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歌題材壹般有哪四個特點?

詩歌題材壹般有哪四個特點?

中國詩歌從體裁和特點上劃分有古體詩歌、近體詩歌、現代詩歌、民歌民謠四大類,現分述如下:

壹、古體詞歌

古體詩歌,是指唐代律詩形成以前常見的詩歌體裁,具有不受聲律(平仄)限制、句式較為整齊、有押韻規律、非語體文(白話文)的特點,常見的有四言、古絕、古風、雜言、樂府等五種形式,稱為古體自由詩。

壹四言

四言詩每句四字,個別詩的個別句子有加壹字者。每首最短三句,有四句、五句、六句及六句以上者,句數不限。押韻自由,有每句押韻、隔句押韻、交互押韻三種押韻方式。請參看《詩經》裏的四言詩,對照使知。

二古絕

⒈五言古絕:每首限定四句,每句限用五字。可押平韻、多押仄韻,押韻字的讀音要相近,平仄韻不能混押。

⒉七言古絕:每首限定四句,每句限用七字,押韻方法同五言古絕。

三古風

⒈五言古風:每首八句以上長度不限,每句限用五字。可押平韻、可押仄韻、可以同韻部的平仄韻混押,也可整首壹韻到底,但押韻字的讀音要相近。押韻位置有逢雙句押韻、有句句押韻、有中間換韻壹首用多韻。

⒉七言古風:每首八句以上長度不限,每句限用七字。押韻方法同五言古風。

⒊五言七言混雜的古風:不管五言所占的比有多大,只要雜有七言統稱為七言古風,押韻方法同五言、七言古風。

四雜言

每首四句以上,其它具有古風的壹切特點,同時在五子句和七字句中雜有三字、九字甚至十字以上的句子,押韻方法同五言、七言古風。

五樂府

“樂府” 名詞最早見於西漢之初。“樂府”是古代官辦音樂機構采集的文人創作的、民間流傳的詩歌,經過整理、加工後配以樂譜,為朝廷歌功頌德歌詞。因此,這類詩歌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為了與其它詩歌區別開來,就稱為樂府詩,冠以“歌、行、辭、吟、曲” 等特定的名目。早期的樂府詩形式自由,後來發展為五言體、七言體,也有三言、五言、七言混合體。其實樂府詩就是水準較高的古風、雜言體

二、近體詩歌

近體詩歌是文學界的壹種習貫稱謂,其實從時間上也可以劃歸古體。因為近體詩歌與古體詩歌有顯著區別,所以把近體詩歌列為壹大類。近體詩歌主要是指唐代格律詩、宋代格律詞、元代格律壹格律詩

格律詩從唐代以前產生,因盛行並成熟於唐代,故現在所指的格律詩就是唐詩,分為律絕和律詩。格律詩的特點為:有固定的聲律(平仄)排列、固定的押韻位置和押韻要求、固定的句子字數。

⒈律絕有五絕和七絕兩種:

⑴五絕:每句限定五字,每首限定四句,聲律排列有四種格式,押同韻部平聲韻。

⑵七絕:每句限定七字,每首限定四句,聲律排列有四種格式,押同韻部平聲韻。

⒉律詩常見的有五律、七律、五長律、七長律四種:

⑴五律:每句限定五字,每首限定八句,聲律排列有四種格式,押同韻部平聲韻,要求第三句與第四句、第五句與第六句對仗。

⑵七律:每句限定七字,每首限定八句,聲律排列有四種格式,押同韻部平聲韻,要求第三句與第四句、第五句與第六句對仗。

⑶五長律:每句限定五字,每首十句以上長度不限,聲律排列按五律排列規律往後加長,押同韻部平聲韻,要求從第壹句開始對仗,就是第壹句與第二句、第三句與第四句、第五句與第六句、第七句與第八句、第九句與第十句……成雙句往下排列均用對仗,直至結束。

⑷七長律:每句限定七字,每首十句以上長度不限,聲律排列按七律排列規律往後加長,押同韻部平聲韻,對仗要求同五長律。

另外,還有三韻小律詩(分五言和七言)、六言律詩不常見,在此不作介紹。

格律詩的格式請參看《淺談近體詩詞的格律和韻律》。

曲三大體裁。

二格律詞

格律詞的初始就是配以樂曲歌唱的歌詞,因為它具有獨特的文學性質,所以後來就成為壹種文學體裁。格律詞起源於兩漢樂府民歌,奠基於隨唐時期,盛行並成熟於兩宋,現在所指的詞就是宋詞。格律詞的特點為:句子長短參差不齊,有特定的詞牌(調名),各詞牌有各自的固定格式(有固定的聲律排列和固定的押韻位置及固定的押韻要求)。格律詞按片數劃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四種形式:

⒈單調:每首只有壹段,大多屬於小令。常見的詞牌有:《十六字令》《荷葉杯》《憶江南》《漁歌子》《搗練子》《調笑令》《如夢令》等。

⒉雙調:每首分上下兩段(也叫兩片、兩闋)。雙調中令、引、近、慢各體都有,占詞類的絕大多數,常見的詞牌有:《長相思》《相見歡》《生查子》《點絳唇》《浣溪沙》《采桑子》《菩薩蠻》《蔔算子》《減字木蘭花》《訴衷情》《巫山壹段雲》《好事近》《謁金門》《憶秦娥》《清平樂》《阮郎歸》《畫堂春》《人月圓》《眼兒媚》《桃源憶故人》《太常引》《西江月》《醉花陰》《南歌子》《浪淘沙》《鷓鴣天》《鵲橋仙》《玉樓春》《虞美人》《南鄉子》《踏莎行》《小重山》《蝶戀花》《臨江仙》《壹剪梅》《漁家傲》《定風波》《破陣子》《蘇幕遮》《謝池春》《行香子》《青玉案》《江城子》《風入松》《洞仙歌》《滿江紅》《玉漏遲》《滿庭芳》《水調歌頭》《鳳皇臺上憶吹簫》《燭影搖紅》《八聲甘州》《聲聲慢》《念奴嬌》《東風第壹枝》《桂枝香》《水龍吟》《齊天樂》《喜遷鶯》《雨霖鈴》《永遇樂》《望海潮》《沁園春》《賀新郎》《摸魚兒》《金縷曲》《六州歌頭》等。

⒊三疊:屬於慢調,每首***有三段。三疊詞調占詞類的比例不大,詞牌有:《瑞龍吟》《繞佛閣》《劍器近》《蘭陵王》《十二時》《寶鼎現》《戚氏》等。

⒋四疊:每首***有四段,是詞調篇幅最長的壹種,四疊詞調占詞類的比例最少,詞牌有:《鶯啼序》《梁州令》等。

格律詞格式請參看《詞譜舉要》。

三格律曲

格律曲也和格律詞壹樣,初始就是配以樂曲歌唱的歌詞,因為它具有獨特的文學性質,所以後來就成為壹種與格律詞不同的文學體裁。格律曲稱為散曲,分為南曲和北曲,最早來自民間。北曲是在唐宋大曲、宋詞以及民間曲的基礎上,吸收金、元音樂而形成的壹種文學體裁,盛行並成熟元代,現在所指的散曲就是元曲,也就是北曲。散曲的特點為:句子長短參差不齊,有特定的曲牌(調名),各曲牌有各自的固定格式(有固定的聲律排列和固定的押韻位置和押韻要求)。

散曲與詞的區別:①曲的句子限制較寬松,可以在句子原定字數的基礎上適當加襯字;詞的句子限制較嚴,在句子中加襯字的較少見。②曲的用韻嚴格,有獨立的曲韻,押仄聲韻有的要區分上聲和去聲;詞的用韻較寬,用的是詩韻,大多數押仄聲韻、部分押平韻,押仄聲韻不區分上聲和去聲;③大多數詞的語言風格散文或詩化,大多數曲的語言風格民俗化。散曲的曲牌有許多與詞牌相同,兩者體制結構卻不同。

散曲分為小令、套數、帶過三種形式:

⒈小令:每首只有壹段,體制短小精悍,押韻密集,幾乎每句押韻,在元曲中占主要地位。小令分為:黃鐘、正宮、大石調、小石調、仙呂宮、中呂宮、南呂宮、雙調、越調、商調、商角調、般涉調十二宮調。特別說明的是:小令曲的雙調與詞的雙調含義不同,詞的雙調指每首兩段(兩片),小令曲的雙調只有壹段。最常見的小令曲牌有:

⑴正宮:《端正好》《滾繡球》《脫布衫》《醉太平》《叨叨令》《塞鴻秋》《鸚鵡曲》《小梁州》;

⑵仙呂:《天下樂》《寄生草》《醉中天》《壹半兒》《遊四門》《太常引》《後庭花》《青哥兒》《四季花》;

⑶中呂:《普天樂》《四邊靜》《山坡羊》《紅繡鞋》《陽春曲》《迎仙客》《賣花聲》《醉春風》《朝天子》《快活三》《堯民歌》《上小樓》《滿庭芳》《喬捉蛇》《鶻打兔》《齊天樂》《紅衫兒》;

⑷南呂:《哭皇天》《烏夜啼》《四塊玉》《閱金經》《乾荷葉》《罵玉郎》《感皇恩》《采茶歌》;

⑸雙調:《夜行船》《銀漢浮槎》《清江引》《殿前歡》《水仙子》《折桂令》《落梅風》《慶東原》《撥不斷》《沈醉東風》《雁兒落》《得勝令》《駐馬聽》《慶宣和》《風入松》《離亭宴煞》;

⑹越調:《東原樂》《天凈沙》《小桃紅》《寨兒令》《糖多令》《憑闌人》;

⑺商調:《知秋令》《玉抱肚》《秦樓月》《商調水仙子》《蝶戀花》《集賢賓》;

