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作,此詩是白居易在被認命為杭州的刺史時所作,是壹首描寫杭州西湖的七言律詩。
錢塘湖春行也是壹首短小的遊戲記,白居易從孤山到湖東最後到白沙堤,寫出了白居易看見早春風景時的開心和對錢塘江風景的喜愛,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之時,適值杭州大旱成災,而錢塘湖已經嚴重淤淺,出現葑田“約數十頃”,蓄水量大為縮減。
於是白居易決定治理錢塘湖,將舊有湖堤(錢塘門外自東向西與白堤東端相接,相當於今湖畔居至寶石山麓)“高加數尺”,以增加錢塘湖的庫容量。
又在湖北、湖南修建了函、筧,以便排泄洪水,保障湖堤安全,同時還疏浚了李泌所開六井。整個工程完成以後,既為江南運河擴充了水源,也保障了錢塘、鹽官(今海寧)之間運河兩岸數十萬畝農田的灌溉,還解除了杭城居民生活用水之憂,可謂壹舉三得。
白居易治理西湖完工以後,還特地以刺史的身份撰寫了《錢塘湖石記》,刻石湖畔,詳細闡述了修築湖堤的作用、使用和管理方法,並諄諄告誡後人應該註意的事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錢塘湖(今西湖)時,曾親自組織修建攔湖大堤,將原來的湖堤“加高數尺”,後世稱為“白公堤”。今日之白堤在當時稱為白沙堤。後人為了紀念白居易,願意在感情上接受今日之白堤即白公堤之誤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