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求描寫蘭花的詩句要有翻譯,壹定要翻譯

求描寫蘭花的詩句要有翻譯,壹定要翻譯

蘭花詩 十二首

古 風

唐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淩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詠 蘭

元 余同麓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題 畫 蘭

清 鄭燮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蘭 花

仿佛銅瓶見露苗,疏花冷落淡含嬌。

湘江清淚滴春潮,豈有心心同婉孌。

並無葉葉助風標,斷腸壹集是離騷。

詠 蘭

朱 德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惟有蘭花香正好,壹時名貴五羊城。

詠 蘭 詩

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鬥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幽 蘭

唐 崔塗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詠同心蘭四絕句

清 錢謙益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壹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蘭 花

秋 瑾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壹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艷儔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29 13:44 《幽蘭》

轉過青山又壹山,幽蘭藏躲路回環。

眾香國裏誰能到,容我書呆屋半間。

《蘭》

世間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畫入懸崖孤絕處,蘭花竹葉兩相遮。

《盆蘭》

西江絕妙贛州蘭,曾買盆花幾上看。

畫裏不知還得似,故鄉風露未全幹。

《山蘭》

山上山下都是蘭,香芬馥郁是壹般。

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兩樣看。

《幽蘭》

昨日尋春出禁關,家家桃柳卻無蘭。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訪幽宗定在山。

《盆蘭》

買塊蘭花要整根,神完力足長兒孫。

莫嫌今歲花猶少,請看明年花滿盆。

《蘭》 (八首)

素心蘭與赤心蘭,總把芳心與客看。

豈是春風能釀得,曾經霜雪十分寒。

亂草荒蓬著處理,蘭花無地可安排。

想因賦質多靈秀,定要移根上苑栽。

九畹蘭花自千古,蘭花不足蕙花補。

何事荊棘夾雜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不紅不紫不深黃,碧綠沈沈葉幾章。

惟有西風偏稱意,慣催石上掃秋霜。

春風昨夜入山來,吹得芳蘭處處開。

惟有竹為君子伴,更無他卉可同栽。

壹峰過去壹峰遙,路人三峰近鬥杓。

蘭蕊愈高香欲遠,洞庭草青滿湖飄。

蘭花與竹本相關,總在青山綠水間。

霜雪不雕春不艷,笑人紅紫作客頑。

半邊修竹半邊蘭,碧葉清芬滿近山。

總是壹團春夏意,略無秋氣雜其間。提問人的追問 2009-11-29 13:46 有沒有解釋呢,壹首就可以了。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29 13:54 賞析

這是壹首以古諷今、寄慨抒懷的五言古詩。詩的主題是感慨懷才不遇。

前四句用戰國時燕昭王求賢的故事。燕昭王決心洗雪被齊國襲破的恥辱,欲以重禮招納天下賢才。他請郭隗推薦,郭隗說:王如果要招賢,那就先從尊重我開始。天下賢才見到王對我很尊重,那麽比我更好的賢才也會不遠千裏而來了。於是燕昭王立即修築高臺,置以黃金,大張旗鼓地恭敬郭隗。這樣壹來,果然奏效,當時著名遊士如劇辛、鄒衍等人紛紛從各國湧來燕國。在這裏,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賢臣對待天下賢才的態度。李白認為,燕昭王的英明在於禮賢求賢,郭隗的可貴在於為君招賢。

然而,那畢竟是歷史故事。次四句,詩人便化用前人成語,感諷現實。“青雲士”是指那些飛黃騰達的達官貴人。《史記。伯夷列傳》說:“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者!”意思是說,下層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達官貴人,才有可能揚名垂世,否則便被埋沒。李白便發揮這個意思,感慨說,無奈那些飛黃騰達的顯貴們,早已把我們這些下層士人象塵埃壹樣棄置不顧。顯貴之臣如此,那麽當今君主怎樣呢?李白化用阮籍《詠懷》第三十壹首諷刺魏王語“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尖銳指出當今君主也是只管揮霍珠玉珍寶,追求聲色淫靡,而聽任天下賢才過著貧賤的生活。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鮮明對比。詩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著尖銳的揭露和諷刺。

現實不合理想,懷才不獲起用,那就只有遠走高飛,別謀出路,但是前途又會怎樣呢?李白用了春秋時代田饒的故事,含蓄地抒寫了他在這種處境中的不盡惆悵。田饒在魯國長久未得到重用,決心離去,對魯哀公說:“臣將去君,黃鵠舉矣!”魯哀公問他“黃鵠舉”是什麽意思。他解釋說,雞忠心為君主效勞,但君主卻天天把它煮了吃掉,這是因為雞就在君主近邊,隨時可得;而黃鵠壹舉千裏,來到君主這裏,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雞那樣忠心效勞,卻受到珍貴,這是因為黃鵠來自遠方,難得之故。所以我要離開君主,學黃鵠高飛遠去了。魯哀公聽了,請田饒留下,表示要把這番話寫下來。田饒說:“有臣不用,何書其言!”就離開魯國,前往燕國。燕王立他為相,治燕三年,國家太平。魯哀公為此後悔莫及。(見《韓詩外傳》)李白在長安,跟田饒在魯國的處境、心情很相似,所以這裏說“方知”,也就是說,他終於體驗到田饒作“黃鵠舉”的真意,也要離開不察賢才的庸主,去尋求實現壯誌的前途。但是,田饒處於春秋時代,王室衰微,諸侯逞霸,士子可以周遊列國,以求遂誌。而李白卻是生活在統壹強盛的大唐帝國,他不可能象田饒那樣選擇君主。因此,他雖有田饒“黃鵠舉”之意,卻只能“千裏獨徘徊”,仿徨於茫茫的前途。這末二句,歸結到懷才不遇的主題,也結出了時代的悲劇,形象鮮明,含意無盡。

《古風》五十九首都是擬古之作。其壹般特點是註重比興,立意諷托,崇尚風骨,氣勢充沛,而語言樸實。這首顯然擬阮籍《詠懷》體,對具體諷刺對象,故意閃爍其詞,但傾向分明,感情激越,手法確似阮詩。這表明李白有很高的詩歌藝術素養和造詣。但從詩的構思和詩人形象所體現的全篇風格來看,這詩又確實保持著李白的獨特風格。如上所述,首四句是詠歷史以寄理想,但手法是似乎直陳史事,不點破用意。次四句是借成語以慨現實,但都屬泛指,讀者難以猜測。末二句是借故事以寫出路,但只以引事交織描敘,用形象點到即止。總起來看,手法是故擬阮籍的隱晦,而構思則從理想高度來揭露現實的黑暗,表現出李白那種熱情追求理想的思想性格,和他的詩歌藝術的壹個主要的風格特征。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29 14:06 桃李花等待暖暖的春日而開,榮華艷麗又如往年

春風繁榮萬物,草木欣欣向榮

枯樹枝上綠葉再生,涸泉有湧清水

自然以大力運行天地,太陽神羲和日夜運行不停鞭

功名應該盡早成就,青史留名,芳名千古

桃李的容顏青春才有,誰又能長貫白日,留駐時光?

富貴與神仙,是我兩大愛好,如今蹉跎成為兩空

金石都會被銷鑠,經歷風霜後什麽可以長久?

日升月落,時光蹉跎,何以解愁?唯有歌酒強歡

秋霜何嘗會可憐人,使人衰老就如倏忽雕敗蒲柳壹樣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