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歡迎來到世界自然遺產、國家五A級景區--天生三硚參觀遊覽,很高興成為本次行程的講解員,首先,請允許我做壹下自我介紹,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小*,希望我的真誠服務能換來您的滿意笑容。在遊覽中,如果您對我們景區有什麽建設或是我講得不夠清楚的,請您提出,我將盡我所能為您解答。希望能帶給大家壹個愉快的遊程。謝謝大家!
今天咱們觀賞的天生三硚景區遊道全長2公裏,單向遊覽,時間在90分鐘左右。為了有壹個安全而愉快的遊程,在這裏,小*給大家幾點溫馨提示:壹請您註意安全,不要攀登懸崖和超越遊覽路線;二請您配合我們的工作,維護景區的設施設備和瀏覽秩序;三護林防火,保護環境衛生,我們為大家準備了清新的空氣,現在我們所處的地方,平均海拔1000米,每立方米的負氧離子是1萬—2萬個,是重慶解放碑的66倍(重慶解放碑300-500個/立方米),請吸煙的朋友洗洗肺,景區內是全程禁止吸煙的。另外,最重要的,請大家保管好手中的電子門票,以備出口乘車使用。
速降
我想請問壹下各位朋友,是通過什麽渠道知道我們武隆的呢?朋友推介、電視、報紙、旅行社?如果您關註武隆的話,就壹定知道現在每年武隆全程直播的國際山地戶外公開賽。包括山地自行車、騎跑交替、定向越野跑、峽谷穿越、暗河穿越、溯溪、速降、四人橡皮艇、皮劃艇、射擊等12個項目,賽程是結合了項目特點以及武隆獨特的自然風光而設計的。
右手邊鐵鏈的位置,就是公開賽其中壹個項目--速降的起點。運動員用專業的登山繩作保護,靠自身的重力和慣性用最快的速度下降到半山腰,高度有100多米,很是驚險刺激。
(武隆戶外公開賽的誕生,頗有些“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味道。那還是2002年底,中國登山協會幾位專家到重慶開會,順便到武隆壹遊。遊覽過程中,當時壹位專家感嘆:“武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簡直就是為戶外賽量身打造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武隆縣領導以及體育局看到了機會。當時戶外運動剛剛興起,代表著壹種新的體育和生活方式,而且形象健康。更重要的是,武隆特有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以及有山有水有草原的條件,非常適合開展戶外運動。經過和登山專家們的深入探討,縣裏做出了壹個決定:“上馬戶外賽!”
2003年,首屆戶外賽(當時還是邀請賽)正式上馬。經過8年的發展,武隆戶外賽已成為世界三大戶外賽之壹,也讓武隆縣得到了全面發展。武隆戶外公開賽是重慶唯壹壹個常年舉辦,並且連續舉辦了8年的國際體育賽事,如今它已經成為‘健康重慶’建設中壹張亮麗的名片。)
電梯
大家看到前方的灰色建築物就是觀光電梯,2004年10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垂直高度80米,分兩部電梯上下,每部壹次性可運載13名客人,運載速度1.75米/秒,承載量1000KG。武隆縣質監局在電梯口設立了“特種設備標準化公示牌”,對觀光電梯的制造單位、安裝單位、檢驗單位、維保單位以及檢驗人員、操作人員、維保人員等基本情況進行全面公示,接受遊客監督,為遊客乘坐電梯創造了壹個安全的觀光環境。
咱們到前方依次排隊進入電梯,再次謝謝各位的合作。
