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裏的科學
壹、參照物知識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壹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李白
釋義:
兩岸的青山對峙著,美景難分高下。壹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科學說明:
詩人讓靜止的事物產生了動態美。“青山相對出”是運動的,是以小船作為參照物,孤帆對於太陽是運動的,是把太陽作參照物。
二、生物知識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已亥雜詩·其五》?龔自珍
釋義:
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並不是無情飄灑,而是化成了春天的泥土,滋養出新的花枝。
科學說明:
落葉中的有機物通過細菌、真菌的分解作用,產生各種無機營養又被根吸收。因此,物質在生態系統中是不斷循環的。
春色滿園關不住,
壹枝紅杏出墻來。
——《遊園不值》?葉紹翁
釋義:
滿園美麗的春色怎能關得住,壹枝紅色杏花早已探出墻來。
科學說明: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紅杏出墻”體現了植物的向光性,原因在於墻外陽光(單側光)刺激,生長素在背光壹側分布得多。這樣,背光壹側的細胞就比向光壹側的細胞縱向生長得快,使得莖朝向生長慢的壹側彎曲,也就是朝向光源壹側彎曲。
三、氣象知識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杜甫
釋義:
好雨仿佛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的春天。伴隨著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無聲地滋潤大地萬物。
科學說明:
鋒面活動時,暖濕氣流在上升過程中,氣溫不斷降低,水汽就會冷卻凝結,形成降雨。暖鋒過境時,溫暖濕潤,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多轉雲雨天氣。體現了節律和周期之美。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釋義:
四月,百花都已雕謝,而在深山古寺之中,桃花才剛剛盛開。
科學說明:
深山海拔高氣溫低,花開得晚。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6℃左右,桃花開放的時間要落後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推遲了壹個月左右。詩中借指超凡脫俗遠離塵世,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杜牧
釋義: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的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科學說明:
冬去春來的時候,冷空氣勢力逐漸減弱,海洋上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北上。清明前後,冷暖空氣經常交匯,從而形成陰雨綿綿的天氣。