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人登鶴雀樓,只見夕陽什麽,黃河什麽

詩人登鶴雀樓,只見夕陽什麽,黃河什麽

詩人登鸛雀樓只見夕陽向著樓前壹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沈,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黃河水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

1、原文

唐代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2、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裏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這兩句詩發表議論,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寫景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從而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

也正因為如此,這兩句包含樸素哲理的議論,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也使得這首詩成為壹首千古絕唱。

前壹聯用的是正名對,所謂“正正相對”,語句極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顯示出所寫景象的雄大;後壹聯用的是,雖然兩句相對,但是沒有對仗的痕跡。所以說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作者介紹及創作背景

1、作者介紹

王之渙(688—742),唐代詩人。字季淩,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至絳(今山西絳縣)。講究義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用詞十分樸實,造境極為深遠,傳世之作僅六首詩。

2、創作背景

該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壹。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縣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這首詩是作者三十五歲時寫下的。也有說法是這首詩乃朱斌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