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成語: 顧後瞻前什麽意思?有什麽樣典故及故事?

成語: 顧後瞻前什麽意思?有什麽樣典故及故事?

成語: 顧後瞻前 成語簡解 編號 : 2369 成語 : 顧後瞻前 註音 : ㄍㄨˋ ㄏㄡˋ ㄓㄢ ㄑ|ㄢˊ 漢語拼音 : gù hòu zhān qián 參考詞語 : 瞻前顧後 釋義 : 義參「瞻前顧後」。見「瞻前顧後」條。 Emoji符號 : ?瞻?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顧後瞻前”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瞻前顧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原本受到重用,擔任司徒的要職。但後來楚懷王決定與秦國交好,屈原看清秦國的計謀極力反對,懷王聽信了小人讒言,將屈原貶到楚國西北邊境的漢北。屈原雖然被流放邊疆,但心裏壹直掛念著國事,憂心國家未來的前途,於是寫了〈離騷〉這篇文章,同時表明自己忠貞愛國之心。其中有段寫到為君者應有的德行,以古代的君王為例,像夏桀、商紂等暴君,違背正道,魚肉臣民,結果使得國家滅亡;而商湯、大禹、周代的文王、武王等賢君,做事恭敬,依循正道,讓天下太平。屈原因此下結論說,為政者要懂得任用賢能,依規矩做事而不偏頗,公正無私。「瞻前而顧後兮」,要能兼顧前後,做事謹慎周密,看清人民的需要與希望。後來「瞻前顧後」也用於形容檢討過去、計畫未來。又因如果只顧看前觀後,往往忘了采取行動,所以「瞻前顧後」也用於形容做事猶豫不決,顧慮太多。 典源 : 此處所列為「瞻前顧後」之典源,提供參考。戰國楚.屈原〈離騷〉(據《楚辭.卷壹》引)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後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夫維聖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顧後兮,相觀1>民之計極2>。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註解〕 (1)相觀:相視。 (2)計極:急切需要。 書證 : 01.唐.李商隱〈為李郎中祭舅竇端州文〉:「塞遠城迥,河窮路絕,顧後瞻前,形孤影孑。」 02.《封神演義.第五三回》:「妳往我來,遭著兵刃命隨傾;顧後瞻前,錯了心神身不保。」 成語接龍

“前”字開頭的成語

前倨後恭 前功盡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前功盡廢 前勞盡棄 前事不忘,後事之戒 前瞻後慮 前事不忘,後代之元龜 前事之師 前功盡滅 前功皆棄 前倨後卑 前功必棄 前功並棄 前事不忘,來事之師

“顧”字結尾的成語

義無反顧 茅廬三顧 右盼左顧 奮身不顧 義不反顧 草廬三顧 義無返顧

“顧”字開頭的成語

顧此失彼 顧名思義 顧小失大 顧後瞻前

“前”字結尾的成語

裹足不前 顧後瞻前 毖後懲前 絕後空前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顧後瞻前。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顧後瞻前”分成的單字詳解:

顧, 後, 瞻,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