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二: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妳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哪裏要妳攻讀經書成為學官呢!只不過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妳說軍務繁忙,誰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感到自己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讀書。 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時,跟呂蒙討論商議事情,大吃壹驚說:“妳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縣的阿蒙啊!”呂蒙說:“有抱負的人離別數日後,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長兄怎麽認清情況事情這麽晚呢?”魯肅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版本三: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妳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妳鉆研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妳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以妳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妳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於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就分別了。
三、人教版教參
壹、整體把握
本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而又無新的史料可以補充,所以本文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與《三國誌·吳誌·呂蒙傳》裴松之註引《江表傳》的文字相比,本文僅區區129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壹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後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本文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話,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壹句寫呂蒙的反應,並僅以“蒙乃始就學”壹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壹問壹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並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壹句作結。
二、問題研究
1.本文是怎樣以對話表現人物的?
本文註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壹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壹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壹唱壹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2.魯肅為什麽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壹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壹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練習說明
壹、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的變化對妳有什麽啟示。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從中受到啟發。
二、朗讀課文,註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示的語氣。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的幾個語氣詞所表示的語氣。文言文中的語氣詞有重要的表情達意作用,並且數量多,用法靈活,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要註意隨時積累。文言語氣詞的用法,要通過朗讀來體會。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為“啊”。
教學建議
壹、根據本文以對話為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最好能當堂背熟課文。魯肅、呂蒙的對話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可抓住關鍵詞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對話的內容,並體會這段話的情味。
二、教學本文,可以采用壹些靈活的方式,如讓學生討論本文對自己有什麽啟示,分角色朗讀,進行快速背誦競賽,復述課文,改編原文並口頭表述,等等。
三、可將本文與《傷仲永》壹文作比較閱讀。前者寫呂蒙“當塗掌事”之後,經孫權勸說“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長進;後者寫出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兩文的內容都有與學習有關,卻壹正壹反,壹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壹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從不同的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此外兩文的寫法也不同:前者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豐;後者敘議結合,借事說理。
有關資料
壹、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夏縣人)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誌編撰《通誌》,作為封建統治的借鑒。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王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被命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於熙寧三年(1070)出知永興軍(現在陜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他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元豐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後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二、《資治通鑒》簡介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294卷,有考異、目錄各30卷,約300多萬字。編年體通史。司馬光初成戰國至秦二世八卷,名為《通誌》,進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設書局繼續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1084)完成,歷時19年。神宗以其“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給君王,先輩的錯誤為借鑒,不在犯相同的錯誤,所以命名為《資治通鑒》。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幫助編撰者有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各就所長,分段負責,先排比材料為“叢目”,再編成“長編”,然後由司馬光總其成,刪訂定稿。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記載了從戰國時期到五代十國時期***1362年間的史事。 有“考異”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錄”以備查閱之用,為歷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較系統而完備的資料。註釋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資治通鑒音註》。清初嚴衍著《資治通鑒補正》,為《通鑒》拾遺補缺,刊正錯誤,也做了壹些工作。 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1362年間的史詩事。
