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代詩歌鑒賞試題幾種常見設題模式及解答思路(壹)

古代詩歌鑒賞試題幾種常見設題模式及解答思路(壹)

王曉晨 對於詩歌鑒賞試題的解答,同學們總是望而生畏,沒有思路,抓不住關鍵,無法組織語言,最終得分不高。其實平時的學習中要自覺地進行文化知識儲備,具備了相關的知識和經驗之後並善於運用所掌握的規律去解答,這樣就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裏我用以管窺豹的方式來探究壹下幾種常見詩歌鑒賞試題的設題模式以及組織語言的思路。 壹、形象意境類1、 題目類型1)XXX的寓意是什麽?XXX指什麽?XXX在詩中是什麽意思?描繪了怎樣的形象,景物/形象有什麽特點2)這首(句)詩表現了什麽樣的情景,表達了怎樣的意思;營造了什麽樣的氣氛(氛圍)表達了作者什麽思想感情;展現(描寫)了怎樣的畫面(景物),表達了(抒發)詩人什麽樣的情感(情懷)?3)這首(句)詩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分析詩中詩人的形象特征;人物有著怎樣的精神品質和情感。2、解題思路和格式 形象類:找到詩人描繪的形象的有關的詩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結合文章的主旨分析詩人為什麽要寫這壹形象——指出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境類: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既要忠實於原詩又要力求語言優美——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分析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麽樣的啟示和思考。 人物類:找到詩中描寫人物性格、精神、品質或情感的句子——用四字的詞語概括其特點——點明人物的具體身份(征人、思婦、官員、百姓、旅人……)3、涉及的術語 意境的風格:雄渾開闊、雄奇瑰麗、恢宏高遠、浩瀚遼闊、意境優美、朦朧渺遠、蒼涼悲壯、清新明麗、寧靜恬淡、淒清冷落、冷森幽僻…… 意象的: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躍然紙上、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人物的:孤高傲岸、豁達坦蕩、正直耿介、謹慎細致、豪放開朗、柔婉細膩、不隨波逐流、飄逸瀟灑等4、典題分析: 《阮 郎 歸*客中見梅》趙長卿 年年為客遍天涯。夢遲歸路賒。無端星月浸窗紗。壹枝寒影斜。腸未斷,鬢先華。新來瘦轉加。角聲吹徹《小梅花》。夜長人憶家。1)這首詞的題目是“客中見梅”請結合全詞分析梅花形象特點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詩詞形象的把握,首先要找到描寫梅花的詩句以及其意象的傳統內涵。 答案:梅花清俊高潔雅致,詞中以梅花象征客子(基本含義)。“年年為客”“鬢先華”“憶家”刻畫出壹位長久漂泊異地歲暮年老懷念家鄉的遊子形象,詞中梅枝“寒影斜”,清峻的精神,正是客子淒清的思鄉精神。將梅花之傷心難堪與客子之傷心難堪交織,將梅枝月下寒影之意象與客子羈勞憔悴之形象印合為壹境(結合詩句具體來談)。梅花又隱然指向所憶之家園,抒發愁悵之同時也含有壹種高致(拓展深化)。2)“無端星月浸窗紗 。壹枝寒影斜。”描繪出壹種怎樣的畫面?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想象。把握詩歌的意境要設身處地地去想象此時此地此景中的此情,借助詩歌的術語,聯系詩歌具體內容,註意各個意象的特點,表現出情感,再現出生動的詩中情景。 答案: 詩人在榻上輾轉,忽爾見到那浸透了月光的窗紗上,映現出壹枝梅花橫斜的姿影。月光溶溶,柔和似水,星光點點,閃鑠其間,愈發襯托出梅枝清峻 。此詩壹筆便寫出梅花清絕,孤高的特點,同時襯托出淒清寧靜的夜,映襯了作者孤苦思鄉之情。 《夜 歸》 周密 夜深歸客依筇行, 冷磷依螢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註]筇: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補衣燈”這壹耐人尋味的畫面中蘊含了哪些?請簡要賞析。 分析:本題需要註意再現詩歌的情景,表達了詩人什麽樣的情感,要充分調動想象聯想的能力 答:這幅畫面描繪的是詩人想象(見到)的情景:竹籬茅舍中,壹縷昏黃的燈光從竹窗裏斜漏出來。青燈之下,詩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親)正在壹針壹線地縫補著衣服。詩人那懷鄉思歸的急切心情,家中親人對遊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正從這幅畫面中流溢出來。二、情感主旨類1、 題目類型 表達了什麽樣的思想感情?反應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表現了什麽樣的情趣?主旨是什麽?或結合意境提問就某聯或某壹句發問……2、 解題思路和格式 所抒感情:通過什麽內容+抒發(寄予、揭露)什麽樣的感情 概括主旨:這是壹首什麽(類型)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麽+通過什麽手法+抒發了什麽情感+總體的評價3、 涉及的術語 評價主旨的:言近旨遠、言簡義豐、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委婉含蓄、語意含而不露、表達不明顯耐人尋味。