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句式整齊的對偶句
《木蘭詩》這首民歌多處運用對偶句,不但使句式整齊,讀起來鏗鏘悅耳,朗朗上口,而且又便於記憶,便於傳誦。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民歌壹開始就以這壹組結構整齊的對偶句塑造了停機嘆息,憂思重重的米蘭形象,形成懸念,引起下文。
“阿爺無大兒,米蘭無長兄”。壹組對偶句點出木蘭停機嘆息的原因:原來是天子大規模的征兵,父親年老體弱無力從軍。在這種情況下,米蘭怎能不思緒萬千呢?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在這裏詩歌運用了對偶中含對偶的修辭手法,反復詠嘆:壹方面寫出了征途的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另壹方面描寫了宿營地空寂荒涼的夜景,以此烘托木蘭離家越遠、思家越切的心情。
對偶手法的運用在《木蘭詩》中隨處可見。如“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等都對塑造米蘭這壹栩栩如生的形象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井然有序的排比
排比:利用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並排,達到壹種加強語勢的效果。它可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此文多處運用了井然有序的排比句,不但使句子結構勻稱,節奏感強,而且加強了語言的氣勢,給人以壹氣呵成之感。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展示了木蘭為出征而操辦的忙碌場景。這句也是排比和互文的套用。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這裏兩組排比句,第壹組先繪聲繪色地描繪出舉家歡慶木蘭歸來的熱鬧場面;後壹組連用四個動詞形象地表現了木蘭歸家後的激動心情。
三、極有分寸的誇張
誇張是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為表現木蘭的英雄形象及顯赫的戰功,文章極有分寸地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以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和強烈***鳴。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壹誇張,生動地描寫了木蘭奔赴邊關的征途之遙,生活之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鳴。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文章以“十二轉”、“百千強”的誇張語言突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但木蘭辭官不就,這就更突出了她不圖功名、不慕榮華富貴的高尚品質。也為下文木蘭不圖功名利祿辭官還鄉作了鋪墊。
四、兼顧合指的互文
互文:把屬於壹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裏,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反映了戰爭的曠日持久,戰鬥的激烈悲壯,同時反襯木蘭的英勇和智慧。在這裏,“將軍”和“壯士”,“百戰死”和“十年歸”互相滲透,互相說明,意義上合指兼顧。語言上分開來寫是為了求得詩句的統壹、音調的和諧。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對著窗戶,已包含對著鏡子,“理”和“貼”兩個動作是在同壹情境中進行的,譯時應將它們拼合起來。另外,“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也采用了互文的修辭。這樣上下句的意義互相滲透說明兼顧合指,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使文章表達的思想更加深刻。
五、生動形象的比喻
比喻: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思想的對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類似點),把某壹事物比作另壹事物(用另外的事物來比擬這思想的對象,即用某壹個事物或情境來比另壹個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可以使事物更生動、形象和具體。為表現木蘭的聰明智慧,文章還運用了妙趣橫生的比喻。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其中前兩句更具有民族特色,突出了木蘭具有男子壹般的英勇和無畏。“雄兔”、“雌兔”的比喻新穎,形象地寫出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卻始終未被同伴發現,可見她是何等地謹慎,何等地機敏,這很好地體現了中國古代婦女的聰穎機智的優秀品質。
六、自然妥貼的設問
設問:為了引起別人註意,故意先提出問題,自問自答。為了引出下文,文章運用了極其自然的設問方法。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詩歌在上文木蘭停機嘆息的情況下發出疑問,隨後又通過設問自然引出木蘭停機嘆息的緣由,因此這壹設問在文中顯得非常自然,毫無牽強之感。
七、環環緊扣的頂真
句結尾的詞語作下句的開頭,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首尾相連兩次以上,使鄰近的語句、片斷、章節首尾頂接,蟬聯而下,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真。為了段落間的結構嚴密,文章采用了頂真的修辭方法。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寫出了戰爭情況之緊迫。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木蘭勝利歸來,結果如何呢?文章用頂真的方法,使上下段的語言表達顯得自然、嚴密,同時也說明了木蘭戰功顯赫。
這首民歌正是巧妙、恰當地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從而使文章人物形象突出、語言生動活潑。應該說簡勁與細膩在《木蘭詩》中得到了和諧和完美的結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