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印象恩施

印象恩施

印象恩施

青依

我從來沒有想過距離鹹寧六百多公裏之外的恩施,會以壹個怎樣的姿態闖入我的記憶。從鄂南幕埠山脈到鄂西南武陵山脈,壹過宜昌,山便多了起來。先是半高的山,然後便是迤邐群山,層巒疊嶂。車行山間,滿目生綠,壹個接壹個的隧道卻又把懵懂送入腦海。窗外,崇山峻嶺,懸崖密布。武陵山系,水少了些柔美,山多了些剛勁。

恩施說不上是壹座歷史名城,但也歷史悠久。從春秋的巴國屬地,戰國楚巫郡屬地,元明清時期土司轄制,到1993年改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走過了兩千多年風風雨雨。兩千多年的風雨,這座八山壹水壹分田的古施州,恰如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大家閨秀,壹掀開神秘的面紗,便絢麗多彩,魅力無窮。

恩施美,美在景,更美在人。

書香來鳳壹中

到來鳳是到恩施的第二天。來鳳距離恩施州130多公裏,西接酉陽,東臨龍山。因為與龍山縣城接壤甚近,便形成了兩縣壹水隔,壹橋連兩省的獨特奇觀。在這片神奇而風情的土地上,來鳳壹中即將迎來八十華誕。

來鳳壹中坐落於教育新城,雖是15年才搬到新校區,但校內樹木蔥蘢,蓊蓊郁郁。同行的校團委胡書記告訴我們,新校區的綠化樹70%由縣州各單位捐贈,剩下的部分由歷屆校友捐贈。學校是由政府興建的,是按大學的規格來建造的,故而設施齊備,環境優美。忽然明白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所言“少年興,則中國興;少年強,則中國強”的深深含義,優先發展教育,把最好的資源給予少年,來鳳壹中何愁輝煌?來鳳何愁未來?

漫步壹中校園,正值上課時間。教學樓內,書聲瑯瑯,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在光與影的變幻中,給山區少年打開了壹扇知識的大門。教學區域,新華格致書店的旁邊,是精心打造的“教師書吧”。並不寬大的書吧內,書櫃依墻而立,書櫃裏各類書籍琳瑯滿目。教師閱讀區域,書桌排列井然有序,迷妳綠植和臺燈並排其上,高雅而精致。

來鳳壹中校報的主編是陳雪萍,壹個三十出頭的青年教師。因為陳老師有課,我們並沒有會面。但我們有幸與負責校報工作的團委和校辦的相關領導舉行了會談。來鳳壹中校報主要有團委、校辦負責,壹月壹期。第壹版主要是校園新聞,第二版圍繞校園生活,全面介紹報道學校生活,第三版緊扣學情,制定專題,比如校園安全、自主招生等,第四版是副刊,主要刊登學生習作,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學校各部分責權明確,負責提供本部門本月新聞稿件。此外,各年級,各備課組踴躍供稿。

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校刊《松箋》,“松箋”也是來鳳壹中文學社的名稱。據校辦甘主任介紹,整本校刊組稿、選稿、編輯等工作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最後交由相關印刷公司設計排版。而對於校刊稿件質量的把關,由文學社骨幹組成的團體自行討論決定,相關負責老師只是指點壹二。

翻開《松箋》,書香四溢。或抒寫遨遊知識殿堂的感慨,或書寫青春的迷茫,有時幹脆也來幾首新詩,有時也插入學生攝影的照片……內容豐富,精彩紛呈。這份由學生自主完成的校刊,讓我深深震撼。震撼的不僅僅是沈甸甸的文字,更是學校對對少年夢想的呵護的慈母心。

忽然想起學校中斷多年的文學社九宮文學社,想起校報組稿的難處,不禁感慨萬千。

如何讓校報服務教學,如何讓校報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展現平臺,如何讓校報促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如何讓校報為學校的文化宣傳作出貢獻,作為壹個編輯,我們該思考和學習的還有很多,該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醉美女兒城

邂逅女兒城是在濛濛細雨中。

漫步青石鋪就的“古道”,耳畔,細雨瀟瀟。少了如雲的遊人,多了壹分寧靜和自在。華燈初上,壹串串的大紅的燈籠高掛屋檐。屋前,三角梅競相怒放,銅錢草綠得招搖。厚重的青石板鋪就的長路,水花蕩漾,水中倒映燈火;遠方,崇山峻嶺,雲霧繚繞。

壹座古城,婀娜多姿。

導遊說,來女兒城必定得趁天晴。雲霞染紅天邊,古香古色的街道上,土家阿哥幺妹載歌載舞,遊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逢上重大節日,還有大型演出。

熱鬧並不是不好,只是寂寞中的女兒城,更像待字閨中的少女,淳樸、寧靜而風情萬種。我更喜歡於寧靜中去找尋壹座城的記憶,於細雨中去探尋壹座城的味道:這別有滋味。

女兒城內,不大的廣場中矗立著壹座雕像。四個壯實的土家漢子,高擡大鼓,他們皮膚黝黑,肌肉凸起,目光平靜而堅定。婷婷少女,玉立鼓上,舞姿翩躚,俊秀靈動。她高舉壹手,似呼風喚雨,又似向蒼天祈禱和平。