各位朋友,在咱們左手上方的就是洋水河大峽谷,全長26公裏,峽谷的平均高度在200米左右,上遊連接仙女山,下遊接龍水峽地縫。天生三硚整個景區方圓10平方公裏,處於南國草原仙女山和武隆縣城之間,海拔在1000米左右,全年平均溫度在20度左右。天生三硚屬亞州最大的天生橋群,在不到1.2公裏的範圍內依次天然生成,依次為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我國明代的地理學家和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書有“龍橋三洞,信水三潮”的詩句,故有“龍橋”之稱。三座天生橋發育在古老而堅硬的下三疊統嘉陵江組和飛仙關組碳酸巖層中,距今大約260萬年。景區於2000年5月1日正式對遊客開放,2007年6月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2011年8月成功申報國家5A級景區,整個景區以山、水、瀑、峽、橋,坑構成了壹幅完美的山水畫卷,主要的景點可以用1峽2坑3橋來概括。1峽就是洋水河大峽谷,2坑就是兩個天坑:天龍天坑、神鷹天坑。3橋就是三座天生橋。
天生橋,從地理學上給出的定義是:地下河與溶洞的頂板崩塌後,橫跨河谷的殘留部分,其兩端與地面連接,中間懸空而呈橋狀。在喀斯特地區,因地下暗河長期侵蝕巖層,造成了規模宏大的地下洞穴,並因溶蝕發展、洞穴擴大,終於導致洞穴頂部發生串珠狀的塌陷。在洞頂塌陷的地段,形成巨大的天坑,地下暗河暴露成了地表河。而在相連的天坑之間尚未塌陷的橫跨兩邊巖墻的巖體或石塊殘留,便形成了喀斯特天生橋,它是地下水精工雕刻而成的地質“藝術品”。
天龍橋(木梯子)
現在我們的位置就是在第壹座橋--天龍橋的橋洞中。天龍橋是三座橋中唯壹壹座雙拱橋,由壹個橋墩、兩個橋孔構成。請大家擡頭看,天龍橋的橋洞洞壁四四方方,非常平整,宛如人造,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流水沖蝕天然形成。天龍橋是三座石橋中最酷似人工橋梁的壹座。橋體總高度達到了235米,其中橋厚150米,跨度達到了75米,平均拱高96米,無論從力學還是從建築學上都非常的穩固,完全對得起重慶“橋都”的稱號。
天龍橋最奇特的地方,除了酷似人工橋之外,還有壹個就是它的橋墩部分。在橋墩內部有壹個迷宮型的洞穴,據當地老百姓講那是土匪藏身的地方,後來他們在裏面練硝制造火藥,進去的時候必須以繩索為記號,不然會迷失方向。主洞的長度有400多米,在主洞的四周發育有大大小小的通道,形成了洞中有洞,洞洞相連的奇特洞穴。在2010年10月份吸引了湖南衛視勇往直前欄目來這裏探險呢!
天福官驛
大家請看,這個天坑型的谷地裏的建築,就是 “天福官驛”。這個名字,是個老地名,電影中沿用的也是這個名字。自唐代開始,它就是連接附近“鉆天鋪”和“白果鋪”,及更遠的涪州與黔州之間的壹條官道上的郵遞驛站。景區剛開發的時候,它還是遠近村落相互聯系的必經之路。
在這座幽靜的四合小院裏,古樸的建築風格,滄桑的墻體和柱廊。這座古驛站,古已有之,只不過,為了拍攝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2006年在原有基礎上專門進行了恢復重建。
當初這部片子在這裏拍攝武打戲時,張藝謀非常投入地拍攝。其中,有壹場戲是四面八方的黑衣“殺手”從絕壁上縱身跳下懸崖,與皇家護衛隊兵刃相見。黑衣俠士由武警戰士擔當,他們壹次又壹次從很高的地方縱身而下,有的還在空翻時不慎摔傷,給整個峽谷裏平添了幾分俠氣。
在拍攝中,張藝謀租用3萬美元壹天的“飛行家”在這裏完成了他對整個重要野外場景的航拍,使得周傑倫飾演的大將軍“萬人軍中取首級”的畫面得以真實再現,觀眾也更大程度欣賞到了天生三硚的恢弘氣勢。
天龍天坑
我們說天生三硚神秘詭異,是因為它處處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比如,天生三硚附近方圓僅7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就有上石院天坑、中石院天坑、下石院天坑、神鷹天坑和我們現在所在的天龍天坑等5大天坑。其中,中石院天坑深達200多米,四面懸崖峭壁,壹條陡峭的山路可下去,裏面還住有16家農民,這在國內外都是十分罕見的。
