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情懷是壹個民族存在的火種!充滿愛國情懷的英雄人物是壹個民族的脊梁,壹個沒有英雄出現的民族是壹個可憐的民族;壹個有了英雄,而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壹個可悲的民族。幸運的是,我們中華民族是壹個英雄輩出的民族,而且也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崇尚愛國英雄的傳統。這是中國人的驕傲!
愛國主義精神浸透著整個神州大地,愛國主義情懷深入到無數華夏兒女的心,追溯歷史的長河,多少位愛國先賢的事跡流傳千古。南宋抗金名將嶽飛的《滿江紅》中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那是何等的氣魄;每當我回憶起這些英雄的往事時,便會周身熱血沸騰,感慨萬千!顧炎武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時常在國人的耳邊回蕩,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激勵著國人奮勇向前!
2.壹年級描寫黃陵的作文風呼呼的吹著,可卻抵不住夕陽西下金黃的光彩。夜幕快要降臨了,我站在山上,看著北邊清幽壯觀的峽谷,看著南邊陡峭的懸崖。看著西邊那只剩巴掌大的余光,瞬間,我覺的,大自然,好美!
天,漸漸暗了下來,皎潔的明月猶如玉盤壹般鑲在烏黑的天幕中,竟多了幾絲孤獨。看,那邊,那,便是黃陵的街市。黃陵與別處不同,它雖繁華,但卻十分安靜,這,便是黃陵的靜謐之美。在這山中,不時有幾只鳥鳴,伴隨這的,還有風吹樹葉的沙沙聲。這壹切的壹切,都仿佛是大山送給夜空的壹首幽雅的歌,不禁讓人驚嘆,真美!
不光這樣,如果妳有幸再白天遊覽黃陵,妳所看到的,妳所聽到的,真的可以用'小橋流水人家'來形容。當我第壹次來時,便看到壹幅這樣的景象:果樹林中村舍點綴,炊煙裊裊,飄渺莫測,綠樹、紅墻、黑瓦,壹幅田園詩畫般的農村景色。放眼望去,田野裏盛開著星星點點的野花;農田裏的各種農作物在陽光照耀下,充滿了生機。小溪中,流淌著清澈的溪水,溪水歡快的奔跑著,仿佛唱著夏天的贊歌,在溪水上,有壹座古老的木橋,木橋旁,是壹個寬闊的草地,孩子們在草地上放風箏,做遊戲,真是愜意。人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過著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這,便是我的暑假生活中看到的最美的場景,也許,在別人心中,這不算美,但在我心中,黃陵是最美的壹處。
3.讀黃陵泊有感600字作文文章開頭,把柏樹放在了荒山禿嶺之間的橋山,放在黃帝陵下邊,告訴我們作者所看到的柏樹是黃帝陵的柏,是站在黃帝陵從俯視角度看到的柏,有了這裏的俯視,才有對這些柏樹壹系列擬人化的聯想。尤其是其中壹些關鍵的句子,對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情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打開課本,文學大家駕馭語言的功夫著實令人敬佩。比如開頭:“從銅川往北數百裏,全是 *** 裸的荒山禿嶺,到了橋山,出奇地卻長滿了柏樹。”這裏的“全是”和“出奇”,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黃陵柏的與眾不同。題目裏的“黃陵”傳說為中原各族的***同的祖先軒轅黃帝的陵墓,“出奇”壹詞,為我們渲染出了壹絲神秘的氛圍。接下來,是對壹棵柏樹的描寫:壹棵樹壹個綠的波浪,層層疊疊卷上去,像壹個立體的湖泊。那語言簡直是壹首詩,妙絕!我們試著用回車鍵將它詩化:
壹棵樹
壹個
綠的波浪
層層疊疊
卷上去
壹個
立體的湖泊
如果說壹棵樹,是壹個湖泊的話,那整個黃帝陵的柏樹儼然就是大海大洋了。“天放晴的時候,湖泊紋絲不動,綠得隱隱透藍;逢著刮風下雨了,滿山就溫柔地拂動,綠深起來,碧碧的,青青的,末了,似乎愈晶瑩了,在這黃褐褐的世界裏,像壹顆偌大的綠寶石,燦燦地要映照出壹切。”把黃陵柏比作“綠寶石”,這綠寶石,放在黃褐褐的世界裏,真是燦燦地“出奇”。
跟著作者的路線行走, “ 山上有壹條小路,曲曲折折爬上去,山頂就有丘土堆,活脫是壹個山上的山:這便是黃帝陵了。”隨著作者的目光看去,“站在陵墓往下看,才知滿山沒有壹眼流泉,也不見飛禽走獸,柏子在倏忽落地,簌簌地如灑起細雨,滿鼻滿口都是柏的荃香了。最有趣的,那柏全都枝葉瑟瑟縮縮,如壹根壹根樁的模樣,肉肉的,依山而微微趨身,似乎是向陵墓肅然靜默,立即使遊客失去了輕狂和浮華,剎那間入了莊重、虔誠的境界,再不敢有了言辭,只提了腳步兒在厚厚的落針上悄悄起落。 ”這最有趣的部分,實際是給我們奠定了觀柏的氛圍和本文的情感基調:肅穆靜默、莊重虔誠。有了對這壹情感的理解和把握,我們在讀完文章的時候,才能理解作者為什麽從柏中走過總是“默默”, “總要站在黃帝陵前肅立片刻”,為什麽最後那次上山,陡然間產生的異樣的感覺:“我站在這裏,也是壹棵柏嗎?面對著我民族的始祖,我會是壹棵什麽樣的柏呢?” 作者三上橋山,“每次都在這窸窣的柏林裏靜觀,壹待半日,於是看出柏的好多妙事”,正由於這樣的俯視,這樣的靜觀,才有這樣的異樣的感覺,才有這樣對柏樹擬人化的聯想。
