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1564年4月23日,出生地點:英格蘭沃裏克郡斯特拉福鎮,逝世:1616年4月23日!
他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英:Hamlet)、《奧賽羅》(英:Othello)、《李爾王》(英:King Lear)、《麥克白》(英:Macbeth)。
名的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
正劇、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悲喜劇(傳奇劇)《暴風雨》、《辛白林》《冬天的故事》《佩裏克勒斯》。
評價:本·瓊森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和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雖然莎士比亞只用英文寫作,但他卻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其劇作也在許多國家上演。
儒略歷1616年4月23日(公歷1616年5月3日)病逝,出生日期與逝世日期恰好相同。(莎士比亞生於1564年,但其精確的出生日期已不可考。他死於1616年4月23日。由於他受洗禮的日子是4月26日,因此後來的史學家竟把他的生日同他逝世的日子混同起來,認定他的生日也是4月23日,於是形成壹種巧合。)[1]莎士比亞和意大利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伽利略同壹年出生。被人們尊稱為“莎翁”。初中選文《威尼斯商人(節選)》,高中選文《哈姆雷特(節選)》、《羅密歐與朱麗葉(節選)》。
教育背景
偉大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於1564年4月23日生於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壹位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約翰·莎士比亞是經營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雜貨商,1565年
任鎮民政官,3年後被選為鎮長。莎士比亞七歲時被送到當地的壹個文法學校念書,在那裏壹念就是六年,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巧與較豐富的知識,除此之外,他還學過拉丁語和希臘語。但因他的父親破產,未能畢業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1577年被父親從學校接回,不得已幫他父親做了壹段時間的生意。他當過肉店學徒,也曾在鄉村學校教過書,還幹過其他各種職業,這使他增長了許多社會閱歷。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莎士比亞讀書時就卓爾不凡,與眾不同。傳說他年輕時在鄉村當過教師。也有傳言說他曾在壹個叫托馬斯·露西的富裕財主兼地方行政長官的土地上偷獵,結果被露西的管家發現,他為此挨了揍。莎士比亞出於報復,就寫了壹首譏諷大財主的打油詩。這首詩沒過多久便傳遍了整個鄉村。大財主無論走到哪裏,總有人用這首打油詩來嘲笑他。托馬斯鄉紳非常惱火,於是準備想辦法懲罰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因此被迫離開斯特拉福德小鎮,到倫敦避難。
劇團經歷莎士比亞還在斯特拉福德小鎮居住時,就對戲劇表演已經非常熟悉。經常有壹些旅行劇團到斯特拉福德小鎮表演。1582年與壹個農民之女安·哈瑟維結婚,1585年育有壹子哈姆內特·莎士比亞(Hamnet,根據Thomas Kyd的悲劇男主角Hamlet而取名)。1586或1587年到倫敦,當時戲劇正迅速地流行起來。先在劇院當馬夫.雜役,後入劇團,做過演員.導演.編劇,並最終成為劇院股東;1588年前後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人的劇本,不久即開始獨立創作。到1590年年底,莎士比亞已經成為倫敦壹家頂級劇團——詹姆斯·伯比奇經營的“內務大臣供奉劇團”——的演員和劇作家。後來,莎士比亞向人證實了自己是壹個腳踏實地、品行端正之人,他成為了劇團的股東,很快贏得了同仁們的尊敬和愛戴。
當時的劇壇為牛津、劍橋背景的“大學才子”們所把持,壹個成名的劇作家曾以輕蔑的語氣寫文章嘲笑莎士比亞這樣壹個“粗俗的平民”、“暴發戶式的烏鴉”竟敢同“高尚的天才”壹比高低!但莎士比亞後來卻贏得了包括大學生團體在內的廣大觀眾的擁護和愛戴,學生們曾在學校業余演出過莎士比亞的壹些劇本,如《哈姆雷特》、《錯誤的喜劇》。1597年重返家鄉購置房產,度過人生最後時光。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
