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劉備三顧茅廬的詩句 1.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裏的好句子
三顧茅廬諸葛亮的話平平淡淡,劉備說的那是最精彩的,漢室傾頹,主上蒙塵,奸賊竊命,備不量力,欲申大義於天下,而智數淺短,廖無所就。
為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漢室傾頹,主上蒙塵奸賊竊命,說出了自己的地位以及誌向(恢復漢室)奸賊竊命,備不量力,欲申大義於天下,而智數淺短,廖無所就。
說出了奸賊是曹操,自己想伸張正義於天下,但是智數短淺平平無用。(自己想當皇帝)為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
只有妳諸葛亮可以幫我(完成帝業)無形中就把諸葛亮脫下水了,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劉備確實是位仁君所以劉備說的這幾句話相當精彩。至於諸葛亮說的隨便讓個比較有名的隱士就可說出。
2.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說的那首詩是啥
是《隆中對》。
全文如下: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
然誌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壹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譯文: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潁川(河南禹州)的徐庶與諸葛亮關系甚好,說確實是這樣。
適逢先帝劉備駐紮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個人,是人間臥伏著的龍啊,將軍可願意見他?”劉備說:“您和他壹起來吧。”
徐庶說:“這個人只能妳去他那裏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妳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訪諸葛亮,總***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
於是劉備叫旁邊的人退下,說:“漢室的統治崩潰,奸邪的臣子盜用政令,皇上蒙受風塵遭難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任,想要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然而我才智與謀略短淺,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
但是我的誌向到現在還沒有罷休,您認為該采取怎樣的辦法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獨掌大權以來,各地豪傑同時起兵,占據州、郡的人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憑借弱小的力量戰勝強大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
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歷三世了,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孫權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
荊州北靠漢水、沔水,壹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天拿它用來資助將軍的,將軍妳可有占領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高祖憑借它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漢中,那裏人民殷實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
將軍既是皇室的後代,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饑似渴,如果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壹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壹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壹帶,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麽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劉備說:“好!”從此與諸葛亮的關系壹天天親密起來。關羽、張飛等人不高興了,劉備勸解他們說:“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壹樣。
希望妳們不要再說什麽了。”關羽、張飛於是不再說什麽了。
擴展資料: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朝政腐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都極為尖銳,終於在公元184年爆發了全國規模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黃巾農民起義軍失敗後,地主階級加重剝削農民,政治異常黑暗,地方豪強的武裝割據壹方,這就形成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軍閥混戰。在割據混戰的初期,曹操占據兗州、豫州(山東南部、河南),袁紹占據冀、青、並、幽四州(河北省、遼寧省、山東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劉表占據荊州(湖北、湖南省)。孫策占據江東(長江下遊),劉焉、劉璋父子占據益州(四川)。
劉備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後來又到荊州投靠劉表,企圖以“帝室之胄”的身份,用“恢復漢室”的名義,廣攬。
3.誰有描寫三顧茅廬的詩句(幫我找找)
1
襄陽城西二十裏,壹帶高岡枕流水:高岡屈曲壓雲根,流水潺潺飛石髓;
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松陰裏;柴門半掩閉茅廬,中有高人臥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床頭堆積皆黃卷,座上往來無白丁;
叩戶蒼猿時獻果,守門老鶴夜聽經;囊裏名琴藏古錦,壁間寶劍掛七星。
廬中先生獨幽雅,閑來親自勤耕稼:專待春雷驚夢回,壹聲長嘯安天下。
2
壹天風雪訪賢良,不遇空回意感傷。凍合溪橋山石滑,寒侵鞍馬路途長。
當頭片片梨花落,撲面紛紛柳絮狂。回首停鞭遙望處,爛銀堆滿臥龍岡。
3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4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碭白蛇夜流血;平秦滅楚入鹹陽,二百年前幾斷絕。
大哉光武興洛陽,傳至桓靈又崩裂;獻帝遷都幸許昌,紛紛四海生豪傑:
曹操專權得天時,江東孫氏開鴻業;孤窮玄德走天下,獨居新野愁民厄。
南陽臥龍有大誌,腹內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臨行語,茅廬三顧心相知。
先生爾時年三九,收拾琴書離隴畝;先取荊州後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
縱橫舌上鼓風雷,談笑胸中換星鬥;龍驤虎視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
5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壹功!
6
壹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7
七星壇上臥龍登,壹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
8
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壹籌。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裏釣魚鉤。
9
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
10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11
五月驅兵入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誓將雄略酬三顧,豈憚征蠻七縱勞。
12
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
13
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14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15
孔明妙算勝孫龐,耿若長星照壹方。進退行兵神莫測,陳倉道口斬王雙。
16
伏弩齊飛萬點星,木門道上射雄兵。至今劍閣行人過,猶說軍師舊日名。
17
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18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虎帳不聞施號令,麟臺惟顯著勛名。
空余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好看綠陰清晝裏,於今無復雅歌聲!
