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詩經》比較稚拙的話,那麽漢樂府的五言似乎還很粗糙,魏晉南北朝,山水田園詩開始初露風采,而到了唐朝,古典詩歌才達到了高峰。唐詩之所以興盛,前代的積澱無疑是最重要的原因。語言技巧的成熟;抒情手法的精美;音韻格律的規範;都為唐詩的輝煌準備了充要的前提條件。特別唐前的各個時代為唐詩準備了豐富的意象,使唐詩更加蘊籍含蓄而富有韻致。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意象在唐詩中運用十分廣泛,“風、雲、雨、雪、日、月、星、霞、花、木、水、鳥”等都是唐詩中隨處可見的意象。意象的應用為提升唐詩的境界,強化唐詩的藝術感染力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換言之,認識唐詩的意象對於體會唐詩境界,把握唐詩境界的空間性、呈現性、情緒性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孟浩然的詩句:“山瞑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壹孤舟。”,“風鳴兩岸”、“月照孤舟”的意象裏包含著壹種孤獨、寂寞、冷清的的情緒,當壹片廣闊的藝術空間隨著這些意象而展開的時候,它所包含的情緒自然也就隨之而揮發、彌漫、充溢了!
說到唐詩,我們不能不想到李商隱,想到他的“無題”詩: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羽,心有靈犀壹點通。
隔坐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這是壹首應用了許多隱喻意象的詩。第壹句看似交代昨夜的環境,實際卻是隱喻,“昨夜星辰”象征著昨夜的無比美好。滿天星辰,星光燦爛,且與日思暮想的佳人相遇,該是多麽美好的時光啊!這壹隱喻十分形象、巧妙。第二句交代地點,第三句則非常精彩,表現了詩人的向往,他多想和心上人壹起插翅飛走,去盡情地享受二人世界的甜蜜。這壹隱喻意象不僅把抽象的心理願望變成了精彩的可觸及的具體形象,而且非常契合戀人的心態。第四句承上句而來,以靈犀的傳說隱喻戀人心靈相通,是全詩的神來之筆,也使得這壹佳聯膾炙人口、傳誦千古。除此而外,李商隱並非無題的詩歌中也有不少隱喻意象。例如“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等句子也都是有創造性的隱喻。可見,隱喻意象應用得當,不僅增強了詩歌的情感表現力,而且能化抽象為具體,寓意更加豐富深刻。
大凡喜歡唐詩的人,大概都記得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歌僅僅用“對愁眠”三個字說明情緒,其余均用寫景來渲染情感,這首詩歌可以說是抒情意象的代表。詩人用“月落烏啼”、“江楓漁火”、“夜半鐘聲”這樣淒清的景物來烘托和點染離愁別緒,使詩歌具有極高的呈現性、形象性,情感也極為含蓄而耐咀嚼。唐詩中寫景和抒情是精密關聯的,景映情,情染景,情景交融自然才能相得益彰。
在唐詩中,關於女性的詩歌很多,但給我印象很深的是意象體系中借代的使用。記得劉長卿的《王昭君歌》:
自矜嬌顏色,不孤丹青人。
哪知粉繪能相負,卻使容華翻誤身。
上馬辭君嫁驕虜,玉顏對君啼不語。
北風雁急浮雲秋,萬裏獨見黃河流。
纖腰不復漢宮寵,雙蛾長向漢宮愁。
琵琶弦中苦調多,蕭蕭羌笛聲相和。
誰憐壹曲傳樂府,能使千秋傷綺羅。
這首不長的詩歌中,匯集了如此之多的有關女性的借代或代字。以“顏色”、“玉顏”、“纖腰”、“雙蛾”代替王昭君,避免了直呼昭君的直露和使用詞語的重復,也使昭君的形象更加具體生動,使王昭君這個抽象的名字在讀者面前顯現為有血有肉的美女形象。那種哀怨、那種寂寞、那種鄉愁都透紙而出,令人潸然淚下。
總之,意象體系的應用,對於詩歌的場景烘托,畫面凝煉,形象生動有很重要的作用,學習唐詩,分析其中的意象是理解詩歌意境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