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作為流動的形態,是物種起源的搖籃,卻又是如此簡單。是的,很簡單,普通的微觀粒子,無處不在,又輕又透明。但是它並沒有因為簡單而失去它的重要性。相反,它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正是因為有了無處不在的水,人類才能過上幸福舒適的生活。水的流向也關系到整個民族的命脈和歷史。黃河、尼羅河、印度河兩岸,孕育了壹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民族。水,就是它,看似柔弱,實則堅韌,匯聚成浪,五大湖成四海。所以當它從殷末流入中國歷史的時候,有壹個人叫“睡在羊背上的人”,他在他的《道德經》中寫道,對後世有廣泛的影響:善如水。
善如水,這句話讓人體會到了水的意境:簡單、深遠、豐富、堅韌。意思是壹個人要像水壹樣,簡單樸素,懷。如果壹個人能如水,那就好了。
可能有人覺得很簡單,但真正能做好的人有幾個?像水壹樣純,像水壹樣清,像傻子壹樣聰明,像水壹樣長?這樣的人壹定是心地最好的人。他可以在喧囂中開拓出自己的領域,他可以在亂世中找到自己的隱居之所,他可以在流言蜚語中平復自己的耳朵。這樣的人壹定是山的鄰居,水的朋友。當官的他,心靈孤獨,卻依然超脫,淡泊。
我覺得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繼承了水的堅韌和靈性,在世界上保留了壹片屬於自己的凈土,永遠微笑著謙遜待人,遇到知音時,被挖掘出驚人的才華。當他們全盤托出的時候,他們毫不在意地離開了,只留下流水的痕跡——思想的光輝,人性的偉大。
善如水,簡單,卻那麽難。
老子說:“善如水,水為萬物之善而不爭。這是謙虛的美德。”:所以,江海可以做百谷之王,如果他擅長,就可以做百谷之王。天下水不弱,強者不能勝,這是溫柔的美德;所以,柔則勝,弱則勝。因其無物,可入無物,可見無字之教,無為之利也。"
據說:“至善如水。”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之競爭。它停留在人們不喜歡的地方,所以它接近道。善良的人要活得卑微如水,深沈如水,交友盲目如水,真誠如水,為政者組織如水,全能如水,擔當備用如水。正因為我如水,所以我對壹切都沒有掙紮,所以我沒有煩惱。他認為做好事的人應該像水壹樣。水益萬物,滋養萬物,但不與萬物爭利。這是最謙虛的美德。江海能成為所有河流的終點,是因為他善於處於下遊的位置,所以他成為百谷之王。
善如水是老子對人生的壹種詮釋,是壹種人生態度,是壹種不爭的人生心態。我對“善如水”的理解是,我作為壹個普通人,要平凡,要做平凡的事,要淡泊名利,要靜遠,要獨立。努力做到:心如止水,心如止水;誠實,清澈如水;淡泊名利,淡泊如水;面容起伏,堅韌如水。
很多人都知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們總是在不斷地追求精神和物質需求,但自然之水卻有著永恒的魅力——或千裏,或壹潭死水,或深靜之水,或好水。千裏是水的氣勢,水是溫柔的,靜水是深沈的,善是水的境界。水與時俱進,凈化明車;水遇冷結冰,凝結能量;水溶解壹切,有萬千風情;水往低處流,奔流不息,千山萬水峰轉,九曲情懷直沖雲霄;水穿過石縫、石縫、沙石、河床、峽谷,水從石中滴落的精神震撼人心;水在滋養人類的同時,也在啟迪人性之光;水不僅撫慰人,也表現出博大的情懷;水壹直在流,但也在贏得人類的愛。
老子首先把品德高尚的人的人格比作水,認為他們的性格如水,壹是柔,二是待在卑微的地方,三是滋養萬物而不戰。最完美的人格也應該有這種心態和行為,不僅做對大家都有利的事而不去爭,還願意去別人不願意去的卑微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他能忍辱負重,努力工作,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而不是和別人爭名奪利。這就是老子著名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妳看,水合作用塑造了地球,將生命融入萬物。水利萬物,不擅其體,水不如而只貴。水柔而美,是“萬瑞千鋼”。水是幹凈的,淡泊塵世的名利。也可以說,治水無爭,水澤生生不息。水養育人情如水流連,水助滄桑。“善良如水”其實是壹種純粹人性的優點,是壹種善良的智慧,是壹種深邃的謀略,是壹種高尚完美的境界。所以,“善如水”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以善載物”:深情藏於德之間,善施於貪,人渴望放下人生理想,大智慧奉獻於人情。讓人感受最深的是無國界的大愛精神,壹方有難,八方支援。
