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第四十二回:“至於文理浮泛些,或是用的典故不的當,他老人家卻也不甚斤斤較量。
”
王戎是壹個心機深沈的人,總體上他的特點是聰明,玄學造詣高,十分精通官場權術,貪婪小氣,看人超級準。
以他深入骨髓的貪婪能在年少時為了刷聲望,不接受父親屬下的捐贈,可見他是壹個多麽有心機的人物。
再看後來那些不斷幫他刷排名的都是些什麽檔次的人物,妳就會知道他多會處理人際關系了。
直接說本段的內容。
王戎母死,當時習俗要求結廬寒食守孝三年。
這個禮法很嚴格苛刻。
當然晉以孝治天下,無數人想通過苛刻的守孝行為來博取名聲-舉孝廉。
作為名士首領的王戎和僑也必須做到很嚴格的標準才能不掉粉。
說道這裏瑯琊王氏靠的是什麽起家的?孝啊!二十四孝
第壹就是他家啊。
所以再玩苛刻的守節這壹套的話,王戎根本不可能突破前邊那位走哪貞潔牌坊跟到哪的族爺爺王祥。
王戎多精明啊,他敏銳的發現了玄學給社會帶來的新變化,擱現在就是壹個時髦的名詞:互聯網思維。
即:超越了禮法的行為,經過合理的炒作,會比單純守禮更有賣點。
他怎麽辦呢?天天吃肉喝酒,跟下人戲耍玩鬧。
但他不傻,壹定給人留了邏輯思考的余地,他在消瘦,胃病也越發嚴重,神情越來越黯淡。
正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妳應該看看王戎傳,他可能是惠帝那將近二十年間,全中國最好的演員,沒有之壹。
這時候他的那些長期互粉的小夥伴們該登場了,這些人的關系密啊。
完全是現在李什麽鵬跟那個什麽律師壹樣的關系,大V嘛,必須互刷結黨。
於是和嶠的嚴格按照規定遭罪守孝的行為被解釋成遭活罪,也就是雖然很痛苦,但不致命!潛臺詞是境界不夠。
而王戎的行為被解釋為心死了。
雖然行為不當,但這都是王太過哀傷了所導致的。
死孝就是心死了。
這樣的境界就太高了!於是,名聲更上壹層樓了。
這其實就是壹場虛偽的誰敢比我慘的遊戲而已。
這也就是為什麽和嶠實才要強於王戎,但名聲要落後人家不知幾層樓的原因。
世說新語把這事當成真事了,想拿它教育後來人,但王戎和和嶠的動機都沒有想象的那麽單純。
王戎憑什麽晉身竹林七賢?憑什麽在八王之亂的十幾年間,壹直站在暴風的正中心而不倒?在那麽亂的年代憑什麽得了個自然死亡?憑什麽幫助王衍給瑯_王氏定下狡兔三窟之計?瑯_王氏後來又憑什麽成為東晉
第壹門閥?這些妳都可以想想。
史書描寫的太簡了,很多需要妳自己腦補。
世說新語最好看完壹個故事,再看看余嘉錫註釋,再看人物的傳記。
這樣才能看明白世說每段的精彩點。
看看那些王家別人的有關的段子吧,王衍那條:汝目光在牛背上。
就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