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胡三省:當方面者,當如呂岱;委人以方面者,當如孫權.——《資治通鑒註》 ◆羅貫中: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三國演義》 ◆王夫之:於是而知先主之知人而能任,不及仲謀遠矣. ◆王夫之:於子瑜也、陸遜也、顧雍也、張昭也,委任之不如先主之於公,而信之也篤,豈不賢哉?——《讀通鑒論》。
2.描寫孫權的詩句潤州二首
作者:杜牧
朝代:唐
體裁:七律
句吳亭東千裏秋,放歌曾作昔年遊。
青苔寺裏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壹笛聞吹《出塞》愁。
謝眺詩中佳麗地,夫差傳裏水犀軍。
城高鐵甕橫強弩,柳暗朱樓多夢雲。
[潤州城,孫權築,號為鐵甕。]
畫角愛飄江北去,釣歌長向月中聞。
揚州塵土試回首,不惜千金借與君。
3.有描寫孫權的詩句嗎1、《吳》——唐代徐夤
壹主參差六十年,父兄猶慶授孫權。不迎曹操真長策,終謝張昭見碩賢。
譯文:孫權當君主大概也就六十年時間,穩固了江東的政權。還年幼時孫策臨終托付江山,孫權終於不負哥哥的厚望,父親和哥哥在九泉之下也當微笑。曹操擊敗劉表後南下威脅孫權,但他沒有采納張昭等人主張投降的建議,重用周瑜抵抗曹操,終於取得了赤壁大戰的輝煌勝利,奠定了坐斷江東的基業。
2、《江城子·密州出獵》——宋代蘇軾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譯文:為報答全城的百姓都來追隨我,我壹定要親自殺壹頭老虎,像孫權壹樣給大家看看。
3、《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代辛棄疾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譯文: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
5、《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宋代範仲淹
昨夜因看蜀誌,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劉伶壹醉?
譯文:昨夜讀《三國誌》不禁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權謀機巧,只落得三分天下,仔細壹想,與其這樣,還不如象劉伶,喝他個酩酊大醉。
4.對於辛棄疾描寫孫權的詩詞,有什麽看法辛棄疾描寫孫權的詞主要以兩首著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據歷史記載:孫權十九歲繼父兄之業統治江東,西征黃祖,北拒曹操,獨據壹方。赤壁之戰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歲。因此可以說,上面這兩句是實寫史事,因為它是千真萬確的歷史,因而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這裏壹是突出了孫權的年少有為,“年少”而敢於與雄才大略、兵多將廣的強敵曹操較量,這就需要非凡的膽識和氣魄。二是突出了孫權的蓋世武功,他不斷征戰,不斷壯大。而他之“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政權相似。顯然,稼軒熱情歌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堅決抵抗,並戰而勝之,正是反襯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碌無能、懦怯茍安。
辛棄疾便借用這段故事,把曹操和劉備請來給孫權當配角,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曹、劉、孫三人,論智勇才略,孫權未必在曹劉之上。稼軒在《美芹十論》中對孫權的評價也並非稱贊有加,然而,在這首詞裏,詞人卻把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壹流叱咤風雲的英雄來頌揚,其所以如此用筆,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掌乾坤。這種用心,更於篇末見意。 作者在這裏極力贊頌孫權的年少有為,突出他的蓋世武功,其原因是孫權“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極似,作者這樣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其實是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
5.三國演義描寫孫權高興的句子第五十三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人報魯子敬先至,權乃下馬立待之。肅慌忙滾鞍下馬施禮。眾將見權如此待肅,皆大驚異。權請肅上馬,並轡而行,密謂曰:“孤下馬相迎,足顯公否?”肅曰:“未也。”權曰:“然則何如而後為顯耶?”肅曰:“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使肅名書竹帛,始為顯矣。”權撫掌大笑。
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忽見波上壹葉小舟,行於江面上,如行平地。玄德嘆曰:“南人駕船,北人乘馬,信有之也。”孫權聞言自思曰:“劉備此言,戲我不慣乘馬耳。”乃令左右牽過馬來,飛身上馬,馳驟下山,復加鞭上嶺,笑謂玄德曰:“南人不能乘馬乎?”
