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不聞不若聞之,不見不若見之。

不聞不若聞之,不見不若見之。

意思是:不聽不如聽到,聽到不如親眼看到,看到不如知道,知道了不如親自實踐。

出處:荀子·儒效

原文: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為聖人。聖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不失豪厘,無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故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不聞不見,則雖當,非仁也。其道百舉而百陷也。

譯文:

不聽不如聽到,聽到不如親眼看到,看到不如知道,知道了不如親自實踐。做到知行合壹達到極致了。通過實踐,就能明白事理,明白事理,就能成為聖人。聖人,把仁義作為根本,恰當的判斷是非曲直,言行壹致,絲毫不差,這並沒有其他的竅門,就在於把學到的知識切實地付諸實踐。

所以聽到而沒有親眼看到,即使聽到的很多,也必定會出現錯誤,看見了卻不知道,雖然記住了,也必有錯誤;知道了卻不付諸實踐,即使知識很多,也將會陷入困境。沒有聽見,也沒有看見,即使做對了,也不是仁,把偶然當作根本方法來做事,這樣做壹百次就會失敗壹百次。

擴展資料:

近義詞:聞名不如見面 ?

[成語解釋]只聽名聲不如見面更能了解。

[典故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王博高也不覺好笑,連說:“老兄真是個爽快人,聞名不如見面。”

譯文:老兄真是個爽快人,只聽名聲不如見面更能了解。”

[近義詞]眼見為實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成語結構]主謂式

[產生年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