4.黃帝陵簡介這個黃帝陵嗎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光輝燦爛,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這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從黃帝開國(建國)算起。孫中山的祭黃帝陵詞開首就是“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這個黃帝陵 ——天下第壹陵就在延安市的黃陵縣,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出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母親名叫附寶,據史書上載:“農歷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黃陵縣沮水河)沮源關的降龍峽生下黃帝,從此就有了二月二龍擡頭”吉祥之說。
司馬遷在《史記》裏對黃帝是這樣描寫的:“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可見,黃帝從出生到成長就不是壹般人物。
他15歲就被群民擁戴當上軒轅部落酋長,37歲登上天子位,黃帝壹生重大貢獻就在於歷經五十三戰,打敗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殺蚩,結束了戰爭,統壹了三大部落,告別了野蠻時代,建立起世界上第壹個有***主的國家,當選為中華民族第壹帝。人類文明從此開始了。
所以後世人都尊稱軒轅黃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為此,延安又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他出生於陜北黃土高原,黃帝族主要活動於陜北黃土高原,黃帝逝世後安葬於今黃陵縣橋山之巔。自唐代宗大歷五年建廟祀典以來,這裏壹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
新中國建立後,每年清明、重陽節均在此進行祭祀典禮,特別是清明節公祭已是中華民族傳統祭祀大典。黃帝陵是中華民族聖地,海外僑胞將其譽為“東方麥加”。
1962年,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壹號”,號稱“天下第壹陵”。黃帝陵區景色迷人,山麓有建於漢代的軒轅廟,廟東側碑廊珍藏歷代帝王禦制祭文碑57通,現又新增香港、澳門“回歸紀念碑”。
陵、廟所在地橋山現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國最大的古柏群。廟內有相傳黃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徑11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是我國最古老、最大的壹株柏樹。
黃帝陵龍馭閣位於黃帝陵後的高臺上,高18米,象征黃帝“馭龍升天”,也是遊客登高遠眺,觀看橋山全貌及周圍古城與山川形勢的最佳地點。誠心亭沿中軸線北行即到誠心亭。
該亭面闊五間,進深壹間,面積約85平方米。歇山頂上,灰布板瓦與筒瓦緊緊相扣,前檐施勾頭滴水,四邊無墻,欄額下為花格裝飾,旋子彩繪。
明間南北兩側臺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間、補間外側有圍欄圍護。亭柱上書有兩幅楹聯:“觀天地生物氣象,讀古今經世文章”;“誠朝聖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兒女情”。
亭前東南側有壹磚砌壁,上書簡介:“歷代帝王將相、墨客騷人,現代 *** 官員、社會名流、同胞華僑、外籍華裔,謁拜黃帝時,先要在誠心亭整衣冠,備禮品,平靜心情,消除雜念,然後緩步進殿,頂禮膜拜”。漢武仙臺神道盡頭,便步入陵園了。
陵園四周,順依山勢,修有綿亙不絕的青磚圍墻,高1.6米,塗以紅色,象征至尊至偉。墻頭為紅椽綠瓦,古色古香。
整個陵園,南北約210米,東西約72米(前寬42米,後寬81米)。陵園門有兩個,分立漢武仙臺東西兩側。
從東門進入陵園,走不了幾步,左側便是壹座24米高的夯築高臺,臺旁立壹石碑,上書“漢武仙臺”四字,為明代嘉靖七年閏七月所立,落款為“池南唐琦書”。此臺始建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劉徹“北巡朔方,勒兵十余萬還,祭黃帝冢橋山。”“黃帝腳印”石正殿前西南側有壹塊傳自漢代的“黃帝腳印”石。