漫步女兒城,仿古建築和吊腳樓遙相呼應。雖是雨天,與城內的寂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酒樓內的喧囂。導遊說“不喝摔碗酒,枉來恩施城”。於是,尋著劈裏啪啦的聲音,我們走進了巴人堂,壹座土家族風情的特色酒店。巴人堂內,叫好聲、掌聲回蕩,那是土家風情的演出贏得陣陣叫好。腳下,瓦片散落四方。滿臉通紅,情緒高漲的酒客,壹邊說著勸酒詞,壹邊端起大碗壹幹而盡,隨後便把酒碗往地上砸。砸得越響,代表對客人越是尊敬。酒碗就是最普通的土陶碗,陶碗還有著泥土的顏色與芬芳。棕褐色的陶碗,裝著晶瑩剔透的酒,在燈光的輝映下,似琥珀壹般。堂內,啪聲四起,壹喝壹摔,豪情盡現。恍惚間,山歌飛揚,尋聲望去,幾個土家妹子正向客人祝酒。歌聲飛揚,酒情正酣。

巴人堂,不見不散,不醉不歸。

神奇大峽谷

去大峽谷,臨崖的道路曲曲折折,壹路前行,路隨山轉,山遮來路,往來渺茫。

宿雨初晴,陽光乍現,江邊,順著陡峭的山坡,那壹片厚重的綠,是壹片片茶園。已經過了采茶的季節,只有壹倆個茶農在茶園裏勞作。擡頭,山林間碧綠處,白墻青瓦的小屋掩映其間。聊到茶,導遊的故事便多了起來,還唱起了《六口茶》“喝妳壹口茶呀,問妳壹句話,妳的那個爹娘(舍),在呀不在家?”“妳喝茶就喝茶呀,哪來這多話,我的那個爹媽(舍),今年八十八。”大概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青年男女,情竇初開,以茶傳情,壹問壹答,壹探壹露,甜美的歌聲,淺白的詞句,交織濃情蜜意。這富含硒的綠茶,是最樸實的紅娘。

車至七星寨景區,回望來路,蜿蜒不知所蹤。擡頭所見的四座山頭,便是我們向往已久的大峽谷了。這個“東方科羅拉多”大峽谷,以其獨特的自然奇觀,不知引多少英雄慕名而至。

剛進景區,迎接我們的是“之”字形臺階。臺階陡峭逼仄,才上幾層,我便汗水涔涔,氣喘籲籲。“姑娘,加油!”壹個聲音從天而降,臺階旁不知什麽時候多了壹對老夫婦。斑白的兩鬢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閃光。老兩口雖然年紀已過古稀,但走路並不吃力。他們攜手前行,面帶微笑,讓人好生羨慕。“爺爺奶奶,真棒!”我笑著回應,也打起精神壹路向前。爬過這段層疊的臺階,便到了山腰。憑欄遠眺,艷陽高照,天空澄澈。遠處山尖,幾抹薄如輕紗的雲霧,又平添了神秘之感。

踽踽而行,過了壹線天,便是心馳神往的絕壁棧道了。

特立的山峰,拔地而起,直沖雲天,哪有什麽路呀?無路可走的時候,清江河畔的土家兒女便絕壁鑿眼,橫出梁柱,鋪就棧道。沒路,造出壹條康莊大道來。李白在《蜀道難》裏有詩句“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短短十六字,藏了多少動人心魄的故事,淹沒了多少可親可敬的英雄?我撫摸著巖石上碩大又銹跡斑斑的鐵樁,不禁肅然起敬。

午後三點半,我們到了“情侶峰”。情侶峰旁人聲鼎沸,原來是壹對戶外攀巖愛好者在攀爬情侶峰,壹路攀爬還有航拍,大概是要拍紀錄片吧。周圍人介紹說,這對攀巖愛好者是壹對夫妻,男的來自美國,女的來自英國。他們早上7點開始攀爬,此刻,行程已過三分之二了,但剩下的三分之壹是最難的。情侶峰是壹處拔地而起的陡峰,四周無依無靠,山只在頂端壹分為二,遠遠望去,就像相依相偎,親密無間的戀人。我望著情侶峰上移動的人影,心潮澎湃。人的壹生既短也長,如何度過,和誰度過,愛著誰,誰又可以相伴壹生?壹瞬間我忽然明白,真正的愛情是妳我攜手,去追尋我們***同的目標,去經歷風雨,去遍嘗甜蜜。心靈的契合,遠勝於門當戶對。

大峽谷還有太多奇特風景,可惜我已經記不住了。自然的美景只是美景而已,而正是有了這些可愛的人,動人的故事,所有的美景才變得有血有肉,有溫度,有風情。

於此說來,大峽谷也是風情萬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