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當我被忽視的時候,我該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當我被忽視的時候,我該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妳我,都非常渴望被尊重,被愛,被關註。被忽視的感覺挺難受的。

首先,人為什麽比別人更冷漠。

拿小學和大學兩個例子對比壹下,妳就知道了。

小學的時候,我壹直是那種上課不愛說話的人。基本上除了和同桌說話,其他人很少說話。但因為大家壹起上學,即使不熟,她也每天出現在他面前,所以自然不會被忽視。在學校,我非常重視我的成績。我成績還不錯。我的同學至少有壹半比我差。他們壹想到我,就覺得平時不愛說話,成績還不錯,性格壹般,體育課就會找我玩。班裏有個女生,長相壹般,成績很差。她是最後壹個,整個人很消極,家裏經濟條件很不好。她經常不穿鞋上學,留著卷發。其實是天生的卷發,天生的,但是小時候只有社會上的年輕人才會留這種發型。所以她集被排擠不理人的所有特質於壹身,成績差,價值低,誰都可以踩。不愛說話,不和同學交流,容易讓人起疑。性格古怪,行為古怪,負能量很多,很多人都不願意靠近她。所以被排擠被忽視也是正常的。妳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很多這樣的特點。不是殘疾那麽簡單。我見過殘疾人。但他們都過著積極向上的生活,這讓我很尊重,人際關系也很好。其實人與人的交往重在感情,負能量往往是做不到的。人會避免充滿負能量,這樣的人容易被忽視。

可惜我在大學就成了這樣的人,於是被人當了四年模特。我成績不好,在班裏排40多名,墊底。平時不愛說話,性格孤僻,不愛參加班級團日活動,班會等。另外,大學生活豐富多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沒有人願意花時間關註妳。被忽視很正常。當時我也沒在意。我有自己的俱樂部和另壹個小團體。我不開心的時候就去找我們部長聊天。偶爾去圖書館看看書,這些事也沒放在心上。而且我知道畢業後大家就各奔東西了,基本不可能再見面了。感情再好,也沒什麽用。

所以,可以適當借鑒壹下。首先要改變被忽視的狀況。如果妳生活在社會上,妳的能力,家庭背景,人際關系,社會地位等等都在中間。學校簡單,學習成績不錯,至少老師提到妳還行。那妳就永遠不會被忽視。

如果不行,有兩個辦法。第壹,找到自己感興趣做的事情,不只是做,而是要有獲得感。比如看書,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的升華,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第二,賺錢很重要。有錢的時候,根本不用說話。妳開著寶馬和瑪莎拉蒂進妳的村子,肯定有很多人在議論妳。也許,村長會來拜訪妳。第三,找到自己的小團體,接納自己的朋友。第四,找到那個不理妳的人的敵人,和她做朋友。之前被公司排擠,就找了那個領導的下屬,成了好朋友。我天天壹起吐槽那個領導。雖然每天都被排擠,但每次和她吐槽那個領導,我都很開心。然後,我私底下發現了很多小道消息。其實不是我壹個人討厭她,整個公司也有很多人討厭她。只是大家都有所隱瞞,明面上並沒有撕破。我的心態是平衡的,有不理妳的人,也有不理她的人,可能比妳還多。

我不知道我理解的冷漠是不是對的,但是我覺得人是獨立的,別人在乎不在乎自己並沒有那麽重要。比如我老公,他嫂子,去年在我家住過壹段時間。結果女兒因為生氣就走了,然後就把我黑了。後來她找我幫忙,我沒成功。今年過年遇到我,她直接不理我了。當時,她很生氣。後來我想,她跟我有什麽關系?我們都是獨立的。她不理我,我也不理她。只要我過好自己的生活,誰在乎?如果我忽略了呢?人生短短幾十年,我如此在意。太無聊了。

我們都渴望被尊重和重視,從而獲得價值感,這是人類的精神需求。

當我們被忽視時,我們常常會有壹種刺痛的感覺,好像我們的心被紮了壹下。我們以為自己不壞,卻在別人的冷漠中,價值感被打破。

被忽視證明我們不重要,所以心理會不平衡。

但有時候我們太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只是因為我們自私,我們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了自己身上。

別人未必不在乎,我們卻解讀為不在乎。別人可能確實會忽略我們,但是別人忽略我們真的有那麽重要嗎?

有時候別人不理妳又有什麽關系呢?妳為什麽要在乎?

有些人活得灑脫,他可以無視別人的批評和嘲笑,只是因為他根本不把這當回事。

有兩種人會忽略它。

如果是我們可以利用的低價值造成的冷漠,最低級的做法就是用阿q心態安慰自己,無視他們的態度。畢竟有些人真的很勢利。

最高級的方法就是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價值,把這種冷漠帶來的情緒不適變成壹種動力,沈浸在自我提升中,用自己的成績來提升自己的體重。

再說說親近的人的冷漠。這種關系總是相互的。如果親近的人對妳漠不關心,妳需要停下來反思這段感情。妳是不是在這段感情中付出的不夠多,不僅是形式上的,還有精神上的?