“善如水”是對水的比喻:它表達的是壹種如水的心境,表達的是壹種仁,散發的是壹種慈善,發展的是壹種大愛。無色無味的水從天上落到山谷,從山谷落到平地,又從平地落到海裏。正因為河海低,所以能容納所有的河流。正是因為江海低處,才成為水流的方向和理想。正是因為江海低微,才成就了汪洋的博大精深。正是因為江海低處,月亮才升起。這也迎合了歷史上的典型事例。唐太宗謙謙有才,魏徵被激活後才有“貞觀之治”;而項羽卻是剛愎自用。他受不了韓信和壹堆文臣武將,最後在烏江自殺。這是因為它證明了“善如水”的境界,需要壹種水的柔情,壹種開放的心態。“善如水”的人,有壹種坦蕩的真誠,清澈明亮如水的眼睛。
善是心理學上對感覺的壹種描述。中國傳統文化壹直奉行壹個“善”字:善待他人,強調善良之美;與人交往,註意與人為善,樂善好施;要求自己,提倡獨立,善良。我記得有個名人說過,對每個人來說,唯壹的權力就是法律;對個人來說,唯壹的力量就是善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善良為壹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能使盲人“看見”,聾子“聽見”。好心人,心熱,情熱,能驅寒掃陰霾。善意產生善行,與善良的人接觸往往開啟智慧,高尚情操,凈化靈魂,開闊心胸。和善良的人相處,不必設防,心平氣和。
世界是善與惡的兩極,善的終極與惡的終極都是世界的不同形態。世界以善開始,以善結束,以惡結束。只有播種善良,才能收集希望。壹個人可以活得沒有讓別人驚喜的姿態,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銀”的日子,但沒有善良,就足以讓人生擱淺褪色。因為善良是生命的黃金。多壹些善良,多壹些謙遜,多壹些包容,多壹些理解,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這是善良的人們所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們勤勞善良的中華民族所倡導和提倡的。心地善良的人,壹眼就能看出他們外表慈善,普遍表現出慷慨大方,總是為別人和事著想,很少為自己著想。壹般為龍鐘形,動作緩慢,舉手投足力量不大。它的反義詞是“兇”。因善(為善、心善、己善)無我,我們要從“小我”走向“自我”,解放思想,把思想從身體和小我的雙重枷鎖中解放出來,消除矛盾,超越物質局限。到達善的終極世界,為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而行走。
所以很多人會很迷茫,想要脫離紅塵。我不太懂佛教,但我知道人要善良,要感恩。也許在世間的修煉,不僅僅是了解這個世界的規律(了解自我和善惡),而是讓精神從肉體和自我的局限中走出來,壹次又壹次用身心證明和體驗善的境界,讓自己的整個身心遠離惡的包圍,進入生活中和自己生命中的善的和諧世界。徹底改變壹個人思想的過程。
眾所周知,壹個人只要有了身體和自我,就會有“趨利避害”的天性,就會有對“利益”的爭奪,就會產生矛盾和沖突。在解決矛盾和沖突的鬥爭和戰爭中,他會區分強者和弱者。多數情況下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但有時強者會衰落,弱者會變強。所以,作為壹個強者,他會變得更強。所以,無論強弱,我們都很欣賞“惡”界的痛苦。在佛教所說的“業障之輪六大司”中,是萬劫不復的。但不管怎樣,人總是會向往美好的。
我們也知道,世界上最柔軟的東西是水,但它能穿透最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麽能超越它,比如滴水穿石。這是魯德躺的地方。所以,弱者能戰勝強者,軟者能戰勝強者。由此可見,不見其形之物,可入無隙之物,由此可知“靜”之教,“無為”之益。