不落俗套、別具壹格、自出機杼、不落窠臼、頗具匠心 評價情感:感情細膩真摯、震撼人心、以情動人、潸然淚下、黯然神傷 壹切景語皆情語、4典題分析 《閨 情》 李 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 最後壹句表現了詩中人物怎樣的心情,請具體分析。 答:“不忿朝來鵲喜聲 ”這不僅是對壹只鳥兒的惱恨,這裏凝聚著的是對丈夫癡戀的深情、多年來獨守空房的痛苦以及不能把握自己命運的無望的怨嘆。(分析情感)它不僅帶著口語色彩,充滿生活氣息,而且傳神地表現出少婦對遠行不歸的丈夫的癡戀和怨艾,使人對封建時代獨守空閨的同情。(分析本句的藝術效果) 《柳梢青*春 感》 劉辰翁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笛裏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註]輦下:京師。海上:漢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於北海上,矢誌守節。 聯系全詞,簡要分析“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註意題幹中的“聯系全詞”回答本題需要結合詩歌的主旨以及各句詩中具體表現詩人的情感作答。 答:“輦下風光”指心念故國,然而風光不再,表現亡國之痛;“山中歲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現身在山中、報國無門的憾恨;“海上心情”則是自己誌之所向,借蘇武牧羊矢誌守節之典進壹步表明自己守節不仕的誌向。 三、表達技巧類1、 題目類型: 這首詩歌或詩中的某壹聯某壹句用了什麽藝術手法(技巧、表現技巧)?詩人是如何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怎樣表現某種情趣或就某壹方面提具體問題2、 解題思路和格式 思路:指出用了什麽表現手法或何種技巧——結合相關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容,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述說作者采取這種手法的原因——解釋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了怎樣的旨趣,以及運用該手法的好處。 修辭方法:準確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表達方式:怎樣敘述(描寫)+敘(寫)了什麽+抒發什麽情感? 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構思方法:術語+作用3涉及的術語 詩歌常用修辭:比喻、比擬、借代、誇張、互文、通感、雙關、對比、反語、反復、對偶等 抒情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於景、移情於景、懷古傷今、即事感懷) 描寫方法:直接描寫(肖像、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間接描寫(襯托、對比) 概括勾勒 工筆渲染 細節刻畫 動靜結合、聲靜結合、虛實結合 賦、比、興 點面結合 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 表達技巧:用典、托物言誌、想象、象征、誇張、對比、襯托、反襯、映襯烘托、揚結合、以小見大、 構思行文:線索、詩眼、畫龍點睛、鋪墊、照應、伏筆、懸念、渾然天成、結構完美 風格術語: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語言風格,蘇軾、辛棄疾豪放,柳永、李清照婉約,劉禹錫、李煜雋永,謝朓、謝靈運自然,李白清新飄逸,杜甫沈郁頓挫,屈原雄渾悲壯,王安石雄健高峻,陶淵明淡遠閑靜,王維恬淡優美,王昌齡雄壯豪邁,李賀雄渾奇特,曹操豪放磅礴;不同類型的詩歌也有不同的風格:宮廷詩纏綿婉轉,田園詩恬淡寧靜,山水詩清新優美,邊塞詩悲涼慷慨,諷喻詩沈郁激憤,詠詩詩雄渾壯闊。典題分析 《 蝶戀花 》王 詵 小雨初晴迴晚照。金翠樓臺,倒影芙蓉沼,楊柳垂垂風裊裊。嫩荷無數青鈿小。 似此園林無限好。流落歸來,到了心情少。坐到黃昏人悄悄。更應添得朱顏老。 註釋:作者因蘇軾遭文字獄而受牽連被貶謫外放,七年後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這首詞寫於他回到汴京時。 把上下闋對照讀,這首詞主要是運用什麽藝術表現手法來抒情的?試作具體分析。 分析:題幹問“抒情的方法”,從抒情的方法類別中找與本詩相合的藝術手法。結合詩句上下闋分析:景物的特點與詩人的遭遇有著映襯的關系,結合詩句註釋,景物有著亮麗的特點而情感卻哀傷淒涼的,為樂景寫哀情。此外景物中也有著情感的寄托,分析手法必須結合詩句內容再表述整體的藝術效果。 答:主要藝術表現手法:以上闋的樂景反襯下闋的哀情;(反襯或以樂景寫哀情)初晴晚照,金翠樓臺,楊柳裊裊,嫩荷無數,賞心悅目,令人留連;但詞人對之只是“心情少",“坐到黃昏人悄悄”,境況淒涼孤寂,蒼茫暮色與垂老之人,令人悲徊不已。情景之間形成強烈反襯。(或“寫景設色愈是富麗,就愈反襯出詞人心情的黯淡淒涼”。) 其他答案:象征手法(或比喻手法)。首句寫雨後初晴,夕陽返照的景象,象征(比喻)久遭遷謫始得召還的人生;天晴雖可喜,但夕陽黃昏義可悲,這又比喻了被貶之人被召固然 可喜,但人生已垂暮又可悲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