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代表的意境為:因其叫聲淒慘,可用來表現淒楚哀婉之情。因其生活習性,可用來表現高潔自喻。
1、表淒涼: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
譯文:秋蟬的叫聲淒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
賞析:詩句點出別時的季節是蕭瑟淒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後陰冷的黃昏。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
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沈;而驟雨滂沱之後,繼之以寒蟬淒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壹句,句法結構是壹、二、壹,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
2、表高潔: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唐·李商隱《霜月》
譯文: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壹片。
賞析:僅從文本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艷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在壹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過說,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人們在類似的實際環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
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內涵是飽滿而豐富的。詩人從霜月裏發掘出了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現實裏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願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壹面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