都“無與倫比”,能和古代第壹流戲劇詩人們並稱。但他生前沒出版過自己的劇作。寫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亞贏得了騷桑普頓勛爵的眷顧,勛爵成了他的保護人。莎士比亞在90年代初曾把他寫的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魯克麗絲受辱記》獻給勛爵,也曾為勛爵寫過壹些十四行詩。借助勛爵的關系,莎士比亞走進了貴族的文化莎龍,使他對上流社會有了觀察和了解的機會,擴大了他的生活視野,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1598年大學人士F.米爾斯已在其《智慧的寶庫》中,列舉莎士比亞35歲以前的劇作,稱贊他的喜劇、悲劇都無與倫比”,能和古代第壹流戲劇詩人們並稱。但他生前沒出版過自己的劇作。寫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亞贏得了騷桑普頓勛爵的眷顧,勛爵成了他的保護人。莎士比亞在90年代初曾把他寫的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魯克麗絲受辱記》獻給勛爵,也曾為勛爵寫過壹些十四行詩。借助勛爵的關系,莎士比亞走進了貴族的文化莎龍,使他對上流社會有了觀察和了解的機會,擴大了他的生活視野,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從1594年起,他所屬的劇團受到王宮大臣的庇護,稱為“宮內大臣劇團”。1596年,他以他父親的名義申請到“紳士”稱號和擁有紋章的權利,又先後3次購置了可觀的房地產。1603年,詹姆士壹世繼位,他的劇團改稱“國王供奉劇團”,他和團中演員被任命為禦前侍從,因此劇團除了經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宮廷中演出,莎士比亞創作的劇本進而蜚聲社會各界。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壹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裏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前後不幸去世,葬於聖三壹教堂。死前留有遺囑。
莎士比亞是著名的同性戀者,他的十四行詩全部都是寫給他的同性愛人的.據英媒體報道,最近壹位英國收藏家重新確認了壹幅家藏油畫的畫中人身份,原來這名美艷“女子”不是別人,正是莎翁傳說中的同性戀情侶——南安普頓伯爵三世亨利·裏奧謝思利。發現這幅“驚世”油畫的科布家族家藏甚豐,繼承了全部藝術品收藏的阿萊克·科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從兒時起壹直以為畫中人是位名叫諾頓的貴婦,因為在這幅油畫的背面赫然寫著諾頓夫人的字樣。但幾年前,壹位偶然來訪的藝術收藏家告訴科布,他認為畫中人並非女性,而是易容扮作女性的須眉。壹席話驚醒夢中人,科布開始重新審視其真實身份,直到今年年初才終於揭開謎底。這幅油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畫中的南安普頓伯爵塗脂抹粉,嘴唇上抹著唇膏,左耳還戴著精致的耳環,手撫披散到胸前的長發,看上去壹派女人風情。英國歷史文物權威機構“全國托管協會”已確認油畫為真跡,此畫完成於1590年至1593年,當時莎士比亞正住在南安普頓伯爵三世的府上。盡管壹代文豪莎翁娶了安娜·哈撒韋,但他的真正性取向壹直是文學批評家爭議不絕的話題。
南安普頓伯爵為同性戀的傳說由來已久,他與莎翁的關系更是撲朔迷離。伯爵曾招待莎翁入住自己的寓所,莎翁著名的《十四行詩集》又是獻給壹位俊俏不凡、“美若女子”的年輕男子。(不過有人認為,十四行詩集前面十幾首都是推崇傳宗接代的,不能理解成寫給其男友的.)不少史學家早已考據,莎翁詩中的傾慕之情大有可能是投向這位容易扮女人的英俊男友。
1616年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那天不幸去世,葬於聖三壹教堂,他去世的那天,與他出生的那天同月同日。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 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壹劇中三頁手稿。
大量資料在我的文檔可傳妳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