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五裂成語

五裂成語

五裂成語:四分五裂。

:

四分五裂(拼音:sì fēn wǔ liè)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壹》。“四分五裂”的原義是分裂成很多塊;形容壹個整體不統壹、不完整;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補語。

成語故事:

張儀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和謀略家。他的外交策略,幫助秦惠文王遊說各諸侯國與秦國結盟。而在此之前,秦國之外的六國已經聯合起來組成合縱聯盟,***同抗秦。

張儀想讓魏國最先依附秦國,於是去遊說魏王:“魏國是個小國,人口不多,但是交通便利,不管從哪個國家去魏國國都都十分方便。

而這就給邊界的防禦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魏國光守衛邊境就需要十萬士兵,還能剩下多少兵力用於作戰呢,再加上魏國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在各國戰爭時受到牽連,淪為戰場。要是那幾個鄰國壹起出手,魏國的國土就四分五裂了。”

魏王忙問:“先生有什麽好辦法嗎?”張儀回答:“魏國想要平安,試圖和那幾個國家聯合是完全沒用的。魏王最好的選擇當然是和秦國合作,有了強大的秦國做後盾,還有哪個鄰國敢輕舉妄動?

而若是魏王不及早做選擇,等到臨近的韓國先歸順了秦國,必定會來攻打魏國,到時候魏國還有活路嗎?”張儀壹番話說得魏王心服口服,他立刻答應和秦國結盟。之後其他幾國也紛紛效仿,六國合縱聯盟也就此瓦解了。

張儀巧舌如簧,采取種種手段嚇唬魏王,其目的無非是想讓魏國和秦國和好而魏王恰好不明就裏,中了張儀的圈套。可見,對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能聽信別人的壹面之詞。因此,面臨困境時要處變不驚,權衡利弊,再作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