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壹詞是什麽意思
煩惱壹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裏的解釋很簡單,就是煩悶苦惱。但如果解釋起煩惱的由來,大概就不太容易了。或許,壹千人有壹千種認識。 煩惱或許是人類本能之壹吧。人不分老幼,事不分大小都有可能給人帶來煩惱。小孩子可能因為壹個玩具,壹塊糖果而煩惱,上學了,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會煩惱,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玩會煩惱,因為家長不斷的教育會煩惱,成人以後,煩惱就更多了:工作不順心、家庭不和睦等等,可以說煩惱伴著我們成長、成熟、老去直至死掉,糾纏壹生。 煩惱究竟由何而來呢?在我看來,人類產生煩惱的根源就是欲望。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煩惱都是自己找的。欲望是人的本能,因此煩惱也就是與生俱來的了。對於小孩來說,愛吃的糖果、喜歡的玩具就是他們的欲望所在,對於學生而言,能夠有好的成績,能夠有充足的時間供自己支配就是他們的欲望所在,對於成年人來說,有體面而富有成就感的工作,有寬松且祥和的家庭等等就是他們的欲望所在。然而,正如古人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在世間生存,有壹得必有壹失,所以欲壑難填,煩惱也就難除了。 由此,我們需要強調有壹個寬容的胸懷,有壹種平和的心態,有壹顆感恩的心。胸懷博大,則在不如意時懂得釋然;心態平和,則在物欲面前懂得取舍;心懷感恩,則能常有滿足感。身處於壹個物欲橫流、文化匱乏的時代,大多數人陷入世俗的泥潭難以自拔。就像黎陽先生說得:“追逐於外在的禮法與物欲而不知什麽是真正的美”。是呀,我們把太多的時間與精力用於追名逐利。為錢、為權、為地位,殫精竭慮,為得失、為成敗、為是非,失態、失意、失衡、失落、失誌直至命喪於此。窮其壹生而無止境。 明朝的陳眉公在其作品《幽窗小記》裏有壹副對聯流傳甚廣: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趙樸初在其遺作中也曾寫道:“生亦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牽掛。這正充分體現了壹種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達觀、崇高的精神境界”。 由此可見,只有懷著壹顆平常心去看待壹切,我們才能充分的領略人生百味;只有抱定壹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我們才能遠離煩惱,成就灑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