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成績的詩句古詩(形容成績優秀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成績的詩句古詩(形容成績優秀的詩句有哪些)

1.形容“成績優秀”的詩句有哪些

1.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2. 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唐·孟郊《登科後》

3. 丹墀對策三千字,金榜題名五色春.——元·王冕《送王克敏之安豐錄事》

4. 茍懷四方誌,所在可遊盤。——晉·歐陽建《臨終詩》

5.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唐·杜牧《題烏江亭》

6.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壹丈夫。——唐·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7. 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楚辭·離騷》

8. 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楚辭·九章·涉江》

9. 升沈應已定,不必問君平。——〔唐〕李白《送友人入蜀》

10.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唐〕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2.形容取得好成績的詩句是什麽

古代沒有形容取得好成績的詩句。

推薦壹些關於成績的古詩:

1、《贈別晏成績懋父太祝》宋代:王令

懋甫相門兒,家世踏纓紞。

早年綴官簿,青衫蔚於菼。

本宜多驕矜,不謂銳意敢。

意貪英雄交,壹手欲四攬。

偶來濫予會,臂搦首已頷。

酒獰誇胸襟,頂踵都壹膽。

白話釋義

懋甫相門兒,家中世代踏纓魷。早些年綴官簿,青衫蔚於菼。本應該多驕傲,沒有對銳意不敢。心中貪英雄交,壹手要四攬。偶爾我會來濫用,手臂抓頭已經答應。酒猙獰誇胸襟,從頭到腳都有膽量。

2、《淳之九兄以仆承乏制曹幸聯局事向當成績猬辱》宋代:宋庠

漢家挈令賴諸公,末至緣何玷選中。

馬尾不知書畫誤,鳥聲偏樂友心同。

忘憂日接三杯善,軋思時分壹溉功。

敢向明廷邀異賞,從來儒術比司空。

白話釋義

漢家帶著命令靠諸位,末到為什麽汙點被選中。馬尾不知道書畫錯誤,鳥的聲音偏快樂朋友心同。忘憂日接到三杯好,軋思時分壹灌溉工程。敢向您邀請不同獎賞,自古以來儒家學說與司空。

3、《受詔同編修敕令終篇例賜勛壹轉謝參預東平會》宋代:宋庠

法家高議集朝緌,成績連茅被帝暉。

均賞已知羊胃燦,銘恩偏覺鼠肝微。

泥塗枉入鴻鈞用,腹背還憑逸翮飛。

天祿半生闐眩病,猶堪持帚掃朱扉。

白話釋義

方法家集朝護城河高談闊論,成績連茅被皇帝光輝。平均獎賞已經知道羊胃燦爛,銘恩偏發現老鼠的肝臟微。汙泥枉入大鈞使用,後背還憑借逸翩飛。天祿半生聞眩暈病,還可以拿著掃帚掃朱扉。

4、《含風夕(此後拾遺時作)》唐代:元稹

載欣涼宇曠,復念佳辰擲。

絡緯驚歲功,顧我何成績。

青熒微月鉤,幽暉洞陰魄。

水鏡涵玉輪,若見淵泉璧。

白話釋義

載欣涼宇曠,又念佳辰賭。絡緯驚歲功,不過我什麽成績。青熒微月鉤,幽暉洞陰魄。鏡子涵玉輪,如果見到淵泉璧。

5、《寄虔州薛大夫》唐代:羅隱

祝融峰下別,三載夢魂勞。

地轉南康重,官兼亞相高。

海鵬終負日,神馬背眠槽。

會得窺成績,幽窗染兔毫。

白話釋義

祝融峰下別,三載夢魂勞。地轉南康重,官兼亞相高。海鵬始終背著太陽,神馬背睡槽。會得到看成績,幽窗染兔毫。

3.關於“成果”的古詩有哪些

1. 《塞下曲》

唐·高適

結束浮雲駿,翩翩出從戎。

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

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

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

青海陣雲匝,黑山兵氣沖。

戰酣太白高,戰罷旄頭空。

萬裏不惜死,壹朝得成功。

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大笑向文士,壹經何足窮。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2. 《舞曲歌辭·柘枝詞》

唐·薛能

意氣成功日,春風起絮天。

樓臺新邸第,歌舞小嬋娟。

急破催搖曳,羅衫半脫肩。

3. 《奉送李太保兼禦史大夫充渭北節度使》

唐·岑參

詔出未央宮,登壇近總戎。

上公周太保,副相漢司空。

弓抱關西月,旗翻渭北風。

弟兄皆許國,天地荷成功。

4. 《予嘗有雪景壹絕為人所諷吟段贊善小》

唐·鄭谷

贊善賢相後,家藏名畫多。

留心於繪素,得事在煙波。

屬興同吟詠,成功更琢磨。

愛予風雪句,幽絕寫漁蓑。

5. 《山中送進士劉蟾赴舉》

唐·章孝標

去住跡雖異,愛憎情不同。

因君向帝裏,使我厭山中。

故友多朝客,新文盡國風。

藝精心更苦,何患不成功。

6. 《金陵懷古》

宋·王安石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

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東府舊基留佛剎,後庭余唱落船窗。

黍離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

1. 古人品格:壹個人的思想品格決定著人的誌向選擇。但影響詩人品格的因素無非是古代教育思想及其社會風氣所致。除去教育的影響剩下的便是社會風氣多數崇尚俠義當道,舍小己為大家。正是這些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古人的誌向多具有深度,值得追求和向往。

2. 古人政治抱負:他們主張“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因而在野時常“高吟俟時,情見乎言,誌氣所存,既定於其始矣”;未受重用時,常自負“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三年有成”他們以治平天下,流芳千古為人生目標,視“沒世而名不稱焉”為奇恥大辱。與此同時,士大夫往往又宣稱“窮則獨善其身”,他們“不臣天子,不友諸侯”,“無求於人”“以詩書自娛”,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抱負常常又緊密聯系在壹起。很多胸懷天下的士大夫在時機不利時,常常隱居不出;人仕之後,壹旦遇到仕途風波,也常常辭官退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