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琴的詩詞有:《大人久廢彈琴比借人雷琴以記舊曲十得三四率》《雷琴·三百年中天下工》。結構是:雷(上下結構)琴(上下結構)。註音是:ㄌㄟ_ㄑ壹ㄣ_。拼音是:léiqín。
雷琴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唐代琴工雷威所制作的琴。據唐李肇《唐國史補》載_"蜀中雷氏_琴_常自品第_第壹者以玉徽_次者以瑟瑟徽_又次者以金徽_又次者螺蚌之徽。"泛指古代文物。
二、引證解釋
⒈泛指古代文物。引據唐李肇《唐國史補》載:“蜀中雷氏_琴,常自品第,第壹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螺蚌之徽。”宋陸遊《晝臥初起書事》詩:“忽有故人分祿米,呼兒先議贖雷琴。”清錢謙益《寄西蜀尹子求使君》詩之二:“簾閣焚香道氣和,雷琴晉帖手摩挲。”
三、國語詞典
樂器名:(1)_稱唐代雷儼、雷威、雷霄等名匠所造的七弦琴為「雷琴」。(2)_壹種拉弦樂器。銅制琴筒,前口蒙蟒皮,琴桿與弦軸為硬木制成,張弦兩根,五度定弦。以馬尾弓拉奏。音量較大,音色柔和圓潤。
四、網絡解釋
雷琴雷琴是民族拉弦樂器中個性和特色最為明顯的樂器之壹,起源於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發明人是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興隆莊沈少明先生。年幼時因病雙目失明,十歲拜孤山西村張立全老師學習彈三弦唱古曲,憑著特有的音樂天賦,嫻熟的演奏技巧,吹拉彈唱無所不精。1953年代表通州專區參加河北省文藝調演。他的三弦拉戲《劉巧兒》惟妙惟肖的聲音引起轟動。無獨有偶,當時參加匯演的天津代表隊有個叫王殿玉的,他用的是改裝三弦,把墜琴的筒子換上三弦的桿子,把筒子加粗,他演奏的曲目是山東呂劇《子妹易嫁》按演出的劇場效果遠不如沈少明先生的《劉巧兒》這可能跟地域有關,但這樣兩件樂器演奏手法、音樂表現基本壹樣。因為聲音大又洪亮,象打雷似的,人們就叫它大雷。人們自然把雷琴分為兩派:天津的王殿玉、北京的沈少明。在沈少明先生精彩演繹下,很多目睹的觀眾為之傾倒,讓行裏人折服。每當中央廣播電臺播放時人們都要爭相轉告。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山東鄆城藝人王殿玉(1899—1964)在墜胡基礎上,加長琴桿、加大琴筒、改蒙蟒皮而成。琴桿窄而長,用紅木、花梨木制,表面為指板。琴頭呈鏟形,左右各置壹弦軸,軸表面刻有瓣紋,軸頂嵌骨飾。琴筒大而短,銅制、圓形,蟒皮蒙面,後敞口。置琴碼,張兩弦。琴弓較二胡弓長,所拴馬尾束較寬。有大、小兩種。大者全長110厘米,張鋼絲弦;小者全長90厘米,張絲弦。大雷琴定弦e、a或d、a,小雷琴定弦高八度。音域均三個半八度。
關於雷琴的詩句
雷琴酷愛應同殉誰抱雷琴到此壁上雷琴剩壹弦
關於雷琴的成語
焚琴煮鶴亂彈琴琴斷朱弦對牛彈琴瑟弄琴調賣劍買琴瑟調琴弄焚琴鬻鶴蔡邕救琴琴瑟調和
關於雷琴的詞語
煮鶴燒琴焚琴煮鶴琴心相挑瑟調琴弄賣劍買琴焚琴鬻鶴琴瑟調和人琴俱亡瑟弄琴調破琴示絕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雷琴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