電影《別問西問東》中,淑芬為徐老師安排好了壹切,徐老師卻對她不理不睬。他們兩人的精神世界早就架起了壹堵又高又厚的墻,即使有壹點愛,愛也變得單薄。

被忽視,要麽無視,要麽從被忽視的原因中找問題,而不是要求自欺欺人的心理平衡

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同;在單位有不同的職能;在家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朋友面前有不同的作用。

如果妳覺得被別人忽視了,不壹定是別人忽視了妳,而是妳自己有這樣的感覺。

人在從事社會活動時,會把最大的存在感給地位高的人,這是社會活動的需要,而不是社會地位低的人被忽視。當然,在社會中,人是平等的,這個平等是指人格和法律的平等。

在單位裏,研究事物主題的職能部門當時最有存在感,其他部門的無關人員並沒有被忽視,只是暫時與他們無關。

在家庭中,做事情的主要角色在最前面。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孩子母親的角色就在最前面。任何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都是在風口浪尖,也就是說孩子的母親最重要。其他人,比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叔叔阿姨,都要讓位。這不是忽視,而是照顧孩子的需要。

在朋友面前,最重要的也是大家最看重的。而那些暫時影響不大或者沒有影響的,人們看到的就更少了,這不是忽視,而是由做朋友的性質決定的。因為做朋友,首要前提是價值。妳對我來說是有價值的,我認識到妳可以成為朋友。

如果妳只是覺得自己被忽視了,人家把笑臉給了別人,總是和別人說話,而不是妳,心裏不平衡。妳不妨做壹個沈默的觀眾,用妳的大腦去思考,妳會領悟到很多知識和道理來充實自己。

與其和冷漠較勁,不如多觀察別人,不斷充實和強化自己,做壹個不被別人忽視的人。

大家都壹樣。世界上沒有不被忽視的人。就說川普吧。我在美國這麽牛逼,還不理他!妳想太多了!壹個名人曾經說過: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別人才會把妳當回事!妳太把自己當回事,別人也不會把妳當回事!這也可以從量子場來解釋。妳認為別人對妳態度不好,會形成量子效應,形成量子反應,影響別人的量子力場。這個人對妳很好,也會被妳影響。不好!!沒錯,我就是胡說八道,但事實就是如此!!!

生活中總有很多人抱怨,埋怨家人,埋怨人,埋怨天,埋怨社會,埋怨祖先,埋怨政府,埋怨環境。他們總是義憤填膺,總是到處找公道,到處罵,到處指指點點,總是想著扭轉乾坤,總是站在壹個制高點上藐視眾生,指向眾生,指向革命眾生。

人的怨氣往往來自三個方面:

第壹,童年受到了很多傷害,卻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愛的補償,從而形成了生活的不安全感,所以由此產生的委屈會深深地進入潛意識。甚至多年以後,具體的事情已經忘記了,但是委屈往往會騷擾現實生活,吞噬自己和身邊人的快樂和幸福——抱怨,埋怨,怨恨。

第二,從小把孩子培養成“我是對的”“我是講道理的”的心理習慣。他不會容忍任何錯誤的指控。稍有不滿,他就會委屈地抱怨壹大堆:“我沒有錯,都是妳的錯!”我們在表揚壹個孩子從小就很聰明,很懂事的時候,要註意的是,孩子長大後,往往表現出沒有人會聽他的道理,只有他是對的,他不會容忍別人的誤解和不理解。他會到處跟別人解釋自己是合理的,他會不斷的向別人證明自己沒有錯,即使錯了也是合理的。這樣壹來,他會逐漸變得不可接受,他的痛苦還會繼續。

第三,總覺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被認可和肯定的少。其實骨子裏的自卑和不安全感在作祟。

面對委屈,最想表達的是被認可,被看見,被理解,被重視,害怕被忽視,總想訴說,解釋。內心的自卑和空虛,急需外界對他人的欣賞來填補。

其實受委屈的時候不辯解,不爭辯,不解釋,才是真正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愛。它會引導人們自省、感恩、愛。而這需要練習!

被鄙視——被忽略——被忽視——被看不起。這些有什麽用?那些舉動恰恰說明莊沒有意義。但是對妳影響很大。為什麽能影響到妳!

想想這是怎麽回事。我覺得妳是在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做比較。那個人就是想拿自己和別人比,讓妳這樣的人在他面前覺得丟人。我失去平衡了問題找到了。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優缺點。但我不認為這是件好事,因為...這樣做很可能會給妳帶來更多更大的問題。只要知道怎麽回事,心裏就平衡了。

從妳的問題來看,我感覺妳有點絕望。首先妳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態度。妳不能控制別人,但妳可以改變自己。我寧願被忽視,也不願不真誠。窮不要緊,不違法,但是妳要比那些有錢人更努力。想想吧,不要在意那些沒用的東西。努力吧,混吧,加油。

有時候太在意,煩惱越多,人生越難過。

正如何炅所說,“讓別人快樂是慈悲,讓自己快樂是智慧。”

我們活著不是為了取悅世界,而是為了取悅自己。不要和別人比,過好自己。

就像作家歌德曾經說過的,“人生的煩惱,壹小部分來自生存,很大壹部分來自比較。

我感覺很多時候我會很高調各種刷存在感,但是我的性格不是那種沈默內向的,而是那種活潑可愛的,但是我經常覺得自己存在感低,經常被忽視。

有時候,妳說得越大聲,越沒人聽。

所以,第壹,豐富演講內容。

第二,加強自己的說話技巧。

這是我師父告訴我的。

嗯,希望妳能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妳專註於壹件事,妳就不會在意周圍的人是否忽視妳。壹旦找到和妳誌趣相投的人,就會聊得很開心。

還有,和別人交往要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