19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聖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托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壹覽淚沾襟。
20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
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
21
諸葛先機識魏延,已知日後反西川。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
22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3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壹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誌決身殲軍務勞。
24
數萬陰兵繞定軍,致令鐘會拜靈神。生能決策扶劉氏,死尚遺言保蜀民。
25
魚鳥猶疑畏簡書,風雲長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裏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4.描寫劉備的詩句
其壹 臨江仙 登樓懷劉備
斷了吳鉤真可恨,哪堪壯誌東流!
登臨絕頂尚無羞.辭猶為景賦,獨忘眾生憂.
憑吊劉郎皆妄語,劉郎笑爾千秋:
求田問舍敢言愁?使吾升百尺,爾可臥低樓.
其二 登主樓懷劉備悼跳樓同門
求田問舍唯堪笑,報國忘家烈可聞.
不敢高聲因百尺,雖居鄙地亦三分.
孤樓壹躍埋輕骨,明月豈能照使君?
自詡艱難無匹敵,只緣身已過浮雲.
憶史口占兩首
其三 代許汜反譏劉備
少帝難升殿,陳留已入宮.廟堂扶孟德,湖海笑元龍.
未見凡梟隱,何嘲壯士慵?使君居百尺,我不在樓中.
其四 代劉備反駁許汜
子丹生豕犬,甘做富家翁.空負桓公意,枉交司馬情.
揮師亡漢水,授首送高平.此輩求田者,敢如嚴子陵?
5.諸葛亮自己的名言,是劉備三顧茅廬時的名言
1.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2.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壹心只為酬三頋.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 三頋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的)
4.淡泊以明誌,寧靜而致遠
5.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今人沈尹默摘句並書。
這副聯語摘自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上句贊揚諸葛亮的大名長垂宇宙而不朽(古說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下句頌美諸葛亮是國家元老重臣,遺像端肅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6.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今人馮灌父摘句並書。
這副聯語從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摘來,意思是諸葛亮經邦濟國的政治軍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呂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間,不相上下。伊尹輔佐成湯、太甲兩代,呂望輔佐文王、武王兩代,勛勞特著,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兩代,情況亦極相似。至於說到老謀深算,指揮如定,則比漢初相繼為相的名臣肖何、曹參,更高壹著。
7.異代相知習鑿齒;
千秋同祀武鄉侯。
近人鐘瀚撰書。
上聯是說後代深知諸葛亮的,是晉人習鑿齒。他著《漢晉春秋》,首先摒棄壹般史家以魏為正統的作法,推尊蜀為正統,並大力頌揚諸葛亮的勛業。
下聯是說曾封武鄉侯的諸葛亮,治蜀有功,遺愛在民,千多年來人民都到這裏來瞻仰祭祀他。聯文對昭烈武侯同祀備加頌揚。
8.公本識字耕田人,為感殊遇驅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終,統壹古今難,效死不渝,遺恨功名存兩表;
世又陳強古冶子,應笑同根煎急,誰開誠心?誰廣忠益?安危天下計,先生以往,緬懷風義拂殘碑。
近人王天培撰書。
上聯是說諸葛亮本在讀書耕田,為感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從隆中壹對,三分定局開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終為國事奔勞不息。遺恨的是統壹天下這件古今大難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後《出師表》,猶可想見他的勛業。
下聯是說如今世上又出現了陳強、古冶子(我國春秋時齊相晏嬰用二桃殺三士中的兩個武士)壹類恃強
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語出曹植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殘殺。有哪個能象諸葛亮那樣“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忠益”,系天下安危在壹身呢?撫今追惜,拭拂祠內殘碑,懷想壹千七百多年前的賢哲風義,不禁感懷萬端。
9.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10.義肝忠膽,六經以來二表;
托孤寄後,三代而後壹人。
11.地有千秋,南來尋丞相祠堂,壹樣大名垂宇宙;
橋通萬裏,東去襄陽問耆舊,幾人相憶在江樓
12.兩表酬三顧,
壹對足千秋
13.三顧頻煩天下計
壹番晤對古今情
14.布衣吟嘯足千秋,草廬頻顧,收起潛龍,蜀丞相盡瘁鞠躬,非得已也;
竹帛勛名垂兩代,漢祚將終,霄沈羽鎢,杜少陵酸心嘔血,有由來哉
15.誌見出師表
好為梁父吟
16.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17.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18.三分籌策基荊楚;兩表精成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