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正確的《嶽陽樓記》原文和翻譯

正確的《嶽陽樓記》原文和翻譯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余作文以記之。

余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耀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余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現代漢語翻譯:

宋仁宗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做了巴陵的太守。過了壹年,政治清平人民和順,壹派欣欣向榮景象,便重新要修建嶽陽樓,按照原規劃增添新項目,要鐫刻唐代名著和當朝名人的詩詞歌賦在碑文上,(老友滕子京)要我給寫壹篇序文。

我看這巴陵郡的得意之作,盡搜在這洞庭湖了:湖面寬闊如鏡將遠山近影羅列其間,它吞噬了萬裏長江,波濤滾滾,無邊無際;朝霞萬段又夕雨紛飛,這大自然的景象變化莫測啊!這嶽陽樓壯觀的場景,早為古賢今人捕捉描述盡了(我還有什麽可說的呀)。

但是這洞庭湖,北通三峽之首巫峽,南達瀟水湘水之源,對國家民族負有歷史重任的往來者和評述者多聚會在此,觸景生情,難道也是這樣千篇壹律嗎?

但凡遇上黃梅雨的時節,這洞庭月余愁鎖湖面不開懷暢爽,陰風怒吼,濁浪橫空,日月星辰隱蔽不明,秀美的山川潛藏無形,商務往來和旅行者困居旅途,往日穿梭在湖面的大小船只桅竿傾倒橈片零落,早晚霧重還能隱約聽到虎狼咆哮猿猱哀鳴。

這時登上嶽陽樓,不免會有離開朝政轉回故土安身想法,因畏懼著小人讒言暗箭所傷,此情此景與此心情摻和,必滿眼淒涼感時濺淚壹掬離去!

又若遇上陽春三月,湖面平靜,波光渺渺,如那碧藍的萬頃寶石所嵌,水鳥兒鬧鬧嚷嚷,各色魚類穿梭嬉戲,湖岸島叢白芷蘭花竟開;抑或遇上長虹壹道,皎月當空,萬頃波濤金銀閃爍。

月光篩在湖面綠如璧玉,漁歌唱對,其樂無窮!這時登上嶽陽樓,不免心樂開懷,所遇寵幸榮辱全拋卻,迎風舉酒,對酒當歌,此情此景與此心結合,必躊躇滿誌競奔各自前程!

哎呀呀!我也愛自作多情去為那些誌士仁人著想了吧,也許還有不同以上兩種想法的。為什麽?不以個人利益得失沾沾自喜與悲愁,為政做官所作所為常思是否合乎民意,躬身耕耘也不要忘卻了匹夫應盡報孝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

(這樣的作為已經是很難很難的了)但也還有個進與退、樂與憂的問題時刻在牽腸掛肚,何得其樂呀?我以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於極樂境界:“壹心壹意為著全人類的利益去憂去樂而忘了自己得失的時候——也就是‘無我’的襟懷境地啦!”唉!這樣的人縱然很少,除了這種人我又能跟誰獲致解脫大智大勇而視死如歸呢?

範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史稱“宋朝第壹人”。

《嶽陽樓記》是壹篇為重修嶽陽樓寫的記。由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

《嶽陽樓記》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以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胸懷,洞穿史冊,成為延綿千年的治國理念之壹,政事通達、人心和順成為後代無數治國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