⑻黃鐘:《節節高》《賀聖朝》《人月圓》《刮地風》《晝夜樂》。

⒉聯套:又稱套數,是把相同宮調的若幹個曲子聯綴組合而成,不帶科白(道白),全套壹韻到底,篇幅長短伸縮自由,便於表現紛繁復雜的內容。套數聯綴組合的基本結構:⑴引子:開頭的壹個曲子;⑵過曲:中間的壹個或兩個以上的曲子;⑶結尾:收尾的壹個曲子。有壹種最簡單的聯綴只有壹個正曲和壹個尾曲。另外,若引子後面聯綴帶過,就不需要再加尾曲了。聯套中各支曲前後排列順序有大致的規定,以仙呂宮調聯綴舉壹例如下: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哪咤令—鵲踏枝—寄生草—煞尾

請參看《散曲聯套舉要(126套)》。

⒊帶過:是由兩至三個(不超過三個)音律相通又能相互銜接的曲子聯綴而成的小組曲,要求壹韻到底。它通常是在作者制完壹曲後意猶未盡,再選壹兩個宮調相同、音律又恰好能銜接的曲調繼續填制而成,前曲調與後曲調之間空兩格隔開,標題要標明前調名加帶後調名。帶過曲要求嚴格,前人使用的不多,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組合:

⑴正宮:《脫布衫》帶過《小梁州》,標題“[正宮]脫布衫帶小梁州”。

⑵南呂:《罵玉郎》帶過《感皇恩》《采茶歌》,標題“[南呂]罵玉郎帶感皇恩采茶歌”;《哭皇天》帶過《烏夜啼》,標題“[南呂]哭皇天帶烏夜啼”。

⑶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標題“[雙調]雁兒落帶得勝令”;《水仙子》帶過《折桂令》,標題“[雙調]水仙子帶折桂令”。

⑷中呂:《齊天樂》帶過《紅衫兒》,標題“[中呂]齊天樂帶紅衫兒”。

另外,曲還有兩種作法:①第壹個曲子制完意猶未盡,再完全按原調格式制壹個或多個曲子接在後面,稱為“前腔”;② 第壹個曲子制完意猶未盡,再按原調換首後制壹個接在後面,稱為“幺篇”。前腔可以接多個曲子,幺篇只能接壹個曲子。

三、現代詩歌

現代詩歌是指“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產生的、用現代漢語寫成的詩歌,分為新體和自由體兩類。

壹新體詩歌

新體詩歌是指不受聲律約束,有押韻特征,用語體文寫成的詩歌。從表現形式上分為兩種:

⒈句式排列整齊:每行字數大致相等,常見的有五言和七言;每首四句以上,有壹句壹行、有壹句分兩行排列;不分段或分段,分段的有兩行壹段、三行壹段、四行壹段等等;押韻位置近似格律詩,壹般都是逢偶句押韻。

⒉句式參差不齊:每行字數不等,參差錯落,分行、分段自由;押韻位置近似格律詞,有句句押韻、有隔句押韻、有三句或四句押韻,有中間轉韻、壹首多韻。

二自由體詩歌

自由體詩歌是指不受聲律約束、不押韻,句式自由、參差不齊,用語體文寫成的詩歌。自由體詩歌最復雜,準確分類較難。從寫作風格和表達方式的主要特點上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1、西方體:多用直言法描寫,有壹定情節,通過對情節的描寫表達思想情感。

2、當代體:這類詩歌更側重內涵上的思想性、表現形式上的個性。是壹種非直言法的表現形式,運用超越和幻想似的描寫手法、逆向思維的語言技巧,創造出壹種既可感知、又捉摸不定的意境,文學界戲稱為“朦朧”詩。

3、散文體:稱為散文詩。既有散文的特點,又具有現代詩歌的特征。在註重語言優美的同時,註重思想情感的表達,當前流行的現代詩歌大多數屬於這種體裁。

四、民歌民謠

民歌民謠產生於文字形成以前,文字記載最早的是夏代歌謠。民歌民謠的主要特點:

壹沒有聲律艱制,多數有押韻規律,少數不押韻;

二格調質樸清新,愛憎分明,多數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

三采用比、興手法描寫,想象力豐富奇特;

四表現形式靈活多樣,語言新穎通俗,篇幅短小;

五由民間創作、流傳,也有文人創作的歌謠。

民歌民謠資源十分豐富,如南朝的《子夜歌》《子夜四時歌》《讀曲歌》等,又如著名的《孔雀東南飛》《康定情歌》《茉莉花》等等。現代有壹些文學家、音樂家根據民間歌謠的體裁創作出許多民歌詞配新樂傳唱,就是新民歌。

註:上文因篇幅所限,未進壹步舉例說明,旨在介紹中國詩詞學基礎知識,讓愛好詩歌的讀者對中國詩歌有壹個全面的了解,以便結合自身情況擇而攻習之。因成稿倉促,故有疏漏,敬請方家指正!

參考書目:

⒈《詩詞基本知識》席金友/著

⒉《詩詞格律綱要》塗宗濤/著

⒊《詩學廣論》姜舒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