老子也說:“因為無可爭辯,所以天下不能與之抗衡。這是效仿水道德。水多於道;道無處不在,水無弊。它避高就低,從來沒有反轉過,也不錯。空處幽靜,深不可測。善是深沈的;吃虧是用不完的,付出是沒有回報的,善良也是仁者。”“道”是世界萬物的總源,是先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東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規律和本源。所以,“道”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和理解的東西。水之德最接近道,道無處不在。所以水沒有壞處。它避高而下,所以不會受阻。它可以流向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去汙垢。它在壹個深潭裏,表面清澈平靜,卻深不可測。它源源不斷地造福萬物,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就算是仁也是最好的。
其實這其實就是做人之道,就是做人要像水壹樣,滋養萬物,但絕不和萬物競爭。這種性格最接近道。雖然從整體上看,老子的人生哲學是消極無為的,但如果我們剔除其消極成分,細細品味水的本質,還是可以從中探索或得出有用的道理或道理的。而深陷逆境的人,需要這樣壹種睿智的思維來洗滌靈魂,保持身心的平衡。
看過壹些智慧的人,對善如水、靜水深的意境和內涵做了如下深刻的描述:
壹個說傻。水是萬物之源。論功勛,有千贊萬碑,炫耀的資本不厚。但它壹直保持著壹種平常心態,不僅不張揚,反而“分享其光與塵”,哪裏流得低,哪裏聚得多,甚至越流越深,越流越靜。這樣的寧靜和哲學態度是許多人無法企及的。這確實是壹種“無為”,但不是對“大我”的無為,而是對“小我”的無為,對個人利益的無為。
第二,齊新。水的凝聚力極強。壹旦融合,就要視* * *,生死與共,義無反顧地朝著* * *的方向前進。所以李白有“但既然水還在流,雖然我們用劍砍了它”的感嘆。因為水的統壹,所以水的力量極其強大:匯聚成江河大海,浩浩蕩蕩,沖刷古今;風壹吹,浪就會起來,轟轟烈烈。
三是毅力。水是軟的,但軟的有骨頭,追求不懈的執著信念,令人肅然起敬。蜿蜒曲折的黃河,障礙重重,誘惑重重。就算山疊水轉千回,向東流入海的意誌又怎麽會動搖?英雄的腳步有壹刻停止過嗎?海浪打在礁盤上,哪怕被砸成碎片,也絕不退縮。壹波又壹波,壹波又壹波,奮勇拼搏,最終將礁石打得千瘡百孔;懸崖滴水,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堅持目標,不驕不躁,千百次“滴答”“滴答”,只是在頑固的石頭上鑿了壹個洞。可以說“世界最軟,世界最強。”
四是寬泛的。“海納百川,氣度大。”水是最有愛心、最包容、最有穿透力、最友好的。它是可及的,廣泛有益於世界,不求回報的奉獻。養山是綠的,養花是美的,養莊稼是壯的。它從不挑剔,喜歡有錢人。它襯托“荷塘月色”,建設洞庭勝景,揚帆行船,餵鯡魚鰱魚,辛勤勞作。它與土地的結合是土地的壹部分,它與生命的結合是生命的壹部分,但它從不顯示自己,只是使自己成為自然的壹部分。
五是靈活。水天馬行空,呆板,刻板偏執,時而細膩,時而粗獷,時而嫵媚,時而奔放。它時而變化,夜裏露珠,早晨霧蒙蒙,晴天熱氣騰騰,吉祥,陰天,夏天下雨,冬天下雪,生氣凝結成冰。它隨情境而變,舒緩成溪,輕聲吟唱;陡如瀑布,虎嘯龍吟;深如潭水,韜光養晦;浩瀚如海,凱歌前進。它會因為樂器而改變。遇圓則圓,遇方則方,直如雕線,曲可蟠龍,故謂“水無常”。水因機而動,因動而生,因生而進,所以有無窮的生命力。
六是透明的。雖然有泥水,有汙水,有濁水,甚至有臭水,但汙染者和臭人不是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無色,無色,晶瑩剔透;是光明磊落,無欲無求,正氣凜然。水只有透明,才能作為壹面鏡子,照出善惡美醜。如果人透明如水,平靜如水,那就不好了。
七是公平的。水不汲取財富,也不在乎貧窮。不管是放在瓷碗裏還是金碗裏,都是壹視同仁,水不傾斜,水不傾斜,就叫“平”。若被拐,水流奔騰咆哮,是“不平則鳴。”人若以水為尺,可裁出長短。
當然,以上只是水優秀性格的壹部分,不是全部。但是,再多的水值得學習,最根本的還是“利萬物而不爭”,即積極做壹切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事,而絕不計較自己的功名地位。這其實是壹種無私無我的忘我狀態。有了這個境界,才能達到真正的“善”。
