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擊楫、枕戈擊楫
擊楫,亦作“ 擊檝 ”。後亦用為頌揚收復失地統壹國家的壯誌之典。
中流擊楫,漢語成語,拼音是zhōng liú jī jí,意思是比喻立誌奮發圖強。出自《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祖逖中流擊楫
自從匈奴人占領中原,北方有許多人避難到南方來。劉琨的好友祖逖也帶了幾百家鄉親來到淮河流域壹帶。在逃難的行列中,祖逖主動出來指揮,把自己的車馬讓給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糧食、衣服給大家壹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領。到了泗口(今江蘇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經有壹批壯士,他們都是背井離鄉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帶領他們早日恢復中原。當時,司馬睿還沒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勸瑯琊王司馬睿說:“晉朝大亂,主要是由於皇室內部自相殘殺,使胡人乘機會攻進了中原。現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敵人殘酷迫害,人人想要起來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們去收復失地。那麽北方各地的人民壹定會群起響應。”
枕戈擊楫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是zhěn gē jī jí,意思是枕著兵器,拍擊船槳,形容殺敵心切,誌節慷慨。出自清·浴日生《海國英雄記·坐朝》:“便憑著這肝膽輪囷,枕戈擊楫,逐韃虜早復神京也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