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時,鄧氏壹支發展成以鄧為名的侯國。鄧國歷史悠久,直至戰國時代,才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便按當時的習慣,“以國為氏”將此姓傳了下來,就是鄧氏。
對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說:“鄧,曼姓,殷時侯國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後為楚文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鄧氏在繁衍發展的過程中,也吸收過外族外姓的成員。據《安化鄧氏譜序》載,南唐中主李璟,曾封其第八子李從鎰為鄧王。
南唐亡國後,其子李天和為躲避宋太祖的斬殺,而以其父封號為姓氏,改為鄧姓保住了性命。
鄧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區、長江流域及沿海壹帶,其中江西、湖南、河南為最,四川、廣東、福建、江蘇次之。
鄧氏是壹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榜上位居第二十六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九百壹十萬左右(截至2015),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57%左右,並以四川、廣東、福建、湖南、江蘇、江西、臺灣等省最多,在華北和東北地區,也有少量的鄧氏族人分布。
鄧姓名人
1、鄧通
西漢時蜀中以鄧氏錢遍天下而聞名,為鄧氏家族第四十二世祖。
2、鄧禹
跟從光武帝劉秀破王匡、劉均等軍,名震關西。天下平定,功勛顯赫,封高密侯。後繪圖雲臺,居二十八將之首,為鄧氏家族的第四十七世祖。
3、鄧艾
曹魏名將,官任鎮西大將,率軍滅蜀漢,為鄧氏家族第五十四世祖。
4、鄧世昌
清末海軍名將、愛國將領,在1894年的黃海戰役中,率致遠艦奮勇作戰,全艦官兵壯烈殉國。
5、鄧小平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壹,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
擴展資料
鄧姓資料
1、姓氏始祖
是被顓頊賜姓為曼姓的金天氏的後裔。傳說幾千年前,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曾賜少昊金天氏的壹個有功德的兒子為曼氏。曼氏開姓之後,世代繁衍,並分出許多支系,而鄧氏就是其中之壹。
2、主要源流
源於曼姓,出自商高宗武丁給叔父曼季的封地,史稱鄧國(今河南省鄧州市),屬於以國名為氏。《貴姓何來》關於鄧姓的解釋:"鄧氏出自曼姓,是以國名為氏的。
在殷商時期,國王武丁封他的叔父為鄧侯,建立鄧國,故址在今河南鄧縣(今鄧州市)。春秋時,鄧國為楚國所滅,其國君的後代有的就用國名'鄧'作自己的姓氏。”
兩周時期,鄧國是周王朝南方較為重要的諸侯國之壹,歷經西周、春秋,壹直延續了有六百多年,後鄧況徙居南陽新野。楚滅鄧後,楚公子被封到鄧陵,後稱鄧城,在今湖北襄樊市襄城郊區西北,其封邑楚公子的後代,姓"鄧陵"。
遞傳到曼公第47代孫禹公,禹公中興漢室,輔佐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因“雲臺首功”而受封為“雲臺二十八將之首”。
漢和帝劉肇在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去世,禹公孫女鄧綏進入了劉氏東漢王朝權力中心,直至成為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垂簾聽政的皇後。我鄧氏家族也成了東漢王朝最具權勢的外戚家族。
禹公世居新野,而新野在東漢時歸南陽郡管轄,故我支鄧氏在東漢因禹公“雲臺首功”、“禹公十三子,後世皆可法”被稱為南陽郡鄧氏。
自曼季之後,鄧國歷、鄧晁侯→鄧徽侯→鄧慶侯→鄧恒侯→鄧昆侯→鄧忠侯→鄧輝侯→鄧浩侯→鄧煦侯→鄧杞侯→鄧熹侯→鄧怡侯→鄧沛侯→鄧壁侯→鄧淳侯→鄧衡侯→鄧略侯→鄧宣侯→鄧尚侯→鄧粹侯→鄧明侯,計二十二代,經六百余年,連續世襲侯爵,這是鄧氏先世的鼎盛時期。
亡國之後的鄧侯子孫,為紀念故國便以國名為姓氏,稱鄧氏,史稱鄧氏正宗,亦稱曼姓鄧氏。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