杯送、繡衣行客。 還自嘆、中年多病,豢襖氡稹,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

荊楚路,吾能說。 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

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革是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萬裏雪深時,須相憶。

沔縣謁武侯祠 近代老舍 淡泊於今尚若斯,清流疏柏武侯祠。 三分未竟賢臣誌,壹表應憐庸主師! 大漢衣冠余百劫,中原烽火似當時; 死而後已同肝膽,海內飛傳蕩寇旗! 諸葛武侯祠對聯: 日月同懸出師表,風雲常護定軍山。

青山繞郭宜龍臥,翠柏參天有鶴來。 有廬堪千古,讀策定三分。

草廬臥龍,王佐動先主三顧,蘭田生玉,英才起吳帝唯稱。 梁父吟成高士誌,出師表見老臣心。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壹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頌揚諸葛亮的詩詞名句要幾條贊頌諸葛亮的詩詞做積累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杜甫《詠懷古跡》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壹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誌決身殲軍務勞。杜甫《謁先主廟》慘淡風雲會,乘時各有人。

力侔分社稷,誌屈偃經綸。復漢留長策,中原仗老臣。

雜耕心未已,歐血事酸辛。霸氣西南歇,雄圖歷數屯。

錦江元過楚,劍閣復通秦。舊俗存祠廟,空山立鬼神。

虛檐交鳥道,枯木半龍鱗。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

閭閻兒女換,歌舞歲時新。絕域歸舟遠,荒城系馬頻。

如何對搖落,況乃久風塵。孰與關張並,功臨耿鄧親。

應天才不小,得士契無鄰。遲暮堪帷幄,飄零且釣緡。

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陸遊《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4.頌揚諸葛亮的詩詞名句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 遺恨失吞吳 贊頌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對聯: “壹生惟謹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誌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榮,八陣名成,兩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銳,三分功定屬元勛。” “兩表酬三顧,壹對足千秋。”

這副對聯僅用了短短的十個字,贊頌了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壹生功績。所謂“兩表”是指諸葛亮入川後為蜀漢大業所作的前、後兩個《出師表》;還“壹對”是指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所作的《隆中對》,在文中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定軍山武候祠對聯: 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後壹人。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忠昭玉宇,義薄雲夭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非學無以廣才,非誌豈可成器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淫漫不能勵精,險躁何以怡情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出師兩表堪王佐,隆中壹對乃相才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奉命於危難之際,受任於存亡之秋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鞠躬盡瘁銘後世,公忠體國厲兒孫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蘭溪壹日風雲會,國中千裏草木香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瑯琊有幸承宗祧,睿智無塵毓後人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勸劉禪親賢遠佞,為社稷激濁揚清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英靈常照天地永,妙韜時昭日月明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神機妙算七擒孟獲,亮節孤忠六出祈山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諸葛先祖名垂宇宙,陽都後裔聲蜚中華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壹片丹心《出師表》,萬斛深情《誡子書》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大賢高鑒奉公守法必賞,公燭無私作奸犯科定罰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鞠躬盡瘁酬三顧隆恩食不甘味,敬禮竭忠做兩朝宰寢不安輔席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臨溪修建忠武祠遺後代祭祖厲誌,傍山營造諸葛廟教來者瞻容思功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三江匯合人傑地靈八卦村居諸葛後裔,七省通衢物阜民豐蘭溪水沐武侯遺徽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先生為千古名臣呈兩表拼六出殫精竭慮創漢室輝煌偉業, 蘭溪乃壹方寶地通七省匯三江延祀承宗育諸葛大好兒孫 ——閩宜獻給全國第十次諸葛亮學術研討會 鞠躬盡瘁兮諸葛武侯誠哉武,公忠體國兮出師兩表留楷模 ——成都:郭沫若題武侯祠諸葛亮殿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成都:趙藩題武侯祠諸葛亮殿 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貞史筆猶褒陳庶子,出師表驚人文字千秋涕淚墨痕同濺嶽將軍 ——成都:劉鹹滎題武侯祠諸葛亮殿。

陳庶子。 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格亮,雪飄梅嶺處處香山白樂天 ——諸格亮為諸葛亮之諧音,白居易,字樂天。

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格亮,雪飄梅嶺處處香山白樂天 ——諸格亮為諸葛亮之諧音,白居易,字樂天。 罩子籠燈諸角亮,長棚隔燭無大光 ——諧音:趙子龍蹬諸葛亮;張鵬翮觸吳大光。

