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蝶戀花·落落盤根真得地》
近現代:王國維
落落盤根真得地,澗畔雙松,相背呈奇態。勢欲拚飛終復墜,蒼龍下飲東溪水。
溪上平崗千疊翠,萬樹亭亭,爭作拏雲勢。總為自家生意遂,人間愛道為渠媚。
譯文:溪邊兩棵松樹盤結在壹起,它們互相背離呈現奇特之貌。看上去像要展翅飛翔,就像蒼龍飛墜下來吸取溪水壹樣。
溪邊平地上有無數綠樹,它們亭亭玉立,像都在爭取離雲更近壹些的態勢。總以為遂了平生之願,人間的大愛就是為它而喜歡。
2、《使院中新栽柏樹子呈李十五棲筠》
唐代:岑參
愛爾青青色,移根此地來。
不曾臺上種,留向磧中栽。
脆葉欺門柳,狂花笑院梅。
不須愁歲晚,霜露豈能摧。
譯文:因為喜愛妳那青蔥的秀色,所以把妳移種到這個地方來。不曾被植種於禦史臺中,只能栽於這沙漠之中。柏樹傲視那葉片脆弱易折的門前柳樹,嘲笑那花朵濫放媚俗的院內梅花。不用發愁歲月已近冬日,那些寒霜冷露哪裏能令柏樹摧損呢?
3、《自作壽堂因書壹絕以誌之》
宋代:林逋
湖上青山對結廬,墳頭秋色亦蕭疏。
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譯文:生前在西湖邊青蔥的山嶺上構築廬舍,死後墳頭上應該是秋色蕭索。哪壹天皇帝要搜求我的遺稿,我應該慶幸從來沒有寫過什麽談封禪之書。
4、《慈姥竹》
唐代:李白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
不學蒲柳雕,貞心嘗自保。
譯文:滿山的竹枝在石縫中頑強生長,把整個江島輝映得郁郁蔥蔥。翠綠的竹葉把自己的身影重重疊在碧綠的江水上,秋風吹來,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繚繞。
我沒有聽過龍吟的聲音,但是此竹簫發出的聲音比笙簫奏出的樂音會更美妙。做人啊,別像蒲草弱柳,壹遇秋風就枯雕,要像這慈姥竹,迎風挺立,虛心貞潔,自強自尊。
5、《飲酒·其二》
魏晉:陶淵明
積善雲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譯文:據說積善有善報,夷叔餓死在西山。善惡如果不報應,為何還要立空言!榮公九十繩為帶,饑寒更甚於壯年。不靠固窮守高節,聲名百世怎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