三、關於呂蒙
呂蒙(178—219),三國汝南富陂(現在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字子明。少依孫策部將鄧當,當死,代領其部屬。從孫權攻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初不習文,後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占領荊州。不久病死。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劇,艱難、困苦)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摘自《三國誌·吳誌·呂蒙傳》)
四、《三國誌·吳誌·呂蒙傳》及裴松之註引《江表傳》的有關文字
《三國誌·吳誌·呂蒙傳》:“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壹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劃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學,篤誌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壹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復(單復,猶奇正,古代戰術之壹),以卿(卿,當為“鄉”。從盧弼說)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吳下阿蒙
裴松之註引《江表傳》:“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日:‘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唯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稻》、《左傳》、《國語》及三史。’……蒙始就學,篤誌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說解:吳下,指東吳。阿蒙指呂蒙,東吳大將。他學識不足,孫權勸他和蔣欽,要多讀兵書、史書。呂蒙勤奮學習,大有長益。魯肅和他交談,常彼呂蒙駁倒。魯肅贊許地說:妳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阿蒙了。後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也作“阿蒙吳下”。金元敏之《讀裕之弟詩稿》:“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爭遣九泉知。”清黃景仁《聞稚存丁母優》:“阿蒙吳下還依舊,他日登堂欲拜難。”
五、道理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壹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六、教案
孫權勸學
學情分析
已初步掌握了查閱工具書和利用課文註解疏通簡易文言文中關鍵字詞的能力,需要進壹步加強理解文本內容和思想內涵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關鍵字詞,初步學會整體鑒賞淺易文言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個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明白讀書對成長的重大作用,獲得啟發。
教學重點
品味人物語言中 體驗人物個性。
教學策略
學生自讀、合作討論,教師點撥指導。
教學流程
以“司馬光砸缸”的典故進入
壹、聽讀課文,疏通字詞。
1、聽讀課文,作出批註,劃出讀不懂的詞句 ,並同伴交流。
謂 博士 往事
論議 才略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拜 結友
二、理清情節,通徹文意。
1、作者講述了壹個什麽故事?勸學 —— 就學——論議——結友而別
才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略
三、(分角色)品讀、翻譯對話(同桌比較相宜),感知語言。
品人物對話(魯驚什麽?)——補充魯呂論議(三結義典故)——對話的目的(側面烘托學有所成)
由本溯源
3、孫權的勸
齊讀 譯讀
怎麽勸?(補充勸的內容)勸之以必要 再勸之以“所益”
善 或者 高(壹個字點評他的規勸水平)
四、說點想法,感覺文本
1、了解了孫權勸呂蒙讀書、魯肅大驚的故事,我們壹定從中有所啟發, 請就妳感想最深的壹個人說說妳的看法:
孫權:王者之風 , 長者之氣。
魯肅:尊重知識 , 尊重人才。
呂蒙:知識 就是力量。
2、我的看法
補充:王安石與司馬光 同朝為官 ***輔帝業 政見不壹 但在強調讀書好上卻驚人相似。
看法:(字幕)
五、談壹談作者,感悟主旨
1、作者撰寫此文想表達什麽意思?
“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宋神宗語,因此命名《資治通鑒》
“讀書治國平天下”(補充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2、 背, 別。
六: 《孫權勸學》讀後感 文 / 張家淇
《孫權勸學》這篇文章講的是吳王孫權勸其大將呂蒙學習的故事,讀了這篇文章,我從中受到了不少啟發。
首先我認識到人不學習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壹個從小被狼養大的孩子,自然沒有學習的機會,甚至連壹點人類的基本技能都沒有學會,她17歲時的智商才是我們正常人3歲的智商。我又想起小鷹學飛的故事,當小鷹羽翼豐滿的時候,老鷹就會叼上小鷹狠心地從懸崖上摔下去,因為老鷹知道,搏擊萬裏長空,必須從壹點壹滴的學飛開始。當前,我們面臨的是飛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淘汰舊的羽毛,而代之以新的羽毛,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不被淘汰,也才能為社會,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其次,我認識到只要肯學,就能擠出時間,就會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當孫權勸呂蒙學習時,呂蒙說自己軍務繁忙,沒有時間學習。呂蒙作為吳國的大將軍,忙是肯定的。可貴的是他最終聽從了孫權的勸說,開始擠時間學習,並大有收獲。不久後,魯肅經過潯陽,與他相聚,聽了呂蒙的談吐,大為驚訝,認為呂蒙已經不是昔日的呂蒙了,真是士別三日,令人刮目相看。我想到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詩句,我明白了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我又想到了壹個故事:壹位巴格達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個陌生的聲音對他說:“撿幾塊石頭吧,明天,妳會既高興又懊悔。”商人於是撿了幾塊石頭,繼續趕路。天亮了,他掏出石頭,它們全變成了寶石!商人無比高興,可是,過壹會兒,他又很懊悔,撿得太少了。我們的學習難道不也是這樣嗎?今天學的東西,看起來是那樣的平平淡淡,甚至枯燥無味,但也許有壹天妳會發現,原來他們是那樣的彌足珍貴。我感到學習是壹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是壹個化平淡為神奇的過程,更是壹個不斷積累財富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