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與“竄改”都是動詞,都有“改動”的意思,表示對某些既成的東西作錯誤的改動,都含有貶義,但兩者的適用範圍有所不同。
壹、“篡改”多指精神實質方面的改動。“篡改”的對象壹般是歷史、經典著作、理論、學說、政策、指示等。用作偽的手段對某些理論或精神實質進行改動或曲解。
二、“竄改”指改動、刪改。“竄改”的對象壹般是文字、詞語、成語、文件、古籍、賬目等,多是具體的書面材料裏的字句。
三、付標題的問題回答如下:平常用到“可見壹斑”。這裏的“壹斑“ 解釋:指可以看到事物的壹部分。這裏如果用“壹般”就是錯別字了。
“可見壹斑”這句成語由“時見壹斑”變化而來,可單獨使用,表示由此推及其他,當與“管中窺豹”聯用,則表示所見所聞不很豐富,或比喻學識較少,推及其他也可想而知。
擴展資料:
篡改實際運用:
1、南京大屠殺是鐵的史實,歷史是任何人也篡改不了的。
2、這項政策要原原本本貫徹,不得隨意篡改。
3、他的說法篡改了這篇講話的精神。
竄改應用舉例:
1、成語是約定俗成的,不能隨意竄改。
2、這份文件的關鍵字句被人竄改了。
3、當年的會議記錄,後來被人暗中竄改了。
“可見壹斑”出自於《晉書.王獻之傳》 ?晉代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有個兒子叫王獻之,王獻之小時候上學塾時,不少同學以為他既然是王羲之的兒子,就應該比別人懂的要多。但事實卻並不是如此,王獻之對樗蒲之戲就不懂。
於是有壹個同學便批評他說:“妳的學識不多,就象壹個人站在豹子的身旁用壹根空心的管子來窺看,只看到豹子身上的壹些斑點,卻看不到豹子的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