雖然水面平靜,但暗藏激流。靜水,象征著安靜溫和,流動深沈,寓意著胸中有千山萬水,真的很有思想,很有見識。結合流動的深度,是壹個人生智慧透徹,卻沒有鋒芒,只是平靜地說出真相,卻有著無可辯駁的力量的人。安靜是生活的完滿;水是生命之源;流動是生命的體現;深度是生命的寓意。靜水深流的真諦可以比喻為做人的態度:洞察壹切,不被矛盾或欲望所束縛,這樣妳才能擁有和諧的人生,長久的幸福和真正的自由。
靜水流深,壹個平時很少用的成語,內涵非常豐富。想到暴露在外界的靜水之下的另壹個世界,不知有多少能量洶湧澎湃,勢不可擋,讓人感覺突然,悶熱,壓力大。
靜水流深。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是對海、河、湖等自然水現象的描述。簡單來說,我們看到的水平面往往給人壹種平靜的感覺,但是海底世界到底有多深,誰也不知道。它下面有多少東西?也許還是綠水,也許激流勇進,也許漩渦重重,也許是暗流湧動的世界。壹切都不可能被知曉,都在我們壹個未知的世界裏。
很多時候,人們用這個簡單的成語來形容壹個人的內心世界。中國人講修養,成功人士大多內心世界豐富。“宰相肚裏能撐船”“大肚子能容下世間難容之事”,這是壹種修養和氣度。這些人往往能夠在喜悅中靜靜思考,在失敗中從容面對,很少會放在臉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話,把這種中國人的思維推向了最高境界。了不起的中國人民,能讓這樣壹種自然現象禪悟到靈魂深處不易達到的境界,表達得如此酣暢淋漓,淋漓盡致。
靜水流深,這是壹個奇妙的詞。這時候天已經黑了,我壹個人坐在辦公室裏。這個詞讓我想起了我現在生活的這條鄉間小路的寧靜,就連天上落下的雨也有些落寞和寂寞。也讓我想起了現在的生活。我現在也過著很安靜的生活,安靜到只有自己的心跳清晰。
這時,我心中的春天湧出了孔子《論語》中表達人生哲學的那句話:“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靜,仁者動。智者樂,仁者活。”
我認為,寧靜應該是生命精神的超然境界。壹個人越深沈,就越安靜。所以讓我們洗去心中所有的張揚和浮躁,靜下心來,努力工作,做好每壹件事。也許這就是人生的完美吧!
水是壹種非常普通和珍貴的東西,因為我們知道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因此,水是生命之源,讓我們珍惜和保護自然環境,與美麗的大自然成為壹個和諧的整體。
流動,當我聽到這個詞的時候,我能感覺到我的血液在沸騰,我能感覺到我血液裏湧動的潮水。在我面前,似乎有壹條汪洋如梭的怒江。河裏的水是流動的,他們要走向大海,所以他們日夜不停地流動,因為只要他們不停地流動,就能完成他們的偉大願望,就能成功,就能體現他們的蓬勃進步和生命與力量。
深,只有越深,才能越靜,越深,越靜。我覺得要互相理解,因為有深度,才有安靜,才有深度。就是教我們遇事不要慌,要冷靜做事,要靜下心來,慢慢想。所以深度是生活的意蘊,它能在最平凡的日子裏,始終在我們的靈魂中保持壹份激情。
善如水,靜水深。我們都應該時刻保持內心的平靜。因為我們還活著,但是生活就像滾滾流水,奔流不息,永無止境,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前進,哪怕路上有雨有泥。
最後,請欣賞趙萬裏的歌詞:
“滴水穿石,時過境遷。
水是無聲的,河是無盡的,
妳也有情,妳也在心裏。
無私天地,誠實正直,
樹草知春,葉歸根。
善如水,靜水深。
滄海桑田,千裏長城。
廣闊的天空,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人生有冷有熱,日月有晴有陰,
思飲水之源,以壹泉報恩。
我們總是萍水相逢,水乳交融。
善如水,靜水深。"
我在這樣美好而深遠的意境中結束了我的心靈之旅,期待著很多人和我壹起歌唱,期待著大家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聽到幸福的呼喚。
好散文,自己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