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出壹些供參考,但很少的描寫細致的。
棹歌行 梁簡文帝蕭綱 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
風生解刺浪。水深能捉船。
葉亂由牽荇。絲飄為折蓮。
濺妝疑薄汗。沾衣似故湔。
浣紗流暫濁。汰錦色還鮮。
參同趙飛燕。借問李延年。
從來入弦管。詎在棹歌前。
〖相和歌辭·江南曲〗(丁仙芝)長幹斜路北,近浦是兒家。有意來相訪,明朝出浣紗。
發向橫塘口,船開值急流。知郎舊時意,且請攏船頭。
昨暝逗南陵,風聲波浪阻。入浦不逢人,歸家誰信汝。
未曉已成妝,乘潮去茫茫。因從京口渡,使報邵陵王。
始下芙蓉樓,言發瑯邪岸。急為打船開,惡許傍人見。
全唐詩·卷019〖相和歌辭·春江花月夜二首之壹〗(張子容)林花發岸口,氣色動江新。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裏,宜照浣紗人。全唐詩·卷021卷026:094〖雜曲歌辭·江上曲〗(李嘉祐)江上淡淡芙蓉花,江口蛾眉獨浣紗。
可憐應是陽臺女,坐對鸕鶿嬌不語。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
全唐詩·卷026卷051:008〖浣紗篇贈陸上人〗(宋之問)越女顏如花,越王聞浣紗。國微不自寵,獻作吳宮娃。
山藪半潛匿,苧蘿更蒙遮。壹行霸句踐,再笑傾夫差。
艷色奪人目,斅嚬亦相誇。壹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
鳥驚入松網,魚畏沈荷花。始覺冶容妄,方悟群心邪。
欽子秉幽意,世人***稱嗟。願言托君懷,倘類蓬生麻。
家住雷門曲,高閣淩飛霞。淋漓翠羽帳,旖旎采雲車。
春風艷楚舞,秋月纏胡笳。自昔專嬌愛,襲玩唯矜奢。
達本知空寂,棄彼猶泥沙。永割偏執性,自長薰修芽。
攜妾不障道,來止妾西家。全唐詩·卷051〖西施詠〗(王維)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仍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全唐詩·卷125〖雜詩〗(王維)雙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王昌是東舍,宋玉次西家。
小小能織綺,時時出浣紗。親勞使君問,南陌駐香車。
全唐詩·卷126〖輞川集·白石灘〗(王維)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
全唐詩·卷128〖浣紗女〗(王昌齡)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
全唐詩·卷143〖河上逢落花〗(萬楚)河水浮落花,花流東不息。應見浣紗人,為道長相憶。
全唐詩·卷145〖耶溪泛舟〗(孟浩然)落景餘清輝,輕橈弄溪渚。澄明愛水物,臨泛何容與。
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全唐詩·卷159〖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李白)西施越溪女,明艷光雲海。未入吳王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
桃李新開映古查,菖蒲猶短出平沙。昔時紅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
君去西秦適東越,碧山青江幾超忽。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紗石上窺明月。
全唐詩·卷176〖西施〗(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皓齒信難開,沈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壹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全唐詩·卷181〖姑孰十詠(壹作李赤詩)·姑孰溪〗(李白)愛此溪水閑,乘流興無極。
漾楫怕鷗驚,垂竿待魚食。波翻曉霞影,岸疊春山色。
何處浣紗人,紅顏未相識。全唐詩·卷181〖浣紗石上女〗(李白)玉面耶溪女,青娥紅粉妝。
壹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全唐詩·卷184〖江上曲〗(李嘉祐)江心淡淡芙蓉花,江口蛾眉獨浣紗。
可憐應是陽臺女,對坐鷺鷥嬌不語。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語。
蒼梧秋色不堪論,千載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盡是湘妃泣淚痕。
全唐詩·卷206〖越女詞〗(鮑溶)越女芙蓉妝,浣紗清淺水。忽驚春心曉,不敢思君子。
君子縱我思,寧來浣溪裏。全唐詩·卷486〖越溪懷古〗(施肩吾)憶昔西施人未求,浣紗曾向此溪頭。
壹朝得侍君王側,不見玉顏空水流。全唐詩·卷494〖寓懷〗(許渾)南國浣紗伴,盈盈天下姝。
盤金明繡帶,動佩響羅襦。素手怨瑤瑟,清心悲玉壺。
春華坐銷落,未忍泣蘼蕪。全唐詩·卷528〖春遊望仙谷〗(儲嗣宗)清無車馬塵,深洞百花春。
雞犬疑沾藥,耕桑似避秦。登山采樵路,臨水浣紗人。
若得心無事,移家便蔔鄰。全唐詩·卷594〖新刺襪〗(徐夤)素手春溪罷浣紗,巧裁明月半彎斜。
齊宮合贈東昏寵,好步黃金菡萏花。全唐詩·卷711〖江南曲〗(李叔卿)湖上女,江南花,無雙越女春浣紗。
風似箭,月如弦,少年吳兒曉進船。郗家子弟謝家郎,烏巾白袷紫香囊。
菱歌思欲絕,楚舞斷人腸。歌舞未終涕雙隕,舊宮坡阤才嶙隱。
西山暮雨過江來,北渚春雲沿海盡。渡口水流緩,妾歸宵剩遲。
