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屈原的<<離騷>>,這個"離騷"是什麽意思?

屈原的<<離騷>>,這個"離騷"是什麽意思?

壹種文體

<<離騷>>:<楚辭>篇名.戰國楚人屈原作.'離騷',舊解釋為遭憂,也有解作離愁的;近人或解釋為牢騷.作者在前半篇中,反復傾訴其對楚國命運的關懷,表達了他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誌;後半篇又通過神遊天上、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他熱愛楚國的思想感情.作品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關於《離騷》篇名的涵義,古今各家說法不壹。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釋為“離憂”。班固在《離騷贊序》中釋為“遭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為“別愁”。後人多各從其壹說。近世學者,則有人據《大招》“伏戲《駕辯》。楚《勞商》只”及王逸註“《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但壹般認為離騷: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

《史記·屈原列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

翻譯:屈原痛心懷王不能聽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讒言和諂媚之辭蒙蔽了聰明才智,讓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則不為朝廷所容,所以憂愁苦悶,寫下了《離騷》。“離騷”,就是離憂的意思。

另: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解釋為“別愁”;近人或解釋為“牢騷”,或解釋為“楚國曲名‘勞商’的異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膾炙人口的詩句,出自偉大詩人屈原的詩篇《離騷》。《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國古代四個中最長的抒情詩。這首詩中,詩人的崇高理想和熾熱的愛國熱情,迸發出異常燦爛的光彩,使這首浪漫主義傑作成為傳頌千古的愛國主義的詩篇。

但是,對“離騷”二字的解釋,歷來卻說法很多,這種分歧自漢代以來就有了。首先對“離騷”作出解釋的是司馬遷,他認為“離騷”的意思就是離憂。他在《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中說:“離騷者,猶離憂也。”王逸則把“離騷”解釋成“別愁”。《離騷》漢代又稱之為《離騷經》,王逸在《楚辭章句》中對《離騷經》作出的解釋是“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已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諷諫君也。”王逸把“離騷”解釋為“別愁”,司馬遷解釋為“離憂”,其實相去不遠,兩說是較為接近的。

班固對“離騷”二字作了另外的解釋,他在《離騷贊序》中解釋“離騷”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已遭憂作辭也”。班固認為《離騷》是屈原抒寫自己遭受憂患的詩篇。與班固看法相同的還有顏師古,他認為《漢書·賈誼傳》作註說:“離,遭也;憂動曰騷,遭憂而作此詞”。

周聖楷把“離騷”解釋為“明擾”,他的《楚寶》釋“離騷”說:“離,明也;騷,擾也。何取乎明而擾也?離為火,火在天則明,風則擾矣。”周聖楷對“離騷”的解釋別出心裁,是在不好懂。

近人陳思苓認為:“離騷”的意思,就是獨自遭受禍難。他在《釋“離騷”》壹文中,對此解釋甚詳,而要旨則為:“‘離騷’的意義,就是獨自遭受禍難,這正是屈原早於的自白。”他對“離”字的解釋,主班固說,認為“遭”的意思:“班固、應劭等雲:‘離,猶遭也’最為正確。”他舉《方言》:“騷,蹇,展,難也” 為證,認為“吳楚蹇、展同訓,皆所謂人與人相難。”即認為楚方言“騷”就是“蹇”的意思,“蹇”就是難的意思,因此“騷”就是人與人互相為難之意。在此基礎上,他進壹步解釋“離騷”說:“偏有獨義,如偏蹇與離字和解,引而申之,猶言獨受人之為難,亦即獨受禍難之意。”

近人遊國恩則認為“離騷”就是“勞商”,是楚國當時的壹種歌曲名。他是從古音“雙聲通轉”這壹現象來解釋的。他的《楚辭概論》說:“‘離騷’到底是什麽?……乃是楚國當時壹種曲名。按《大招》雲:‘楚勞商只’。王逸曰:‘曲名也。’按‘勞商’與‘離騷’為雙音字……並以旁紐通轉,故‘勞’即‘離’,‘商’,即‘騷’,然則‘勞商’與‘離騷’,原來是壹物而異其名罷了。”

在論證“離騷”就是楚曲“勞商”的基礎上,遊國恩進壹步認為“離騷”二字其義就是“牢騷”,他說:“《離騷》既然是楚曲,它究竟有什麽意義呢?《漢書·揚雄傳》旁《惜誦》以下至《懷沙》壹卷,名曰‘畔牢愁’。‘牢愁’,古疊韻字,韋昭訓為‘牢愁’。‘牢愁’、‘牢騷’與‘離騷’,古並以雙聲疊韻通轉,然則 ‘離騷’者。殆有不平的義。屈原楚國忠臣,被讒放逐,大概借此發他滿腹不平的氣。”

