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寒衣的詩句有:戰士送寒衣,送寒衣時節。註音是:ㄙㄨㄥ_ㄏㄢ_壹。結構是:送(半包圍結構)寒(上下結構)衣(獨體結構)。拼音是:sònghányī。
送寒衣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舊俗於農歷十月初壹日,祭祖掃墓,焚燒紙衣,叫"送寒衣"。
二、引證解釋
⒈舊俗於農歷十月初壹日,祭祖掃墓,焚燒紙衣,叫“送寒衣”。引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十月壹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十月壹》:“十月初壹日,乃都人祭掃之候,俗謂之送寒衣今則以包袱代之,有寒衣之名,無寒衣之實矣。”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誌·山東·惠民縣之歲時》:“十月壹日,祭先墓,剪彩紙為衣裳焚化,謂之送寒衣。”
三、網絡解釋
送寒衣送寒衣,漢族民間祭祀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夏歷十月初壹(十月朔日),祭掃祖墓。祭掃時,於墳前焚燒紙糊竹紮的衣服鞋帽,謂冬季來臨,氣候日冷,為陰間的鬼魂送衣取暖,故名。此俗流行甚早,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描述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在夏歷九月下旬,即有“賣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燒獻”的。元代在夏歷七月進行。《析津誌》雲:“都(今北京)中人民七月祀先,用麻稭奠酒為誠,買紙錢冥衣燒化於墳,謂之送寒衣,仍以新土覆墓。”明代在夏歷十月進行。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十月朔日,紙坊剪紙五色,作男炙衣,長尺有咫,日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日送寒衣。”又演化為把衣服式刻板印在紙上。清張英《淵鑒類函》:“時俗刻板為男女衣狀,飾文五色,即以出售,農民競以(十月)初壹日鬻去,焚之祖墳,名日:送寒衣。”清代仍有此俗。
關於送寒衣的成語
推襟送抱送暖偷寒送故迎新送抱推襟送佛送到西天迎來送往送佛送到西偷寒送暖送死養生送暖偎寒
關於送寒衣的詞語
偷寒送暖送暖偎寒推襟送抱送抱推襟送暖偷寒衣取蔽寒送貨上門送死養生送故迎新稽疑送難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送寒衣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