含情為君再理曲,月華照出澄江時。全唐詩·卷776〖浣紗女〗(皎然)(壹作王維詩,題雲白石灘)清淺白沙灘,綠蒲尚堪把。
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全唐詩·卷818舊愛靈溪渡風物之美,歸途由浙而江,即目成詠黃竹弄口雨初晴,靈溪渡頭水漸生。
兩岸桑麻人著本,壹川鷗鷺我同盟。風環搖日浣紗影,雲杵打波舂稻聲。
少日。
2.描寫"江南女子浣紗"的詩句有哪些1、湖上女,江南花,無雙越女春浣紗。—李叔卿《江南曲》
釋義:湖上的女子,江南的花朵,春天女子在湖邊洗衣服。
2、岸邊兩兩三三,浣紗遊女。—柳永《夜半樂》
釋義:岸邊站立著三三兩兩的洗衣服的女子。
3、教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吳偉業《圓圓曲》
釋義:可憐她當年教她歌曲的妓師還操舊業,和她壹同演奏的女伴也記起這位同行。
4、女浣紗相伴,兒烹鯉壹呼。—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
釋義:女子在洗衣服,子女在做飯。
5、芙蓉浣紗伴,長恨隔波瀾。—王貞白《芍藥》
釋義:我只好隔著滾滾的水流,無限感嘆妳的美貌而以了啊。
6、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孟浩然《耶溪泛舟》
釋義:。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陽中垂釣卻悠然自得;梳妝整齊、淡雅的村姑少女,在傳說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邊洗衣、談笑。
7、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李白《詠苧蘿山》
釋義:她在溪邊浣紗的時候撥動綠水,自在的像清波壹樣悠閑。
8、越女芙蓉妝,浣紗清淺水。—鮑溶《越女詞》
釋義:越國女子妝容姣好,在清淺的溪水邊洗衣。
9、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王維《洛陽女兒行》
釋義:誰會可憐容貌姣好的女子,因為貧窮只能在江邊洗衣。
10、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王維《西施詠》
釋義:昔日壹起在越溪浣紗的女伴,再不能與她同車去來同車歸。
3.王昌齡的浣紗女裏的名句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
紗女
唐 王昌齡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
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
王昌齡詩鑒賞
錢塘江在今浙江省,流經杭州入海。此詩贊美錢塘女兒的美好。詩的前兩句是從正面對江上女兒進行熱烈贊美。用的是倒裝。
詩人在錢塘江畔看到了“勝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問起她們是誰家女兒 ,“是誰家”是用反詰的方式來表達的贊美語 ,充滿了驚喜贊嘆的感情,用意並不是在詢問她們是誰家姑娘。寫女子之美只用“勝花”二字,簡潔但卻形象。
接下來詩人並不緊接上文,對女子的美做進壹步的具體描繪,而是把筆宕開,又引用歷史故事對女子進行贊美。史書記載,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勾踐為了求和,並使夫差荒淫失政,貢美女西施、鄭旦給夫差,夫差非常寵愛。西施、鄭旦都是越國苧蘿山(在今浙江諸暨縣南)鬻薪者之女。錢塘江古為越地,因此詩人看見錢塘江上的美麗女兒,很自然地聯想到西施、鄭旦,覺得江上女兒同她們壹樣美
麗 。這兩句詩意是說,如果是在春秋吳王夫差時代,錢塘江上這些女兒,定會象西施、鄭旦那樣被選送吳宮,並深藏於吳宮之中,不得出來,但如今已不是過去,今天她們公然出來浣紗了 。“紗”是輕薄的絹。壹群比鮮花還要美麗的女兒,在碧綠的江水中浣洗著輕紗 ,她們歡歌笑語 ,她們那花壹樣的臉龐,映著碧綠的江水和水中的輕紗,——這是壹幅多麽迷人的圖畫 !“公然”二字不僅含著詩人對世事清平的由衷贊美,還表現了女兒們浣紗時的喜悅心情。引吳王之例,還使作品在贊美錢塘女兒的同時,對歷代的荒淫統治者,進行了諷刺,豐富了作品的內容。
4.有哪些描寫“西施浣紗”的句子1、“沈魚落雁,閉月羞花”,妙喻當年國色天香四大美女。人們以“沈魚”為先,四大美女,當之無愧地以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
2、秀發及腰的浣紗女,把薄如蟬翼的心事,反復搓揉。擰壹下,流出壹塘月色。棒杵輕舉,搗碎壹池蛙鳴。十裏荷花,應聲開放。小調還沒哼完,滿河的燈影就洗亮了。江南的風景,壹片壹片,晾在竹竿上。
3、美麗的浣紗江傍依著苧蘿山緩緩流過諸暨城,在流經西施灘的江畔時,諸暨人在江邊塑起了壹群栩栩如生的浣紗女銅雕,她寄托承載著今人對那位曾為浣紗女名叫西施姑娘的濃濃思念之情。
4、傾國傾城的美人西施,世居諸暨苧蘿山下的苧蘿村,也就是今天的諸暨市城南的浣紗村。苧蘿分為東西二村,西施居西村,故名叫“西施”。西施的父親常年以賣柴為生,母親常年以浣紗為業。“浣紗”,即“洗衣服”的意思。西施姑娘也經常浣紗於溪,故西施又叫“浣紗女子”。西施姿色雙全,稟賦絕倫,人見人愛,讓所有偶遇過浣紗女子的男子,過目不忘,心猿意馬,都把天下第壹美女西施,當作自己的夢中情人。
5、梅子說黃就黃了,雨季如期而至。來不及收拾的心情,被淋成煙雨蒙蒙的往事。江南小調,唱著唱著就酸了,在梅雨中淅淅瀝瀝。浣紗女把思念疊了又疊,心頭揮之不去的身影,怎麽也熨不平整。臨河的窗口,支起耳朵,日夜捕捉咿呀而來的槳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