持“離騷”就是“牢騷”之義的現代學者很多,範文瀾、姜亮夫、林庚、馮沅君均主此說。如姜亮夫《屈原賦校註》說:“韋昭以浶騷釋牢騷,浶騷亦即離騷聲轉,今常語也,謂心中不平之意。……倒言之則曰騷離,《楚語》伍舉曰:‘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遠者距違。’伍舉亦楚人,則離騷、騷離皆除之方言矣。”範文瀾《文心雕龍註》說:“離騷即伍舉所謂騷離,揚雄所謂牢愁,均即常語所謂牢騷耳。二字相接自成壹詞,無待分訓也。”林庚、馮沅君《中國歷代詩歌選》說:“離騷”“等於說‘牢騷’,‘離’‘牢’是雙聲字。”他們或以古音雙聲通轉釋“離騷”,或以楚方言釋“離騷”,或兼用此二法釋“離騷”,均認為“離騷”就是 “牢騷”。

關於「離騷」壹詞的含義眾說紛紜,通行的說法大致有兩種:

壹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解釋:「離騷者,猶離憂也。」離,是遭受的意思。離騷就是遭受憂愁。

二是東漢王逸《楚辭章句·離騷經序》中的說法:「離,別也。騷,愁也。」將「離騷」解釋為別愁。

二說都說得通,也都點出《離騷》即詩人抒寫愁怨之作。

《離騷》在詩歌藝術表現手法上有很大開創,其中之壹就是比興手法的發展。 比興手法在《詩經》中還是單純的觸物起興,而在《離騷》中則形成了壹個寄寓深遠,綿邈優美的「香草美人」審美意象群。

《離騷》是壹篇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高度藝術性的抒情傑作,它奠定了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傳統的基石,被後世視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受楚地巫文化傳統的影響,屈原憑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詭雲譎、變化莫測的神來之筆,將神話傳說中的雲龍鳳鳥、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與現世人間的坎坷際遇糅合錯綜在壹起,在幻想與現實的水乳交融中,創造了壹個奇偉瑰麗,迷離繽紛,高遠玄邈的藝術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內心沖突、苦悶的象征,也是他堅貞執著的頑強人格的展現。對國家真摯深沈的愛和對自我高潔人格的堅持,使屈原始終堅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終以死殉誌。而由其心血凝成的《離騷》,也因此塑造了壹個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來壹直影響著中華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時人劉勰曾有「不有屈原,豈見《離騷》」的評論,如其所言,《離騷》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詩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現,這是屈原之前的詩作中所沒有的。

透過《離騷》,我們看到的是詩人披蘭佩蕙,芳潔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剛直不阿,忠貞執著的偉大人格。面對現實的汙濁險惡,屈原清醒地認識到前途的艱險和命運的多舛,但他不願屈心抑誌,寧願捍衛自己的人格尊嚴,九死而未悔。詩人將自然界和神話傳說中的花鳥草樹隨手拈來,妙筆點染,賦予其不同凡響的象征意義,如用佩飾蘭蕙表現自己的高潔誌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鳥芳草代表賢臣,而與之對立的蕭艾惡禽則象征讒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使全詩都充溢著精采絕艷、絢爛芬芳的審美意境,散發著迷人的藝術魅力。

這種用「香草美人」托物寄興的象征手法,對後世的詩歌創作可謂澤被深遠,形成了文學史上獨特的屈騷美學意象和審美模式。

屈原壹心要興國圖強,實現美政,但卻蒙冤被譖,眼看自己被楚王疏遠,排擠出政治舞臺,滿腔的愛國抱負即將化為泡影,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憂愁、悲苦和憤慨,「發憤以抒情」,於是便有了《離騷》這篇震古爍今的不朽詩篇。

端午”“離騷”在苗語裏的意思:意為“要發泄”“要斥責”,把內心的委曲及不滿發泄出來,斥責人事的不公。

(漢語譯為“牢騷”,也有壹定道理。)

據司馬遷的解釋:“離騷者,猶離憂也。”(《史記·屈原列傳》)班固在《離騷贊序》中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這是關於“離騷”的第壹種解釋,即“離”釋為“遭”,因為“離”通“罹”,也就是遭受憂愁的意思。東漢王逸的解釋則有所不同,他認為:“離,別也;騷,愁也。”(《楚辭章句·離騷序》)那麽“離騷”就是離別的愁思的意思。另有第三種解說,近世學者有人考證“離騷”是“勞商”的轉音,勞商是古代楚地的壹種歌曲名。《楚辭》中本來就有用古歌曲為篇名的,如《九歌》《九辯》等,那麽“離騷”也就是楚國古樂的曲名。各說自有其道理,後人可任擇壹說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