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詩詞如下:
原文:秋興八首其壹
玉露雕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壹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題解:
詩題為《秋興八首》,是詩人留寓夔州,恰逢秋季,隨物感興,即景寄懷,濃墨重彩寫出的壹組詩。全詩***八首,這壹組詩將巴山蜀水與長安
之思結合起來,形式精煉,結構獨特,內蘊豐厚。詩與詩之間互為映襯、彼此深化、前呼後應,或憂思家國,或感懷身世,就像秋天的樂章。
如果說第壹首是組詩的序曲,那麽第二首詩則以三峽壯闊開啟了第壹幕,然後是緊扣主題寫了第二幕夔州秋景、第三幕“長安弈棋”、第四幕“昔日早朝”、第五幕“曲江遊宴”、第六幕“昆明池景”,並在以及“暢遊渼陂”的美好回憶中謝幕。
註釋:
雕傷:指秋天冰冷的白露降落於樹木,使樹木雕零枯萎。巫山巫峽:長江三峽之壹,在今重慶奉節縣。塞上:之夔州的山。刀尺:量裁衣服的工具。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慶奉節縣。
賞析:
首聯“玉露雕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秋天潔白的露珠,使楓樹林越來越雕敝,巫山巫峽呈現出肅穆蕭條的景象。詩人開門見山,點明時節地點,描繪出具有濃重感傷色彩的深秋景色,奠定了全篇冷寂哀傷的基調。
西晉李密在感秋中說:“”金風蕩初節,玉露雕晚林。”杜甫只將其中的“晚林”改換成了“楓樹林”,並“雕”字後加壹“傷”字,但是詩意效果完全不壹樣。似乎晚秋的楓林紅葉,是由於寒露“雕傷”而流血。
秋色越深,楓林顏色越深,秋意就更濃烈。如火的楓葉和晶瑩的白露形成強烈對照,色彩對比鮮明,給人帶來非常大的視覺沖擊。《詩經》中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之句。肅殺的秋氣使得樹葉雕零枯萎。杜牧《山行》說:“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