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三國兩晉南北朝有哪些故事?故事和成語是從哪裏來的?

三國兩晉南北朝有哪些故事?故事和成語是從哪裏來的?

1.“望梅止渴”這個成語出自南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錢》。

三國時期,曹操帶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陽)的張繡時,路過方城縣壹個叫梅林鋪的地方。當時是中午,陽光明媚,天氣很熱。曹操派人到處找水,命士兵就地挖井,卻始終不見壹滴水。士兵和整個軍隊都渴了。為了不耽誤行軍,曹操靈機壹動,站在高處,指著前面壹座小山說:“前面有壹大片梅林,結著許多李子,酸甜可口,可以解渴。”士兵們聽了這話,口水流了壹會兒,就不渴了。他們都恢復了精神,加快了行軍速度,終於到達了前面有水的地方。

2.風壹吹,草木皆兵。這個成語出自《晉書·謝玄傳》。

383年5月,苻堅不顧群臣反對,決定攻占東晉。8月,苻堅率步兵60余萬,騎兵27萬,“起義軍”3萬余人;來回千裏,擊鼓相向,直抵東晉。苻堅傲慢地說:“壹甩鞭子,就能斷流。”為什麽擔心東晉?晉武帝采納了謝安、桓沖等人的意見,忠心反對。他派出將領謝石、謝玄等。以八萬大軍沿淮河西進擊退秦軍,將軍胡斌也被派去率領水軍增援戰略要地壽陽(今安徽壽縣)。同年10日和18日,秦軍前鋒攻占壽陽。途中,胡斌的水軍得知壽陽失陷,退守石霞(壽縣西北25裏)。為了阻止金軍主力西進,秦軍派兵五萬到羅箭(今安徽省懷遠縣南洛水),在洛口設柵,阻斷淮河交通。胡斌被困在石霞,食物耗盡,處境非常困難。他寫信向謝石請求增援。沒想到胡斌信被秦軍俘虜,苻堅認為金軍兵力少,糧食十分困難,應該抓住時機進攻,於是把主力留在襄城(今河南省襄城縣),帶八千騎兵到壽陽。苻堅先是派尚書朱序去晉軍投降。朱序是東晉時鎮守襄陽的大將,襄陽失陷時被俘。朱序到了晉軍之後,非但沒有投降,反而透露了的情況,並提出如果百萬蚩全部到達,晉軍將難以抵抗,所以要快攻,在前鋒到達之前就打前鋒,大軍就散了。晉軍將領謝石、謝玄聽了朱序的建議,派精兵於十壹月間攻打羅箭。劉牢之分兵到秦軍後,切斷了敵人的退路,親自領兵過羅箭,夜襲秦軍大營。秦軍無法抗拒。主將成亮戰死,五萬蚩尤兵敗,沖向淮河,淹死壹萬五千多人。羅箭的勝利鼓舞了金軍的士氣。金軍乘勝追擊,壹舉推進到淝水東岸,與池隔河對峙。苻堅登上壽陽城頭,看到東晉軍隊布置得很好,暗暗吃驚。看到肥水以東的八公山上草木搖搖,以為都是埋伏的金兵,不禁連連嘆息:“這也是強敵弱流。”羅箭戰敗後,秦軍在淝水西岸部署兵力,以防金軍反攻。晉軍大將謝玄派人告訴苻堅的弟弟苻容:妳把軍隊退壹點,讓出地方讓晉軍過水,兩軍壹決雌雄!秦軍所有的將領都認為不應該讓晉軍渡河,但是苻堅說:我們可以退壹步,等到晉軍突然渡河攻擊到壹半的時候,再用幾十萬鐵騎進攻,我們就壹定會勝利。於是,福榮命令秦軍撤退。秦軍本來內部就不穩,這壹撤軍,秦軍以為前鋒被打敗了,頓時大亂,壹潰千裏,勢不可擋。晉軍以精銳八千人渡肥水,發起猛攻。苻堅箭在弦上,準備斬融。晉軍乘勢強攻,和他的人互相踩死。死者被溺死淹沒,肥水不流。其他部隊丟棄盔甲,日夜奔逃。他們聞訊以為是東晉追兵,露宿草叢,饑寒交迫,百分之七十八的人都死了。到洛陽,只剩下65438+萬人。

3.聞小雞跳舞的味道。這個成語出自《晉書·祖逖傳》。

祖逖,東晉範陽(今河北淶水)人,心胸開闊,有抱負。但他小時候是個調皮的男孩,不愛讀書。進入青年時期,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匱乏,覺得不讀書就不能報效國家,於是開始努力讀書。他博覽群書,認真研究歷史,從中學到了豐富的知識,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他曾多次出入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皇帝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時,有人推薦他做官,但他沒有同意。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學習。後來,“祖逖...、孔、劉琨皆為國家之主,皆有未雨綢繆之心。* * *壹起被放到床上,半夜聽見公雞叫,他說‘這聲音還不錯。’跳舞用的(劍)。裴坤也是英氣十足。他每次談天下或半夜坐起,都說‘天下興奮點,英雄共起,我與足下應避中原。’“據說祖逖和他兒時的朋友劉琨擔任過主簿。他和劉琨感情很深。他們不僅同床共枕,而且有著相同的崇高理想:建功立業,振興晉國,成為國家棟梁。有壹次,在半夜,祖逖在睡夢中聽到了公雞的啼叫。他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妳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到雞叫是不吉利的。”祖逖說,“我不這麽認為。以後聽到雞叫我們就起來練劍怎麽樣?”劉琨欣然同意。於是每天公雞打鳴後,便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去夏來,永不停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變得多才多藝。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是北方的中郎將,掌管並州、河北、幽州三州的軍務,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文采和軍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