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毛烏素沙漠80%變綠洲,60年堅持給沙漠“織毛衣”,付出了多少艱辛?

毛烏素沙漠80%變綠洲,60年堅持給沙漠“織毛衣”,付出了多少艱辛?

古人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念到這句詩是不是很有畫面感?頓時壹個壹望無際的沙漠中徑直向上的孤煙飄起,紅紅的太陽即將落到長河之下的壯麗景色壹下子就浮現在眼前。大漠的風光或許很美,如同詩句裏描寫的壹般,讓人多人都想去感受壹下這種真實的壯麗風景,如撒哈拉大沙漠的神秘,戈壁沙漠的壯闊、利比亞沙漠的多變等等。據統計,地球陸地的三分之壹都是沙漠。

沙漠壹般來說是因為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缺水,能夠在沙漠裏面存活的生命很少,因為水是生命之源。但其實沙漠裏也有未完全消失的綠洲存在,那這樣看來,沙漠的形成基本上可以歸咎於環境問題。

這裏的泥土很稀薄,植物很少,氣候幹燥,古時候有很少的居民在其中居住,但在如今,基本上就沒有人會在這種環境惡劣的地方生存了。不過考古學家們卻是很喜歡沙漠的,因為時代的變遷,滄海桑田的變化,沙漠裏面有很多人類的文物和化石,還有的沙漠裏會有珍貴的礦床和石油,這都是人類文明的財富。

但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這片在中國內第壹個即將消失的沙漠,就不是天然的風化形成的地貌了,而是因為環境的原因,人類對樹木的過度砍伐造成的比海南島面積還大的沙漠——毛烏素沙漠了。

毛烏素沙漠的形成

我國陜西省榆林市被稱為“駝城”,也就是駱駝的城市,而駱駝是沙漠的代表,所以榆林也被稱為沙漠之城。而位於黃土高坡的陜西,確實就有這麽壹個被沙漠包圍的地方,在榆林的北邊,被稱作毛烏素沙漠。毛烏素用蒙古語意為“壞水”,這個名字源自於陜北靖邊縣則灘鄉毛烏素村,最開始這附近的連續沙帶就是小毛烏素沙帶,是在明清時候形成的。

在歷史上,這片土地最初是匈奴的政治經濟中心,當時的“西域”地區是個天然的牧場,這裏水草肥美,風光宜人,草灘廣大,河水清澈,很適合遊牧民族的居住。不管是從史書上的記載,還是如今影視劇裏的還原來看,我們都可以得知,以往的那些遊牧民族生活的地方都是很宜人的。那麽曾經這麽適合人們居住的地方,是怎麽壹步步演變成為壹大片荒漠的呢?

這其實就要歸咎於人類了,毛烏素地區在先秦和秦漢時期都曾經大力發展過農業,後來被當作遊牧區。壹直到了唐朝初期,由於人類對這片土地的不合理開墾,再加上大自然本身形成的氣候變遷和無休止的戰亂,導致這裏的植被被大量的破壞。本來這裏只有壹小塊原始沙漠,經過人們的肆意破壞後,這裏的流沙面積不斷地擴大,到了明清時期已經形成了茫茫的大漠。

在明清時期,毛烏素沙漠開始逐漸擴大,而這裏正是長城經過的地方,明朝時期長城還在用來抵禦外敵,所以為長城“扒沙”就成了官員們為之發愁頭疼的國家大事了。而到了清朝時期,朝廷不再使用長城,“扒沙”這項活動也就停止了。這裏又成了被棄用的壹片土地。

對毛烏素沙漠的治理

越是棄之不用,毛烏素沙漠的擴大就愈加迅速,毛烏素沙漠已經成為了中國四大沙地之壹,面積達到了4.22萬平方公裏,比整個海南島的面積還要大。由於建國初期,國家大力發展生產力,能用的土地都用上,能種的莊稼都種上。所以國家開始對這些被破壞還可以修復的沙地開始進行治理。毛烏素沙漠從1959年起便開始大力興修防風林帶,從外部引進水源排出沙地排排出淤泥,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便這麽隆重開啟了。

智慧的勞動人民開始在這裏大力興建防風林帶,費心費力的栽種各種可以在荒漠裏面生存的植物,讓它們能夠在沙漠裏紮根,還在政府的幫助規劃下,人們開始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將這個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提上了日程。

這項巨大的工程不僅有政府的大力協助,還有許多民間自發的組織和壹些企業的投資。所以說:人多力量大。有了無數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歷經了將近六十多年的時間,在21世紀初期,這些生態治理終於起了大作用,讓毛烏素沙漠將近600萬畝的流沙停止擴大,並且在這裏開始出現了綠色的植物。

整個榆林市的林木覆蓋率也從0.9%改善到如今的42.9%,有將近80%的面積得到了良好的治理成了綠洲。所以毛烏素沙漠也成為了中國第壹個即將消失的沙漠。

現如今,毛烏素沙漠的治沙面積已經達到了3.3萬平方公裏,這裏的水土不再流失,植被覆蓋率也達到了30%。大幾十年的現代生物技術和科學放牧的管理,再加上毛烏素地區本來就有的良好的降水量,使現在的毛烏素沙漠的壹大部分已經變成了草原和農田,之前還有新聞報道說,毛烏素沙漠種植的土豆產量已經達到了每畝地五噸的數量!這不僅僅是政府對治理沙漠的大力扶持,還有更多的是當地人民的自覺和超強的行動力。

我們都知道,地球只有壹個,人類的生存大部分要靠自己。在上個世紀甚至更久的曾經,我們不懂得大自然對我們的重要性,所以對其肆意的破壞,排放汙水和化工汙染、對樹木的亂砍亂伐、浪費水資源、大肆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這些行為都嚴重的影響到了地球的生態系統循環,最後遭殃的終歸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套用壹句電影裏的臺詞: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大自然對我們的還擊就是各種讓人類束手無策的自然災害,洪水、幹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霧霾等等,這些都是大自然對我們的‘報復’。好在人類大多數都能夠知錯就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開始修復對環境的破壞。只希望現在彌補還為時不晚,我們還可以和地球壹起和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