南華經相如賦班固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少陵詩摩詰畫屈子離騷古今絕藝, 滄海日赤城霞峨眉霧巫山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廣陵濤廬山瀑布宇宙奇觀 ——(***64字)襄陽隆中諸葛亮故居。 罩子籠燈諸角亮,長棚隔燭無大光 ——諧音:趙子龍蹬諸葛亮;張鵬翮觸吳大光。

評價諸葛亮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壹心只為酬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元微之詩 撥亂扶危主 殷勤受托孤 英才過管樂 妙策勝孫吳 凜凜出師表 堂堂八陣圖 如公全盛德 應嘆古今無 文天祥詩 懷孔明 斜谷事不濟 將星殞營中 至今出師表 讀之淚沾胸 漢賊明大義 赤心貫蒼穹 世以成敗論 操懿真英雄 李商隱詩 蜀相階前柏 龍蛇捧閟宮 陰成外江畔 老向惠陵東 大樹思馮異 甘棠憶召公 葉雕湘燕雨 枝拆海鵬風 玉壘經綸遠 金刀歷數終 誰將《出師表》 籌筆驛 猿鳥猶疑畏簡書 風雲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 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原不忝 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裏經祠廟 梁父吟成恨有余 白居易詩 先生晦跡臥山林 三顧那逢聖主尋 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 托孤既盡殷勤禮 報國還傾忠義心 前後出師遺表在 令人壹覽淚沾襟 胡曾詩 詠史.南陽 亂世英雄經百戰 孔明方此耕作樂 若垂蜀王三顧來 爭得先生出草廬 杜甫詩 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 遺恨失吞吳 武侯廟 遺廟丹青落 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後主 不復臥南陽 詠懷古跡五首之四 蜀主窺吳向三峽 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 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 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 壹體。

5.關於諸葛亮的詩詞,俗語,事跡等請說出幾個,謝謝

隆中對, 出師表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白帝托孤 七擒孟獲 草船借箭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赤壁之戰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縱 三個臭皮匠,頂壹個諸葛亮. 壹個諸葛亮,穩做中心帳,排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 鞠躬盡瘁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裏糊塗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壹樣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出師為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司馬懿稱諸葛亮為 天下奇才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

他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瑯邪陽都的壹個官吏之家。

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早年喪父,與弟弟諸葛均壹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陽縣之西二十裏,壹說隱居地是南陽?),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

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諸葛亮讀書與當時大多數人不壹樣,不是拘泥於壹章壹句,而是觀其大略,並喜歡吟誦《梁父吟》這首古歌謠。

通過潛心鉆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他誌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

諸葛亮還十分註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用兵的知識。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於襄陽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壹天下大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壹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壹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壹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

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諸葛亮於危難之際出而輔佐劉備,聯孫抗曹。

大敗曹軍於赤壁,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

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間武三年(223年),劉備病危,以後事相托。 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候,領益州牧。

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

千百年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的著述,在《三國誌》本傳中載有《諸葛氏集目錄》,***二十四篇,十萬四千壹百壹十二字。

後人所編,以清人張澍輯本《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完備。諸葛亮壹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隆中對》(陳壽記述,壹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韓雪)、等。

由於作戰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門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國演義》上講述很多。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可同時發射10箭;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諸葛亮的紀念古跡很多,全國有數十處。旅遊觀光者絡繹不絕。

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在陜西漢中的勉縣。勉縣武侯祠乃天下第壹武侯祠。

勉縣武侯祠建於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卒於北伐前線的五丈原,時年五十四歲。

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生前曾被封為“武鄉侯”(武鄉在今漢中市的武鄉鎮),死後又被劉禪追謚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現勉縣武侯祠巍峨壯觀,規模宏偉,有七院六十余間殿宇,既是憑吊先賢之所,又是文物遊覽之地。

更有意義的是,勉縣武侯祠所在地乃諸葛亮當年赴漢中屯軍北伐的“行轅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外,還有南陽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雲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

此外,還有建於唐代前的五丈原諸葛廟,建於明代的武侯宮(湖北蒲圻),建於建安時期的黃陵廟(湖北宜昌)等。浙江蘭溪的諸葛鎮,因諸葛亮子孫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

明萬歷年間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歷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築五十二間,內設諸葛亮靈位。

近些年,蘭溪丞相祠堂漸負盛名,影響日盛,是蘭溪壹大史跡和攬勝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