它出土於黃陵民間傳說為“黃帝黃城巽宮”的郭家窪村,1965年移至軒轅廟院內。整塊石頭約壹平方米。
青石面上,鐫刻有黃帝腳印壹雙,長0.62米,深約2厘米。民間有向黃帝腳印投硬幣或零錢的習俗,以測運氣如何?“投向腳印大拇趾運氣最好,為大吉大利雲雲。”
5.江繞黃陵春廟閑,嬌鶯獨語關關湘江的水環繞著黃陵廟,而廟顯得悠閑清靜。
牛希濟——《臨江仙》其四 江繞黃陵春廟閑,嬌鶯獨語關關。滿庭重疊綠苔斑。
陰雲無事,四散自歸山。 簫鼓聲稀香燼冷,月娥斂盡彎環。
風流皆道勝人間。須知狂客,拼死為紅顏。
註 黃陵春廟——黃陵廟,在湘水之旁,為湘妃而立的廟宇,見毛文錫《臨江仙》註。 關關——鶯啼聲,象聲詞。
月娥——月亮,以月擬人,故稱“月娥”。 彎環——月彎如環。
析 這首詞詠湘妃之事。上片寫黃陵廟前的自然景色,嬌鶯獨語,滿庭綠苔,陰雲無事,飄浮繞山,緊扣壹個“閑”字,境界確是“悠閑清靜”。
下片轉寫到湘妃之事,但用的是曲筆暗寫。“簫鼓”二句,是說湘靈已去,空留月娥照江天。
“風流”壹句,是憑吊湘靈的忠貞愛情。最後二句,借屈原美人香草之意,表現了人們應該要忠貞於愛情的思想。
《栩莊漫記》評道:“‘須知狂客,拼死為紅顏’,可謂說得出,妙在語拙而情深。”。
6.描寫關於古代王室建築物的句子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
地理坐標:29°58′43.72〃N31°08′02.31〃E
埃及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國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驕傲。
金字塔,阿拉伯文意為"方錐體",它是壹種方底,尖頂的石砌建築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國王、王後或王室其他成員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們通常所見的寶塔形。是由於它規模宏大,從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漢語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譯為"金字塔"。
埃及迄今發現的金字塔***約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聳巍峨而居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爾鐵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胡夫大金字塔壹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據壹位名叫彼得的英國考古學者估計,胡夫大金字塔大約由230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115000塊,平均每塊重2.5噸,像壹輛小汽車那樣大,而大的甚至超過15噸。假如把這些石塊鑿成平均壹立方英尺的小塊,把它們沿赤道排成壹行,其長度相當於赤道周長的三分之二。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壹***用了30年時間,每年用工10萬人.金字塔壹方面體現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另壹方面也成為法老專制統治的見證.
黃帝崩,葬橋山,橋山位於陜西省黃陵縣城北約壹公裏處,山體渾厚,氣勢雄偉,山下有沮水環繞。山上有八萬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蔥蔥。軒轅黃帝的陵冢就深藏在橋山巔的古柏中。 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冢砌以青磚花墻,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為黃帝“馭龍升天”之處。在前為壹祭亭,歇山頂,飛檐起翹,氣宇軒昂。 亭內立有郭沫若手書“黃帝陵”碑石。陵園區周圍設置紅墻圍護,東南側面為欞星門,兩側有仿制的漢代石闕。陵園區內地鋪著磚。顯得古樸典雅。 陵前正南,陵園圍墻以外是土築高臺,即“漢武仙臺”。《史記·封禪書》載:“漢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萬還祭黃帝冢橋山。”漢武仙臺,即漢武帝祭祀黃帝所築,臺高20余米,現已用塊石砌築並建有登臺石階及雲板,護欄等。 黃帝廟前區氣勢恢宏,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入口廣場的地面。選用5000塊大型河卵石鋪砌,象征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