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相同,但實質不同
拼音:míng tóng shyì√。
說明:名稱相同,實質不同。
出處:《韓非子奸淫擄掠大臣》:“人皆有與有術之人交談之名,實已去千,此夫名同而異。”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主要用於事物。
造句;
矽酸鹽蝕變巖中的“石榴石透輝石”組合與傳統理解中的“矽卡巖”同名。
元稹說均田制是均田稅,和唐初的均田制壹樣。
《爾雅》的同義詞主要分布在後十六章。
“壹字重音”理論忽略了壹個事實,即有些詞是同名的單音節和雙音節詞;
廟堂經濟中的奴隸制度使得“妳”與“婢女”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妳”與“婢女”可以相互轉換身份,從而產生了同名同姓的現象。
但由於寫作文化的差異,中西方寫作風格的內涵是“名相同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