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貓頭獅舞的起源版本很多,主要有兩種說法:壹是客家人從中原遷徙嶺南時帶來;二是粵人吸收中原文化而創造。然而,就清遠市清新區石潭鎮考察情況來說,兩者說法皆有。石潭鎮有22個村委會,每個村委會有不少於兩支貓頭獅隊,全鎮有不少於四五十支貓頭獅隊,其廣泛性不言而喻。究其根系,既有客家人遷徙時傳入貓頭獅,也有自身對貓頭獅的逐步改造。清遠市清新區濱江山區居民大都是客家人。其客家語言,其家譜記載,其生活習俗和信仰,皆可印證。從這個角度來看,貓頭獅是客家人從中原傳入的說法,有其合理性。
貓頭獅的叫法有多種。廣寧、懷集壹帶及其鄰近鄉村,把這種獅子稱為“山獅”,其名稱由山神崇拜演變而來。清遠市清新區石潭鎮的貓頭獅也稱作“牙摣仔”。但無論是獅頭造型,還是舞蹈動作、樂隊鼓點,皆極其相近,應為同壹類型獅子,民間叫法各異而已。
2009年2月,清遠市清新區石潭鎮,“帶獅人”領著貓頭獅做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