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十字”型的天坑,我們叫天龍天坑。它是由天龍橋、青龍橋和周邊的山壁合圍而成。它的口部直徑522米,口部面積19萬多m2,最大深度276米。屬於塌陷型天坑。
說到這裏,我給大家介紹壹下天坑的相關知識。
2001年之前,天坑只是對重慶奉節縣小寨天坑這種景觀的特稱,類似的地貌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稱,如“龍缸”、“石院”、“石圍”、“巖灣”等。2001年,天坑作為壹個專門的喀斯特術語被專家提出。2005年,國際喀斯特天坑考察組在重慶、廣西壹帶大規模考察後,“天坑”這個術語在國際喀斯特學術界獲得了壹致的認可,並開始用漢語拼音“tiankeng”通行國際。這是繼峰林(fenglin)和峰叢(fengcong)之後,第三個由中國人定義並用漢語和拼音命名的喀斯特地貌術語。
喀斯特天坑有塌陷型天坑和沖蝕型天坑兩種類型。
第壹種塌陷型天坑,集中發生在地下深處,塌陷是由地下的碳酸鹽巖層被溶蝕之後,形成地下溶洞,溶洞崩塌,這些塌陷物不斷被水溶蝕和搬運,直到整個地下空間露出地面,就形成了天坑。比如剛剛提到的上石院天坑、中石院天坑、下石院天坑、神鷹天坑和我們現在所在的天龍天坑等5個天坑就是塌陷型天坑的典型代表。
第二種沖蝕型天坑,是由地面水流從地面垂直沖蝕之後所形成的,它是從地面向地下深處發展的。比如武隆縣境內,與豐都縣交界的後坪天坑群,就屬於沖蝕型天坑。後坪天坑群的5個天坑,形態典型,保存完好,是我國乃至世界上這類天坑群的首次和唯壹發現,它和前面所說的天生三硚天坑群壹起,為天坑成因類型的多元化增加了新例證。
天生硚和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時具備六個條件:
壹是石灰巖層要厚。只有足夠厚的巖層才能給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夠的空間。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氣帶(含氣體的巖層)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這樣地下河的流量和動力才足夠大,足以將塌落下來的石頭沖走。
五是巖層要平。從天坑四周的絕壁看就會發現,巖層與地面是平行的,就像壹層層的石板堆在四周壹樣,只有這樣的巖層才能垮塌。
六是地殼要突起。地殼的運動就會給巖層的垮塌提供動力。
所以,天生硚和天坑的形成是需要很多條件,相互作用才能形成,缺壹不可。
青龍橋
青龍橋,是天生三硚中最宏偉險峻的壹座。它橋高281米,橋厚168米,橋寬124米,平均拱高103米,平均跨度31米。其中在橋高、橋厚兩個方面,雄踞世界第壹。它的橋孔就像洞開的天門,雨過天晴,在陽光的照耀下,天門中會有七色的彩虹出現,變化萬千,就好像壹條青龍扶搖直上,所以得名。
綠茵潭
青龍橋下這處碧綠的潭水就是綠茵潭。綠茵潭的水經常神出鬼沒,變化無常。壹般情況下都是滿滿的,碧綠不見底,可有時它會在壹夜之間就消失了,只剩下潭底下壹股小溪,流入巖底的石縫中;有時候綠茵潭又會突然盛滿了水,像原來壹樣翠綠。
到底是什麽原因讓綠茵潭如此神秘呢,難道真的有神靈住在潭中嗎?我們的工作人員為了弄清真相,在潭水幹枯的時候,用染了顏色的谷糠倒入潭中,讓它順水流入石縫中,後來在武隆縣羊角鎮烏江邊的河段發現了這些谷糠。原來這個石縫和地下水通道相連,又和羊角鎮的烏江相通,當河水水位下降時,綠茵潭就會幹枯,而當下大雨河裏漲水時,水又會從石縫中湧出來,這可能就是綠茵潭神出鬼沒的大概原因吧。
神鷹天坑
在這裏,青龍橋和四周的石崖又構成了壹個天坑,就是這個十分規則的“口字”型天坑,我們叫它“神鷹天坑”。
大家順著我的手勢看過去,那個地方就是老鷹嘴。鷹嘴是壹處絕佳的賞景之處。開發之初,咱們的工作人員上去過。站在上邊,坑底美景,盡收眼底。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也就是這樣吧!
