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春秋之前的詩歌***計311篇,所以也稱“詩三百篇”。
《詩經》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叫做“風”、“雅”、“頌”,其中第二部分“雅”又分為“大雅”、“小雅”兩部分。
《詩經》中的“風”這壹部分***收集了當時15個諸侯國的160篇民歌,所以也叫《國風》。
“風”指的是《詩經》收集的諸侯國,也就是地方政權管轄範圍內產生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
《詩經》中的“雅”,也被稱為“正樂”,雅有正的含義,雅也就是正樂,後世所謂“雅正”就是源於此。
雅***收集詩篇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多數是貴族作品,與民歌有很大不同,但“小雅”中的壹些作品還是與“國風”收集的民歌接近的。
“雅”的內容有敘述周朝歷史的特點,也有贊頌周朝統治和諷刺王室問題的作品,這是其與“風”描述生活感受為主不同的地方。
《詩經》的“頌”,主要用於祭祀,所以,是為統治者唱贊歌的詩篇,頌,後來有頌揚、歌頌、稱頌等含義,所以,後代對此評價不高,也沒有“風”、“雅”那樣被世代文人墨客所反復吟唱和引用。
由於“頌”不被看好和認同,詩經留給後代的遺產實際上就是“風”和“雅”兩部分精神,後代就用“風雅”來代表詩經,來代表詩經形成的創作精神。
在現代漢語中,“風雅”的含義是:端莊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舉止端莊的或高雅的;文學上,是《詩經》確立的具中國文化特色的詩歌創作原則。
記得采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