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為主、重章疊句的《詩經》顯示出我國抒情為主的民族文學特色,從它開始,我國詩歌走上了壹條抒情言誌的道路,抒情詩也成為了我國詩歌的主要形式。《詩經》裏關註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道德意識、真摯積極的人生態度,被概括為“風雅”精神,成為我國詩歌的最基本最深遠的傳統。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國詩歌史上第壹位偉人屈原出生。西漢末年的劉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編成《楚辭》壹書,當中收錄肯定為屈原所作的《離騷》、《九歌》(11篇)、《天問》、《九章》(9篇)、《招魂》***23篇。其中的《離騷》,以忠君愛國為主題,以香草美人為象征,以纏綿悱惻的感情,反復迸發的憤慨,塑造出壹個堅貞高潔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詩歌創造了壹種新的詩歌樣式,直接影響漢賦的產生。又大量運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紛,誶,謇,傺”,帶有濃郁地方性色彩。楚辭突出表現浪漫的精神氣質,影響後世的李白、李賀、韓愈等詩人。香草美人的象征傳統源遠流長,影響壹直綿延到清代《聊齋誌異》。
東漢的時候出現了文人群體創作的詩歌,五言取代傳統的四言成為新的詩歌樣式,甚至產生完整的七言詩。現存最早的東漢文人詩是班固《詠史》,而他的《竹扇賦詩》是比較早的完整的七言詩。最著名的文人詩是沒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詩十九首》,寫的是遊子羈旅和思婦閨愁,因此鄉情和戀情就融匯在壹起。同時當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討論永恒和短暫、人的心態和生命周期、悲傷和歡樂等問題。文人詩長於抒情,語言爐火純青、壹字千金,直接影響曹植和陶淵明。
東漢末年建安時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並世而出。古直悲涼的曹操、便娟婉約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長的曹植,以及作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最後轉變,開辟了五言詩的廣闊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體《燕歌行》,曹植《贈白馬王彪》、《白馬篇》。建安詩人中曹植最受推崇,這是由於他文采華美,對五言詩發展有重大影響。
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西晉。西晉詩壇呈現出的藝術特色稱為“太康詩風”,表現為講究形式,描寫繁復,辭彩華麗,詩風繁縟。陸機的《擬古詩》就是華麗藻飾的代表作。太康詩風代表人物是三張(張協、張載、張亢兄弟)、二陸(陸機、陸雲兄弟)、兩潘(潘嶽、潘尼叔侄)。他們詩中山水描寫成分大量增加,為謝靈運、謝朓等人的山水詩人的先導。同時期的左思憑著《詠史》八首開創借詠史以詠懷的道路,成為後世詩人效法的範例。
東晉建立後壹百年間,詩壇被玄言詩占據,詩歌藝術的發展脈絡中斷了。壹直到中國詩歌史上第二位偉人陶淵明出現,才使這個脈絡重新接上。他的詩歌源於《古詩十九首》,得阮籍之遺音而協左思之風骨,魏晉詩歌甚至中國古代詩歌的古樸作風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為結束壹代詩風的集大成者,成為了壹座裏程碑。他開創了田園詩,如《歸園田居》、《飲酒》等,寫躬耕生活的感受,平淡質樸的語言中不露痕跡地表達對人生的哲學思考。陶淵明是追求人生藝術化的魏晉風流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國士大夫的精神歸宿之壹,為後世文人築起壹個精神的家園。
東晉被宋取代,四朝偏安江南。南方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充裕的經濟條件使南朝的民歌呈現清麗纏綿的風格,代表作是長詩《西洲曲》,聲韻回環婉轉。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同創造的文化碩果,《敕勒歌》雄渾壯闊,是千古絕唱;代表作《木蘭詩》清新剛健,寫出壹個女英雄的英風豪氣。
唐詩是中國詩歌的標誌。初唐四傑、陳子昂初唐詩人在永明體的基礎上創造了新體詩——律詩,五律在宋之問、沈佺期手上最後定型。盛唐國勢強大,中國詩歌史第三位偉人李白登上詩壇,他以其絕世才華,豪放飄逸的氣質,把詩寫得行雲流水又變幻莫測,如《蜀道難》、等詩,骨氣端翔,無跡可尋又含蘊深厚。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的《燕歌行》、《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把邊塞生活寫得瑰奇壯偉、豪邁慷慨。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則把山水田園的靜謐秀麗表現得清麗空遠。
中唐白居易有傷感蒼涼的《長恨歌》、《琵琶行》,韓愈有狠重粗豪的《石鼓歌》、《陸渾山火》,引出中唐詩歌高潮。但是到了晚唐,詩風再變,杜牧的詠史詩註入了深沈的歷史感慨。李商隱《籌筆驛》(七律)沈郁頓挫,絕類杜甫,而其《錦瑟》《無題》等朦朧詩深入心靈世界,幽深窈渺,形成淒艷渾融的風格,成為唐代最後壹位詩壇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