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黃臺瓜辭全文解析 黃臺瓜辭典故介紹

黃臺瓜辭全文解析 黃臺瓜辭典故介紹

最近“黃臺之瓜,何堪再摘”這句話火了,很多網友都在找這句話的意思,還有背後的典故故事。實際上這句話是武則天的兒子李賢在《黃臺瓜辭》中寫的壹句詩,唐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想要稱帝,於是開始陷害自己的孩子。李賢想要通過這句詩讓武則天清醒過來,只是他最後還是被武則天給逼死,但起碼救下了其他的皇子。這次就為大家介紹下《黃臺瓜辭》,以及背後的典故,壹起來看看吧。

永隆二年(681年),武則天正策劃著自己上臺當皇帝,於是毒殺了大兒子李弘,立二兒子李賢為皇太子。李賢是個聰明人,在與兩個弟弟李顯、李旦壹起侍奉父母的時候,就發現了親爹不頂事、親媽有企圖。他知道,自己也必將是李弘的下場,同時又擔憂兩個幼弟的命運,“每日憂惕”,但又無法直說,只好作詩壹首——《黃臺瓜辭》。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壹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為了讓武則天聽到後,能夠有所醒悟,他還讓樂工“歌之”: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壹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李賢將自己的親媽武則天比作種瓜人,把包括自己在內的武則天的兒子們都比作了“瓜”。

“種瓜黃臺下”:武則天在黃臺下種瓜。“黃臺”,丘名。《穆天子傳》說:“天子南遊黃臺之丘,獵於萍澤。”當然,也有可能是,李賢當時所在的長安太極宮群和大明宮群中,本就有壹個名叫“黃臺”的地名。

“瓜熟子離離”:到了成熟的季節,瓜蔓上長滿了成熟的瓜。“離離”,指瓜的果實繁茂眾多,呈現出下垂的樣子。“壹摘使瓜好”:在瓜的生長過程中,摘掉壹個瓜,能夠使剩下的瓜更好地生長。因為壹根瓜蔓能夠提供的營養有限,所以為了均衡瓜的數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在種瓜時從瓜蔓上摘掉壹個瓜,更符合植物生長的原理。李賢可是唐朝人吶,但他當時就明白這樣的植物優生學道理。

“再摘使瓜稀”:第二次再摘掉壹個瓜,瓜蔓上的瓜就變得稀少了。“三摘猶自可”:第三次摘掉瓜,當然也還將就著可以。“摘絕抱蔓歸”:把所有的瓜都摘掉了,武則天就只能收獲瓜蔓了。李賢此詩,不避重復,壹連用了“壹摘”“再摘”“三摘”“摘絕”,強調的是武則天連續“摘瓜”,殺害親生骨肉的少有親媽行徑。

李賢是武則天摘掉的第幾個瓜?在《黃臺瓜辭》中,李賢說到了“壹摘”“再摘”“三摘”“摘絕”。那麽,李賢本人是武則天摘掉的第幾個瓜?關於這個問題,大家有很多種算法,但是作者以為正確的算法,應該是以皇太子之位為計算單位:

“壹摘”指的是武則天廢掉庶出兒子李忠的皇太子之位,並賜死;“再摘”指的是武則天毒死親生兒子、皇太子李弘。李賢就是“三摘猶自可”的第三個瓜。

李忠與李賢,並非壹母所生,而且年齡差距有12歲之多,彼此自然沒有什麽感情。所以,李忠的皇太子被廢,使得皇太子之位落入武則天親生兒子壹系。對此結果,李賢自然是樂見其成的,叫好也在情理之中。

封建王朝的皇太子,必須是現任皇後的親兒子,這是公認的潛規則。只有從這個意義出發,才能夠理解李賢對於李忠被廢皇太子的態度,他從潛規則出發,認為理所當然,所以他才寫下“壹摘使瓜好”。

“再摘使瓜稀”,是告訴親媽武則天:妳再次摘瓜,毒殺親兒子李弘,妳就只剩下三個親兒子了。“三摘猶自可”表明,李賢本人已經知道,自己必然不能幸免,所以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這是在向親媽表態,把我殺了也可以。“摘絕抱蔓歸”是警告。李賢在警告親媽武則天,殺了李弘和自己以後,可不能再殺三弟李顯和四弟李旦了。否則,就沒有兒子給妳養老送終了。

寫完這首詩之後,李賢於調露二年(680年),因謀逆罪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四年之後的文明元年(684年),李賢被武則天派來的酷吏丘神勣逼令自盡,終年29歲。武則天成功地把第三個瓜摘了。

沒有史料表明,武則天曾經知悉《黃臺瓜辭》的詩句,我們更不可能知道她對於這首詩的反應。但從李賢之後,武則天的確停止了殘殺親生子女的步伐。她的三兒子李顯和四兒子李旦,雖然生命安全也曾經壹度危如累卵,但仍然有驚無險,最終保住了性命,還先後登上皇位,成了唐中宗和唐睿宗。當然,李顯李旦能夠有此幸運,主要原因還在於武則天當時已經大權在握,這兩個兒子已不再是其奪權路上的障礙。他們,才保住了性命。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李賢《黃臺瓜辭》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