6.有描寫孫權的詩句嗎潤州二首作者:杜牧朝代:唐體裁:七律句吳亭東千裏秋,放歌曾作昔年遊。
青苔寺裏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壹笛聞吹《出塞》愁。謝眺詩中佳麗地,夫差傳裏水犀軍。
城高鐵甕橫強弩,柳暗朱樓多夢雲。[潤州城,孫權築,號為鐵甕。
]畫角愛飄江北去,釣歌長向月中聞。揚州塵土試回首,不惜千金借與君。
作者小傳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禦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
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註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註釋《孫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壹卷。
《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標題:剔銀燈作者:範仲淹朝代:宋體裁:詞昨夜因看蜀誌。笑曹操、孫權、劉備。
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劉伶壹醉。
人世都無百歲。少癡呆、老成尩悴。
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壹品與千金,問白發、如何回避。
作者小傳範仲淹(969-1052)字希文,吳縣(今屬江蘇)人。宋真宗朝進士。
慶歷三年(1043)七月,授參知政事,主持慶歷改革,因守舊派阻撓而未果。次年罷政,自請外任,歷知州、鄧州、杭州、青州。
卒謚文正。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成就亦傑然可觀。
散文《嶽陽樓記》為千古名篇,詞則能突破唐末五代詞的綺靡風氣。有《範文正公集》,詞僅存五首標題:次韻樂著作野步作者:蘇軾朝代:次韻樂著作老來幾不辨西東,秋後霜林且強紅。
眼暈見花真是病,耳虛聞蟻定非聰。酒醒不覺春強半,睡起常驚日過中。
植杖偶逢為黍客,披衣閑詠舞雩風。仰看落蕊收松粉,俯見新芽摘杞叢。
楚雨還昏雲夢澤,吳潮不到武昌宮。(黃州對岸武昌縣,有孫權故宮。)
廢興古郡詩無數,寂寞閑窗易粗通。解組歸來成二老,風流他日與君同。
作者小傳蘇軾(1037- 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禦史獄,遭貶。
卒後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壹。
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標題:潤州顯濟閣曉望作者:韋莊朝代:唐體裁:五律清曉水如鏡,隔江人似鷗。遠煙藏海島,初日照揚州。
地壯孫權氣,雲凝庾信愁。壹篷何處客,吟憑釣魚舟。
作者小傳韋莊(836- 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西安)人乾進士,此前曾漫遊各地。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
後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氏建立前蜀,他做過宰相。
終於蜀。他的詩詞都很著名,詩極富畫意,詞尤工。
與溫庭筠同為"花間"重要詞人,有《浣花集》。 標題:沁園春作者:劉克莊朝代:宋體裁:詞歲暮天寒,壹劍飄然,幅巾布裘。
盡緣雲鳥道,躋攀絕頂,拍天鯨浸,笑傲中流。疇昔奇君,紫髯鐵面,生子當如孫仲謀。
爭知道,向中年猶未,建節封侯。南來萬裏何求。
因感慨橋公成遠遊。嘆名姬駿馬,都成昨夢,只雞鬥酒,誰吊新丘。
天地無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麼休。平生客,獨羊曇壹個,灑淚西州。
作者小傳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後村,莆田人。著述宏富,今存有《後村先生大全集》,其中有詩5000多首,詞200多首,《詩話》4集及許多散文。
作品體裁豐富,題材廣泛。他壹生仕途坎坷,先後五次被罷黜,長期閑賦鄉居,對莆田的社會生活、民俗風情有細膩的觀察、較深的了解,並將之反映於作品中。
它的不少詩詞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南宋莆田地區的雜劇、百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標題:金縷曲/賀新郎作者:劉辰翁朝代:宋體裁:詞吾鬢如霜蕊。
自江南、西風塵起,倒騎禿尾。舊日汾陽中書令,何限門生兒子。
到今也、陸沈草昧。醉裏不行西州路,但鬥間、看望成龍氣。
聊寂寞,自相慰。夫君自是人間瑞。
嘆生兒、當如異日,孫仲謀耳。健筆風雲蛟龍起,人物山川形勢。
猶有封、狼居胥意。伐木嚶嚶出幽谷,問天之將喪斯文未。
吾待子,望如歲。作者小傳劉辰翁(1232-1297)字會孟。
宋裏宗時進士。宋亡,守節隱居以終。
標題:南鄉子作者:辛棄疾朝代:南宋體裁:詞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壹的愛國熱情,傾訴壯誌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
7.請用壹兩個成語描寫孫權勸學的三人評價《孫權勸學》中的三人:
孫權:在文中孫權關心呂蒙,積極勸導呂蒙學習並耐心教導,對呂蒙要求嚴格,嚴格當中又帶有關心和厚望。
成語:亦師亦友、寄予厚望
呂蒙:呂蒙驍勇善戰,但缺乏學識。在文中收到孫權批評後知錯能改,並謙虛好學,為人坦誠、豪爽,並廣結良友,與魯肅結為朋友。
成語:謙虛好學、知錯能改
魯肅:文中塑造了壹個彬彬有禮、豪爽而又不失風度的魯肅,他見到了經孫權耐心教導後的呂蒙,並感嘆呂蒙的學識,對其刮目相待,是壹個愛才、惜才的人。
成語:彬彬有禮、愛才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