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大暑讀古詩,解煩暑

大暑讀古詩,解煩暑

今日大暑。南京也正式宣布出梅,高溫季就要到來了。

大暑,是壹年中最熱的壹個時期,也是夏季的最後壹個節氣。在這異常炎熱的酷暑裏,如不註意合理調節,人特別易生煩憂。

然而,古人沒有風扇、空調等輔助降溫設備,他們是如何排除煩憂、安然度夏的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不妨邊讀讀古詩,邊破解古人的消暑秘籍。

《夏日閑放》

唐 白居易

時暑不出門,亦無賓客至。

靜室深下簾,小庭新掃地。

褰裳復岸幘,閑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涼壹覺睡。

午餐何所有,魚肉壹兩味。

夏服亦無多,蕉紗三五事。

資身既給足,長物徒煩費。

若比簞瓢人,吾今太富貴。

這首詩是白居易大暑所作,短短80個字,生動表現出詩人暑天裏悠然自得的壹種心境。

大暑酷熱,詩人大門不出,也謝絕來訪。安靜的屋內掛著紗簾,隔出壹片靜謐,小院的地剛剛掃過,幹凈整潔。

“褰裳”即撩起衣裳,“岸幘”即推起頭巾,很有畫面感的詞句,表示自己很灑脫不羈,閑適又恣意。

這讓我想起以前在徐州看到的“伏羊節”。男人光著膀子,女人穿著吊帶衫,在沒有空調的館子裏大快朵頤地吃羊肉湯的情形。就是如此灑脫,說伏天裏這樣吃羊肉出壹身汗水,能將體內的毒給逼出來。扯遠了,回正題。

在清涼的竹席上歇歇覺,午餐時來壹兩道小菜,夏衣也只幾件蕉紗。既然已經能自給自足,多余的財物就是勞心費神了。

詩句最後壹行裏的簞瓢,典故名,出自《論語註疏·雍也》。"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簞瓢,盛飯食的簞和盛飲料的瓢,亦借指飲食;回,指顏回。

意思是若是同顏回相比,自己只怕還太富貴舒適了。

《大暑》

宋曾幾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沈。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宋人曾幾,則崇尚在大暑天自找陰涼。

天氣火熱,毒辣的太陽何時能落下,清風也無處可尋。

這時捧卷書,看看瓜果在涼水中沈浮,能帶來絲絲清涼。最好在哪裏呢?就是下句所講的蘭若、茅茨。

這裏的蘭若,在佛教中指的是森林,引申為寂靜之處,茅茨指的是茅屋,就是說在周圍壹片寂靜的茅屋深處。

詩人在等待著炎炎夏日過去,苦惱著沒有清涼的“清風”,只好在家中讀讀書、睡午覺,再吃點浸過水的涼瓜。

《登殊亭作》

唐 元結

時節方大暑,試來登殊亭。

憑軒未及息,忽若秋氣生。

主人既多閑,有酒***我傾。

坐中不相異,豈恨醉與醒。

漫歌無人聽,浪語無人驚。

時復壹回望,心目出四溟。

誰能守纓佩,日與災患並。

請君誦此意,令彼惑者聽。

?

唐人元結更浪漫瀟灑,總想著大暑到了,秋天也就不遠了。

雖處大暑之中,但在高高的亭子裏用心體察,便會嗅到秋天的氣息。幾個人再把盞壹番,如此甚好!

看到了吧,古人在大暑天裏,有人悠然自在,簡約卻不簡單地度夏;有人蝸居深屋,讀書吃瓜消解暑意;還有人憑軒靜息,心向涼秋小酒怡情……

總覺得古詩詞的魅力,妙就妙在,讀之不僅朗朗上口,而且往往只言片語,便道破了多少人壹直想說卻說不出的心境,直達內心引發***鳴,亦令我們回味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