大家請註意,過了神鷹天坑,我們就要開始遊覽黑龍橋了。
也許有的遊客朋友心裏有這樣壹個疑問:怎麽這裏有那麽多關於龍的地名和龍的傳說呢?原來,我們武隆人常說自己姓“龍”;因為武隆從唐朝初年設縣開始,縣名就因為境內有“武龍山”“山形如龍”而得名“武龍”。《明壹統誌》中說:“武龍山即龍橋山,在縣城東五十裏,下有空洞”,這其實也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天生三硚,那時叫做龍橋。可見,最早的武龍縣名的由來,與我們天生三硚有直接的關系。
黑龍橋
“無限風光處,景致各不同;探得神仙地,美在不言中。”黑龍橋橋高223米,橋厚107米,橋寬193米,平均拱高116米,平均跨度28米。在橋寬和平均拱高兩個方面居世界第壹位,比青龍橋和天龍橋都寬、都高。橋洞高而狹長,洞內光線昏暗,就像壹條黑龍盤旋洞頂,所以得名。據當地老人講,解放前,有山民曾經藏在那裏面躲避過土匪。
這裏既隱蔽又陰森,景區開發前,每天的傍晚,這裏的天色變得暗淡無光,再加之崖壁怪異,山影猙獰,獸鳥怪叫,所以當地村民到了下午4—5點鐘,就再不敢通過這裏了。
黑龍橋也是景觀最為優美的壹座橋。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在這種壯美之中,橋上還居然有很多良田,壹***32丘,而且丘丘相連。正是這32丘良田,造就了黑龍橋下的四眼泉水,稱為天生三硚壹絕。它們形態各異,姿態萬千:(從上到下,從前到後)
第壹泉,珍珠泉:當空高掛,入地難尋。
第二泉,霧泉:就像輕煙,似霧非霧;
第三泉,壹線泉:涓流細出,水流壹線;
第四泉,三叠泉:順壁而下,壹波三折;
大家對面洞壁上,長年累積的碳酸鈣沈積物,就像遠古社會的圖騰雕刻,仿佛人工精雕的藝術長廊,逼真傳神,也是洞中壹絕。那裏還有渾然天成的“書法”,妳看那上邊的不就是壹個“舞”字嗎,下邊的不就是壹個“龍”字嗎?
龍泉洞
這個洞叫做“龍泉洞”。洞中流水飛瀉而下,常年不斷,流水下地為潭,潭水總是這麽清澈見底,龍泉洞的水,是從7公裏之外的中石院天坑底部漏坑過來的。洞裏的最大價值是,洞內生存著壹種盲魚。
盲魚,就是沒有眼睛的魚。按說魚類都是有眼睛的,但是由於生活環境的變化,壹部分魚的眼睛完全退化了。在數萬年前,盲魚的祖先被水流帶到了只有很少光線或完全沒有光線的地下洞穴裏,隨著漫長的歲月流逝,它的眼睛因無用武之地而退化了,變成今天的盲魚。對於壹般動物來說,沒有眼睛簡直是不能生活的,但盲魚的眼睛雖然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卻能夠依靠其它器官的特殊感覺來進行正常生活。它的遊速很快,也不會在遊動中撞上水草、石塊或其它的魚。眼睛的退化並沒有給它的生活帶來什麽不便。
擎天壹柱(望夫石)
在這裏,咱們不妨回頭望壹望,遠處山崖上有壹座孤峰,我們叫它“擎天壹柱”。這是千萬年來的風雨侵蝕遺留下來的壹座石峰。在孤立的石峰上長有壹些茂盛的植被,就像壹個人的頭發,當地人又叫此座石峰望夫石。傳說很久以前,村裏有壹位漂亮的姑娘,她的心上人每天到深谷山崖邊去打柴采藥,而她則每天傍晚都要到路上去接他。可是有壹天,她的心上人卻再也沒回來。從那以後,她每天都到心上人失蹤的懸崖邊去等候,天長日久,她化作了壹座石峰,永遠矗立在懸崖邊,故將此石峰取名為望夫石。
出口停車場(歡送詞)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將要抵達的是景區出口停車場。各位可以選擇歩行或者乘電瓶車到景區中轉車站,感謝各位朋友在遊覽中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有遊興未盡的朋友還可以去我們武隆的其它景區:斑斕輝煌的地下藝術宮殿,洞穴科學博物館——芙蓉洞;大氣磅礴的芙蓉江大峽谷;神秘的龍水峽地縫,東方瑞士-南國草原仙女山,還可以去體驗壹下趣味橫生的黃柏渡漂流。最後,祝願各位朋友歸途平安,小*在這兒恭候各位的再次光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