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可以在《三國誌傳》和孫勝的評論中找到。時間是在狄鹹建安年間,英雄的名字叫何奎。原文如下:
《三國誌·何奎傳》載:“太祖嚴,且是公事,常加壹杖;這是壹種持續的毒藥,我發誓死也不感到羞恥,所以我看不見它。”孫勝對這部傳記的評價是:“夫臣有禮,臣忠君。是上而下,道是公平和諧的。政府是下屬,古之學者必須及時應變,必須急於學英語,逃之夭夭。如果他們得到了他們的才能,他們會很傲慢,如果沒有,他們會很尷尬。如果有瑕疵,處罰也可以。加打打之刑,用小刑之戒。和‘以德導之,以禮為之’壹樣嗎?”
這兩段話的大意是:曹操本性嚴厲,經常用杖刑懲罰下屬。何奎經常隨身帶著毒藥,寧願喝毒藥自殺也不願受侮辱,所以最後沒有被鞭打。對此,孫勝評價說:“大多數君主以禮待其幕僚,而幕僚則以忠誠和智慧為君主服務,這樣上下才能和諧,聖道才能和諧。”在古代,三公府的下屬和幕僚都是有學問、有成就的人才。如果使用得當,他們可以更好地討論和管理事務。如果選擇不當,不僅難以勝任工作,還會導致不良後果。如果他們犯了錯誤,依法懲處就夠了。而現在,曹操用棍子懲罰他們,動不動就懲罰他們。這哪裏能叫“以德導之,以禮聚之”?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就是孫勝所說的“屢犯”,意思是選賢任能導致惡果。這個成語最早來源於的“丁破釜沈舟,令人尷尬”。
漢末三國時期,曹操的幕僚中人才濟濟,有於迅、荀攸、賈詡、郭嘉等。但是曹操並沒有對所有的幕僚都以禮相待。根據上面的故事,曹操生性嚴厲,幕僚稍有差池,曹操就要挨壹棍子,上面還印著壹句話:“同伴如虎。”這是對幕僚的極大侮辱。壹般人對此只能默默忍受,而何奎為了避免羞辱,幹脆服毒上班。壹旦犯錯被打,直接喝下毒藥自殺。這種剛毅是獨壹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