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 ①由這壹岸到那壹岸;通過(江河等):橫渡|遠渡重洋|飛渡太平洋|紅軍強渡大渡河◇渡過難關。
我主編的《錯別字辨析字典》說:
[度,渡]音同,形義不同。“渡”從水度聲。指過河,從此岸到彼岸。著重在空間:遠渡重洋|橫渡長江。引申為通過,跨過:渡過難關。又引申為渡河的處所,即渡口。
“度”,過,由此到彼。著重在時間:度日如年|歡度春節。[度過,渡過]“度過”指經歷過、通過壹段時間,如青年時代、節日、光陰、歲月等。著重在時間:他度過了幸福的童年。“渡過”指橫渡江河湖海,由此岸到彼岸。著重在空間:我們渡過了長江。
有時也指通過困難、危機等:我們要齊心合力渡過難關。
於根元主編的《實用語文規範知識小詞典》說:
度和渡 不容易掌握的是在時日方面。表示“過(時日)”的,用“度”,如“度時光、度蜜月、歡度國慶、虛度年華”。“渡”是“通過”,指不容易的時光,這種時光有“江河險阻”的意味,如“渡過困難時期、渡過今後關鍵的幾年”。後面有“過”,用“渡”的比較多,但是還要看表示什麽意思,“度過暑假”的“度”指壹般的“過”,所以不用“渡”。此外,佛教術語“度人、超度”裏,不用“渡”。
上面幾種辭書把“度”與“渡”的區別說清楚了,簡言之就是:表示度過的意思,“度”用於時間,“渡”用於空間。可是前些時候,在壹次學術座談會上,我聽到了不同的見解。主要的意思是說“度”不僅可以用於時間,也可以用於空間。如《木蘭詩》裏的“關山度若飛”,意思是“度關山若飛”,“關山”自然是空間。按照這個意見,前述的“度”與“渡”的區別就是不準確的。爭論的關鍵在於表示度過的“度”是不是也可以用於空間。
與《木蘭詩》相似的用例,也就是“度”用於空間的,在古詩文裏不難找到。如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白《蜀道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散文裏也早有這種用法。如:《史記·田儋列傳》:“漢將韓信已平趙、燕,用蒯通計,度平原,襲破齊歷下軍,因入臨淄。”實例很多,不必多引。
查《說文》,“度,法制也。”“渡,濟也。”兩個字的意義不同。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渡,濟也,從水度聲。《廣雅·釋詁二》:‘渡,去也。’《三》:‘渡,過也。’子史皆以度為之。”這就是說,“度”可以用於表示空間。王力《同源字典》:“在度過的意義上,‘度、渡’實同壹詞。後世分用,渡河不寫作‘度’。”可見,說“度”可以用於表示空間是有根據的。不過這說的是古代,現代又是怎樣說的呢?再把範圍限制得明確些,像“關山度若飛”“春風不度玉門關”裏的“度”現代怎麽說?我們考察的結果是:用動詞“過”,而不用動詞“度”。《現代漢語八百詞》“過”字條:
[動詞]1.經過(處所)。可帶“了、著、過”。可帶處所賓語或施事賓語。
遊行隊伍正好從我家門前過|大江大河我們都過了,這小河算什麽?|爬雪山,過草地|,行軍十分艱苦|過了這條街就到了|路上正過著車隊呢
[趨向動詞]2.動 + 過 + 名(處所)
a.表示動作從某處經過。 走過天安門廣場|飛機飛過了秦嶺|警察把壹位盲人送過了十字路口|我遊不過這條河
b.表示超過合適的處所。動詞和“過”中間不能加“得、不”。 喲!我們坐過了站了|咱們光顧說話,已經走過新華書店了
請看:“爬雪山,過草地”不說“爬雪山,度草地”,“飛機飛過了秦嶺”不說“飛機度過了秦嶺”。古代表示度過(處所),用動詞“度”,可是現在不這樣用了,找不到用“度”的實例了。因為語言是發展變化的,研究漢字的意義與用法,要區分古今。如果不區分古今而是以古律今,就犯了語言文字研究的大忌,自然也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